大模型支撑+AI导师+虚拟解剖教学,给医学生上一堂沉浸式临床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广东医科大学AI医学院的“智慧课堂”正将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在创新医学教学中。
11月4日-5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教育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成果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以“向新而行,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成果展示。受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特邀,广东医科大学联合神州医疗、华为共同打造的全国首个AI医学院(GDMU-AIMS)在教育技术创新展单元进行主题展示,生动呈现AI赋能下的“师-机-生”协同共创学习新模式。
在教育技术创新展示单元,广东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特聘教授金博生动演示了广东医科大学教学创新成果——《AI赋能的沉浸式医学课堂》。该成果以AI赋能医学教育为核心,在智慧AI学伴、名家学堂大模型、数字人体展示系统、AI素养评估系统等创新平台支持下,探索了大模型驱动下的AI教学新模式。
![]()
作为成果核心,AI医学院(AIMS-GDMU)以教、学、管三位一体为核心逻辑,构建起可追踪、可反馈、可成长的智能教学生态,精准应对传统医学教育中实践操作不足、专家资源不均、知识可视化难等痛点。其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五大核心模块中:
搭建沉浸式问诊场景:通过智慧学伴系统,学生可与AI虚拟病人进行沉浸式对话问诊,使其在真实情境中完成问诊与初步诊断,让课堂从“听讲”变为“实战”。
AI名师辅助诊断:名家学堂模块汇聚多个专病垂直大模型,将顶尖医学专家的经验与AI推理能力深度融合。例如,由同济医院马丁院士牵头,与神州医疗联合开发的“木兰”大模型,作为全球首个聚焦女性肿瘤诊疗源头创新的医学AI大模型,在课堂中辅助进行诊断推理与临床决策。
破解解剖教学难题:借助数字人虚拟解剖台,学生可以自由对虚拟人体进行切层、旋转和放大观察,直观理解复杂解剖结构与病理变化。医学不再只是“看图记忆”,而是走进人体、探索生命的奥秘。
从考试评分到成长闭环:基于权威专家共识构建的AI素养评估模块,能全程追踪学生的学生的学习轨迹、答题逻辑与互动表现,生成个性化的AI素养报告。
实现精准育人支持: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实时汇聚与分析学生全周期学习数据,自动识别共性薄弱环节,并为教师智能推荐教学资源,使课堂管理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
金博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不会取代医生,但AI素养是未来医生的关键胜任力与核心竞争力。AI的角色不是替代者,但AI一定能够增强医疗,AI赋能医院、赋能临床专家、赋能基层医疗工作者,将能够让医疗服务更有效能,切实触及每个人的生活,全面提升大众的生命质量。”
此外,金教授还谈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变革正推动人类认知发生深刻变化。虽然人类的计算、阅读、写作等基础能力有所弱化,但会倒逼人类提升提问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AI时代人才培养,金教授进一步指出,AI或许会取代医院中一些标准化的、重复性的工作岗位,但因为医患间的情感交流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诊疗感知,都是AI难以复制的,因此医生岗位始终无法被AI取代。同时,借助AI大模型,可帮助医学生及医生快速提升专业能力,助力其成长为顶尖医疗专家。
作为广东医科大学AI医学院的深度合作伙伴,神州医疗首席医学官弓孟春谈到,“AI医学院项目是我们推动大模型技术走进医学类院校教学场景的首次尝试。未来,我们也希望与更多高校、企业及医疗机构开展合作,让大模型技术更好地赋能医学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同时,他进一步指出,神州医疗可为合作方提供全流程个性化场景落地服务,覆盖需求调研、页面设计、场景搭建、系统开发等多个环节,助力合作方将设想转化为实际产品,切实推动AI技术在不同场景的落地应用。
此次大会不仅搭建起AI赋能医疗教育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与跨领域思想碰撞平台,更标志着AI技术深度重塑医学教育模式的探索迈入新起点。神州医疗将成为现代医学教育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合作伙伴,持续聚焦医疗教育数字化转型核心需求,迭代核心技术与定制化服务能力,为培育新时代医学人才筑牢根基,全面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图片由周莹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