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以来,气温逐渐走低,昼夜温差拉大,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通减少,流感病毒再次进入活跃期。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起病急、症状重,常伴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表现,传播速度快、感染面广。据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杨莉莉介绍,老年人、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更是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可能诱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面对流感,提早防护、科学应对尤为关键。
杨莉莉介绍说,目前接种流感疫苗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后,人体可在两到四周内产生针对性抗体,不仅能降低六成以上的感染风险,即便感染也能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专家建议,每年9月至11月是最佳接种时机,接种后2—4周形成有效保护,保护期一般可维持6至8个月。老年人、3岁以下婴幼儿、孕妇、慢性病患者以及医务人员均属于重点接种人群。家庭成员同步接种,更能筑牢“群体免疫屏障”。
![]()
图片由AI生成
除接种疫苗外,日常防护也不可松懈。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都是阻断传播链的重要环节。在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商场或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确保口鼻完全覆盖并贴合面部,避免频繁触摸外层。触碰电梯按钮、门把手、手机等物品后,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配合流动水清洗20秒以上;若无条件洗手,可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居家与办公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尤其在清晨和饭后,让新鲜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毒浓度。
![]()
图片由AI生成
增强体质是抵御病毒的长效机制。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能显著提升免疫力。秋季应坚持早睡早起,保证7至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让身体有充分时间修复。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菠菜、鸡蛋、瘦肉、豆制品等;每天补充1500至2000毫升温水,保持呼吸道湿润。运动宜温和,如快走、太极、瑜伽等,每周3至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宜。清晨温度较低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注意保暖。
若出现高热(≥38.5℃)、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不要硬扛。应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减少传播风险。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后及时丢入带盖垃圾桶。若症状持续1至2天仍未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胸痛、意识模糊等加重表现,应尽快前往发热门诊就医。杨莉莉提醒,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不宜自行服用。
![]()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秋冬之交,流感如影随形,防治关键在“早准备、早行动”,守护自己,也守护家人,平安度过流感高发季。
记者:沈艺飞
编辑:邱彩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