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杠到底,三论洪洞大槐树移民;被视为铁证的族谱,可信度有多高

0
分享至

接连写了两篇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是子虚乌有传说》的文章,结果被骂的狗血淋头.

看看这些骂人者的身份,要么明知这只是个传说,却能从中攫取利益的。要么就是把传说奉为圭臬,却发现自己笃信的族谱纯属捏造,继而恼羞成怒的。

一种像被人抢了糖果的孩子,另一种就像遇到危险时,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无端谩骂成为这些人唯一发泄不满的手段。



我是不屑于和这些人对骂的,但本着犯我者虽远必诛的传统,再广泛地收集一些资料,证明我的观点没有错。在那些人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这不是杀人诛心,这是治病救人。是正本清源,还历史一个真相。

首先,明朝初年山西的人口数量,远达不到向外移民的水平。

这是网友“古徐春秋”提供的一份资料(在这里表示感谢),在表格里可以看出,洪武年间,山西的人口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



洪武年间山西治下一共有八十三州县,平均每个州县还不到5万人,7100多户。

很多朋友不知道开始于洪武三年的“半印勘合”制度,其实看看下边这两帧图片就明白了。





这东西叫户帖,上面明明白白的记载着百姓的住址,贯籍,人口,姓名,年龄,性别,土地,房屋,连一岁的婴儿都登记在册。

户帖上不仅有官印编号,还有几位经办人以及户主的画押。

户帖一式两份,两份分开处盖有骑缝章。一份由官府收藏,另一份由户主收藏。

如果需要时,就拿户帖进行比对,这就叫勘合。通过勘合的,就是民户。通不过的就充做军户。

为了防止经办人弄虚作假,朱元璋还下令一经发现,立即处斩。

这次“半印勘合”行动,足足耗时23年,才全部完成,共录得民户6050多万人,拥有良田387.4万顷.

明代一顷地是50亩,人均3.2亩。而山西民户拥有耕地341784顷,人均4.3亩,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

“半印勘合”之所以耗时二十年,主要还是因为贵州、云南等边远地区.

洪武十五年,明军才从元军手中收复了云南。

此是中原的其他省份。早就完成了“半印勘合”。

勘合上来的户帖,朝廷有专人负责整理装订成册,因为封面是黄色的,所以又称黄册制度。

朱元璋在南京后湖(玄武湖)中洲上专门设置资料库,收藏整理各地报上来的黄册。

朱元璋还规定,每10年勘合一次,黄册运抵京城的时间,浙江最多20天,云南需要180天,无故延期者,就地处斩。(以上数据是现在可以查阅到的)。

通过勘合的属户部,通不过勘合的就是流民,成为军户。

其实在洪武26年,全国共有耕地850万顷,除了民户占有的387.4万顷外,其余的都属于军户。

既然军户拥有如此多的耕地,普通百姓应该都愿意成为军户,为什么大家却避之不及呢?

首先你要清楚军户的职责,首先要保证家中一个成年的,健康的,常年戍守边塞的,青壮年男子的吃穿用度。

居家的男子,还要负责养活戍边男子的家属,以及自己的家属。一个人至少要养活八口人。

另外戍边士兵的战马也是自备的,而且家中还要养一匹备用的。

养活一匹战马消耗的粮食,相当于7个成年人。

如果一个人每年按500斤口粮计算(其实士兵是1000斤),当时的粮食产量亩产只有一二百斤,就是按最高亩产200斤算,留家的男子至少也要耕种55亩土地。

种地没有耕牛不成,一头耕牛最多能耕种30亩地,但养活一头牛消耗的粮草,比养活一匹马少不了多少。

这个男子至少要饲养三头耕牛,才能保证正常运转。

发生战争,一旦戍边的男子战死,留守军户家的男子就要去从军,这个家的顶梁柱就算是塌了。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侍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一曲《木兰辞》,诉尽了军户的艰辛。

只是军户常有,而花木兰不常有。



另外还有人跟我犟嘴,质问我懂不懂小脚指甲盖分两半的起源,知不知道如厕为什么叫解手?

还侃侃而谈什么“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

这就是典型的胡说八道,八家之口留三,把谁留下?

留下老人?

“百善孝为先”懂不懂?明代官员的父母去世,他们都要在家守孝三年。

把孩子留下?

让他们成为孤儿!

还是把家里的成年人留下?

任由老人和孩子独自踏上前途未卜的征程。

根本就是异想天开嘛。

至于脚趾甲盖和解手的问题,让我不由的联想起两件异曲同工的历史事件。

一个是15世纪,北美从非洲大量贩卖黑奴,另一个就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抓壮丁了。

这两件事,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死亡率奇高。

前者十几天的航程,致死率超过60%。

至于抓壮丁,担心有人说我危言耸听,就引用蒋梦麟先生的一段话:

为了防止壮丁们逃跑,就用绳子捆绑成一串。几乎没有独立的行动自由,稍有举动就会受到打击。他们会因为食物非常少而饥饿而死,会因为身体孱弱被疾病夺去性命。.

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壮丁,能够活着抵达目的地。

据估计,八年抗战中,丧生在旅途中的壮丁数量,至少1400万人!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蒋梦麟将这个数字告知其他国军高级将领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怎么样,是不是可以脑补一下,和有些人描述的洪桐大槐树移民有几分相似。

前者都是壮丁,后者大都是老幼妇孺。

还解手,元代杂剧《错斩崔宁》中,就已经用“解手”来代替如厕了。

还脚趾头上砍一刀!

我不敢保证被砍的人脚趾盖分两半儿,但我能保证,他至少有50%的机会,会在路上感染破伤风。

还有人污蔑我是汉奸,是1450,就因为我说族谱这玩意儿十有八九靠不住,揭开了有些人攀附权贵的遮羞布。

明知族谱是趋炎附势的人胡编乱造的,还奉若神明的始作俑者,是东瀛天蝗的族谱,到现在已经2685年了。

别羡慕,这其中至少前1300多年的记载,名字和事迹都是胡编乱造的,偏偏就有傻雕信以为真。

东瀛鬼子是对族谱知假信假的祖师爷,本来以为只有岛上的绿蛙,才是东瀛鬼子的追随者呢!

扯远了,继续说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族谱都不靠谱。

首先就是许多族谱的开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元末明初。

要知道当时普通百姓,大都是没有名字的,比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父亲朱五四,他的爷爷朱初一,太爷爷朱四九,祖爷‌爷朱百六,五世祖朱仲八。

不是朱元璋的家族都是数学天才,是那个年代都是如此.

与朱元璋同时代的陈友谅原名是‌陈九四,张士诚的原名张九四‌。

可为什么朱元璋只是把祖先推到五世祖就戛然而止了呢?因为编不下去了。

朱元璋的父亲是江苏句容人,他的爷爷朱初一是安葬于江苏盱眙,他的太爷爷朱四九,江苏盱眙人,他的祖爷爷朱百六,江苏沛县人。

完了,到此为止吧。

其实从朱初一生活的年代,就已经是南宋时期了。

别忘了,两宋可是封建时期,对户籍掌控得最严格的年代。

朱元璋想认的祖宗,是南宋的朱熹。可他的祖爷爷朱百六,已经完美的错过了朱熹,而是向安徽砀山县的另一位豪杰朱温,慢慢的靠了过去。

沛县到砀山,距离只有七十公里,而朱温在历史上的名声,只能用狼藉来形容。

初登皇位的朱元璋,对其避之不迭,生怕扯上一丝丝关系。

所以李世民敢说老子李耳是他的祖先.

赵匡胤也说轩辕黄帝赵玄朗是赵氏的祖先.

可朱元璋能怎么办。既然我得不到的,谁也别想拥有。

“文字狱”哪个时代都有,但像朱元璋做得如此彻底的,却绝无仅有。

当然,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绝不单单是为了朱温。还为了龙凤朝皇帝韩林儿.

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

当时《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老师赵宝丰,是赵匡胤的十二世孙.

韩山童起事前,身份已经得到赵宝丰的确认。

韩山童在发动起义时用的什么名字,韩林儿登基时用的什么名字。都拜朱元璋所赐,已经无从查证了。

反正韩山童如果不姓赵,或者是假冒宋徽宗的后裔,他就不会产生振臂一呼,天下莫敢不从的效应。



元朝皇帝也会费尽心机,拆穿他真正的身份。

而朱元璋除掉韩林儿时,也不必大费周章.只要揭穿他冒充皇族,就有足够的理由将其置于死地了。

可这三件事都没有发生。

红巾军三路大军北伐,朱元璋是龙凤宋朝的左丞相,却与蒙元朝廷勾勾搭搭,并趁机囚禁了龙凤朝皇帝。

韩林儿是天下共主,朱元璋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对陈友谅,张士诚大打出手。

1366年,赵宝丰病死,红巾军北伐军兵败高丽。

朱元璋再无顾虑,自立为吴王,彻底背叛红巾军。

在征讨张士诚时,污蔑红巾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并尊元朝为正统。

还在这年十二月,将韩林儿置于死地。

韩林儿死后,朱元璋在登基头一年,发布命令时,为了蒙蔽一众手下,还说什么:皇帝圣旨,吴王令旨。

朱元璋也知这事做得不光彩,登基后不择手段,掩盖他背叛红巾军的事实。

红巾军北伐时,那些统兵数十万的大将,关先生、破头潘、芝麻李、冯长舅、沙刘二、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等。

他们纵横捭阖,灭敌无数。

可胜者王侯败者寇,他们在统帅千军万马时,肯定都有令敌人胆寒的名字。

可朱元璋的“半印勘合”,确保龙凤朝的皇族,还有红巾军将领们的后裔,不会出现在户部的花名册上。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韩林儿姓什么都不重要,只要是他不姓赵。

如果真有可信的资料显示,他是宋徽宗的后裔,那朱元璋成了什么,是曹操,还是司马懿。

其实对照着《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来仔细读元末明初这段历史,就会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含沙射影,相似度极高。

《明朝那些事》评价朱元璋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

既然修族谱是读书人的事,那就来个釜底抽薪,用“文字狱”来震慑那些读书人。

例如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御史作《贺冬节表》,其中有“仪则天下”词语。结果被杀,因为则字与贼字相近。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内有“睿幸生知”,因为“生”谐音“僧”,蒋镇伏诛。

祥符县贾翥在贺表里有“取发象魏”一词,结果被诛,因为取发暗含剃光头的意思。

亳州林云在《谢东宫赐宴笺》中,有“式君父以班爵禄”之语,被认为是嘲弄朱元璋弑君父,沉杀故主韩林儿。林云被腰斩。

各地官员动辄得咎,不知为何就丢了脑袋。被屈杀者达万余人。这些官员的家属都充为军户。

以上典故参考《廿二史札记》,并非凭空杜撰。



最让人无语的是,贺表中出现“天下有道,万寿无疆”的字语,写贺表的人也被杀了头。因为“道”为“盗”,“无疆”被解读为“失去疆土”。

有个叫詹希元的翰林,奉旨写“集贤门”的匾额,因为“门”字向内一勾,皇帝认为这是要堵住他招揽贤才的门路,将詹希元也给咔嚓了。

其实受文字狱牵涉最大的还是南方的读书人。

据《续忧危肱议》记载,因为族谱丢了人头的读书人不计其数。

读书人有风骨,不认同蒙元的统治,所以在族谱中还是使用南宋的年号。更甚者,有人使用龙凤年号计入族谱,这就是自寻死路了。

这是朱元璋的逆鳞,他身为龙凤宋朝的左丞相,奉蒙元为正统。

朱棣登基以后,虽然没有他老爹那么跋扈,但对读书人的态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诛十族,雪埋解缙的事就不用说了。

德安府的吴宪,因为朱允炆被确定继承皇位后,写了《贺立太孙表》,就直接给杀了。理由是。这篇贺表中有“天下有道”,“望拜青门”的字句。道被解释为盗,青门本意是东宫,却被解读为寺庙门。

还有陈州周冕,在给建文帝祝寿的贺表中有“寿域千秋”一词,建文帝无所谓,朱棣却鸡蛋里挑骨头,认为“寿”与“兽”音近,直接把人给杀了。

朱棣对建文帝恨之入骨,那些族谱中用建文年号的,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永乐4年,山阳县民户丁钰,告发当地十余户人家族谱用使用建文年号,被朱棣破例提拔为刑科给事中。

于是山西各地纷纷效仿,诬告成风,搞得人心惶惶。

朱棣为此事特设东厂机构,与锦衣卫合称“厂卫”,对此事明察暗访,以至于天下族谱尽失。

到了清康熙初年,受《明史案》的牵连,所有以前明年号记事的族谱,又成了烫手的山芋。

那些在明代中后期修篆的族谱,在这次浩劫中,荡然无存。

闻喜县有户姓牛的,名人昌。结果被乡邻告发。理由是、牛上人下合起来念朱,牛人昌就是朱明昌盛。于是这位牛人昌先生,也莫名其妙的掉了脑袋抄了家。



到了乾隆年间,更是把文字狱发扬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寿光人魏塾,从《晋书·江统传》中,抄录了《徙戎论》一文,然后加上了100多字的读书心德。

结果被人告发了。

“徙戎”,谁是“戎”,为什么要赶他走,这是典型的借古讽今。

乾隆皇帝下令:对魏塾凌迟处死,家属从坐斩立决。

直到乾隆去世,这场持续了150多年的文字狱才宣告结束。

重修族谱在民间蔚然成风。

那些无所事事的落第秀才,都摇身一变,成了专门从事这个职业的“谱匠”。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谱匠”垄断了整个行业。族谱的外观,如何排序都由他们说了算。

这些专业“谱匠”为何把许多人的祖先,都选在洪洞大槐树移民,前两篇文章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

而判断一份族谱的真伪,首先要看使用的年号。比如说年号中使用崇祯某某年,这就是伪造的,正确的是应该使用崇德某年,虽然当时清军还没有入关。

可当时因为用错年号,不少人掉了脑袋。

另外就是看名字,如果明初使用的名字就文绉绉的,这十有八九就是伪造的。毕竟朱重八、张九四、芝麻李、大刀敖,这些人的名字在在那摆着呢。

别犟嘴,这是当时的传统,直到正德年间“刘六 刘七大起义”,这种取名方式,是不是还似曾相识。

其次就是名字里不能出现儹妄、犯讳。

比如名字里如果出现皇、王、龙、乾坤等字样,就属于“儹”。

乾隆年间(1781年)有个叫明学的游方僧人,不知道满清皇族的姓氏,自作主张将“人皇”的名字标为赵弘历,因为百家姓中“赵”排第一位。

乾隆勃然大怒,明学、慧定等僧人被凌迟处死,其已故的师傅被开棺戮尸。连坐师兄弟十余人,被秋后处斩。

这就属于“妄”。

至于犯讳,包括已故皇帝的庙讳,在位皇帝的名讳,年号等等字样,所属臣民必须按规定回避,不得直接使用,否则就要获罪。

例如朱元璋又曾用名朱重八、朱国瑞,国号洪武,这些字样,臣民取名时,都需要避讳的。

又比如永乐帝朱棣庙号成祖,臣民取名时,这些字也是需要避讳的。

到了清代,取名避讳这种现象,有过之而无不及。

例如史书记载,为了避玄烨的讳,民间改名者不计其数。

而到了雍正帝胤祯,不但民间要避讳改名,就连他的亲兄弟都不放过。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证明,那些说乾隆年间以前修的族谱,近乎百分百是假的。

那些笃信他家族谱没有造假的,是不了解清代初期文字狱的厉害。



最后还是以山东诸城丁耀亢的一首诗,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这位丁先生生活在清初,他在族谱中,不但使用了大明万历的年号,还零星记载了清军入关时的残暴。

结果被人告发后,头上多了顶“背缪妄语,颠倒失伦”的大帽子。于1665年喜领牢饭数年。

经花钱打点获释后,丁先生看破红尘,嘱咐家人朋友“莫轻谈往事,一醉颂升平”。并赋《焚书》诗一首:

帝命焚书不可存,堂前一炬代招魂。

心花已化成焦土,口债全消净业根。

奇字恐招山鬼哭,故灰不灭圣王恩。

人间腹笥多藏草,隔代安知悔立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球首销!华为新机官宣:11月11日,正式发售!

全球首销!华为新机官宣:11月11日,正式发售!

科技堡垒
2025-11-10 12:29:02
丁太升炮轰古二!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放出私密录音的行为无比下作

丁太升炮轰古二!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放出私密录音的行为无比下作

小徐讲八卦
2025-11-11 05:47:32
给《四喜》中5位妈妈的演技排个名,许娣垫底,第1名毋庸置疑

给《四喜》中5位妈妈的演技排个名,许娣垫底,第1名毋庸置疑

阿讯说天下
2025-11-12 18:24:29
联合办赛,全运会添彩大湾区(全运大视野)

联合办赛,全运会添彩大湾区(全运大视野)

人民网
2025-11-12 09:05:42
课本告诉我们: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却不告诉我们蔡伦是什么样的人

课本告诉我们: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却不告诉我们蔡伦是什么样的人

黄丽搞笑小能手
2025-11-12 10:29:16
曾医生被留任,只因技术精湛!小四白忙活一场,可能面临起诉

曾医生被留任,只因技术精湛!小四白忙活一场,可能面临起诉

魔都姐姐杂谈
2025-11-12 19:45:25
上海豪宅汤臣一品“焕然一新”,铝板幕墙到底是怎么“焕新”的?

上海豪宅汤臣一品“焕然一新”,铝板幕墙到底是怎么“焕新”的?

良有方
2025-11-13 06:21:41
吴敏霞全家福 吴敏霞显老气 老公朗目疏眉 女儿儿子可爱 没随爸爸颜值

吴敏霞全家福 吴敏霞显老气 老公朗目疏眉 女儿儿子可爱 没随爸爸颜值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3 05:46:08
丈夫结扎9个月后,妻子又怀孕了!医院:责任不全在我

丈夫结扎9个月后,妻子又怀孕了!医院:责任不全在我

半岛晨报
2025-11-12 20:40:15
本是央视名嘴,如今沦落到“查无此人“,51岁的方琼实在令人惋惜

本是央视名嘴,如今沦落到“查无此人“,51岁的方琼实在令人惋惜

比利
2025-11-12 12:51:54
土媒:费内巴切已付875万欧解约金,不想再为穆帅付住宿费用

土媒:费内巴切已付875万欧解约金,不想再为穆帅付住宿费用

懂球帝
2025-11-12 13:38:30
六氟磷酸锂现“一天一价” 供需错配掀产业链连锁效应

六氟磷酸锂现“一天一价” 供需错配掀产业链连锁效应

证券时报
2025-11-13 07:15:03
战后越南是怎样快速恢复人口的?这个办法太狠,我们永远不会学

战后越南是怎样快速恢复人口的?这个办法太狠,我们永远不会学

小影的娱乐
2025-11-09 14:08:10
“喝下就任你摆布”!祸害女性的“听话水”有多可怕?一定要警惕

“喝下就任你摆布”!祸害女性的“听话水”有多可怕?一定要警惕

云端小院
2025-11-11 08:55:33
韩鹏:徐根宝指导80多岁高龄还在工作一线,这非常让人感动

韩鹏:徐根宝指导80多岁高龄还在工作一线,这非常让人感动

懂球帝
2025-11-12 20:51:05
斯诺克世锦赛:4冠王绝杀晋级半决赛,卫冕冠军出局

斯诺克世锦赛:4冠王绝杀晋级半决赛,卫冕冠军出局

体育一点就通
2025-11-13 08:13:59
“最强大脑”水哥现状:20年不上班,住顶级豪宅,却被女儿“折磨”很痛苦?

“最强大脑”水哥现状:20年不上班,住顶级豪宅,却被女儿“折磨”很痛苦?

窈窕妈妈
2025-11-12 20:51:54
外资,开始躺平收租了

外资,开始躺平收租了

快刀财经
2025-11-12 22:43:43
陈伟霆机场接妈妈,何穗穿情侣装首晒照迎婆婆

陈伟霆机场接妈妈,何穗穿情侣装首晒照迎婆婆

日不西沉
2025-11-12 05:45:28
李晨和宋雨琦逛超市被拍!两人举止就像情侣!猜猜他们买了什么

李晨和宋雨琦逛超市被拍!两人举止就像情侣!猜猜他们买了什么

乡野小珥
2025-11-12 11:51:55
2025-11-13 09:04:49
寻途
寻途
我们一起爱上超精彩的旅行吧
5594文章数 4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 日本政坛大佬也看不下去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 日本政坛大佬也看不下去了

体育要闻

消磨你上千小时的足球游戏,走过第20年

娱乐要闻

再王珞丹和白百何 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财经要闻

美国次级车贷违约率创历史新高

科技要闻

月之暗面“内涵”奥特曼:钱不知道怎么烧的

汽车要闻

7座皆独立座椅/新增5座版 体验第三代吉利豪越L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健康
亲子
房产

旅游要闻

人均花销200+住进沪郊民宿酒店,吃住玩全包的银发套餐能火吗?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凌滩玉魄淬千年,诗意钢城马鞍山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亲子要闻

离手的水不能喝

房产要闻

海垦城建·鹿城壹号品牌发布会暨美学示范区璀璨启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