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政治工程师”迪克·切尼的离世,引爆了政坛火药桶!
这位曾被誉为“权力黑武士”的副总统,以冷酷理性推动了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留下了最血腥的遗产!
而特朗普却在他逝世后发文嘲讽:“那个讨厌的共和党人终于没了!”
![]()
今年11月3日晚间,美国政坛的一位巨擘,迪克·切尼,因肺炎及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去世,终年84岁。这位从怀俄明州走出的男人,身后留下的是一串长得令人咋舌的头衔,以及各种争议。
消息传出,特朗普留下一句毫不掩饰的评论:“那个讨厌的共和党人(RINO)终于没了!”。
而切尼曾经的搭档,小布什总统,则称他为“极好的副总统”和一位正直的爱国者!
![]()
![]()
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评价撕裂得如同两个世界。有人将他誉为“黑武士”,是拖拽美国陷入战争泥潭的罪人。也有人视他为捍卫国家安全的铁腕战略家!
要真正理解这个矛盾的集合体,或许我们得换个角度。切尼的一生,与其说是一个政客的晋升史,不如说更像一个“政治工程师”!他终其一生都在设计、操作、并最终试图修正他眼中的美国政治系统。
这位历史上最强副总统,到底有什么铁血手段,能亲自操刀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这些顶级大国的战争?他颇具争议的一生,又到底是因为什么迎来清算?
![]()
![]()
切尼的出身毫不起眼,父亲只是个普通公务员。他年轻时也绝非天之骄子,曾在耶鲁大学两度折戟,因为纪律和成绩问题被劝退。
在重返学业之前,他甚至干过电力架线工,那是份与权力中心毫无关系的体力活。这段经历似乎磨砺出他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当他最终在怀俄明大学拿到政治学硕士,并由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引荐踏入华盛顿后,他展现出的并非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而是一种近乎冰冷的效率。
![]()
1975年,年仅34岁的切尼,成为福特总统的白宫幕僚长,史上最年轻的一位。他接手的是“水门事件”后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而他的处理方式,被评价为“不像政客,更像工程师”——修复程序,理顺流程,让系统重新运转。
这种工程师的特质,在他担任小布什副总统期间达到了顶峰。他最初的任务是为小布什物色一位竞选搭档,结果找了一圈,最后的人选竟是他自己。这份特殊的权力来源,加上小布什的绝对信任,让他得以将副总统办公室打造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权力中枢!
![]()
他建立了一个近60人的庞大幕僚团队,影响力直达内阁人事任命、能源政策和国家安全等所有核心领域。他不喜握手寒暄,开会直奔主题,据说他每天清晨到办公室,通过推进一项项议程和政策来获得满足感,而非与公众互动。
他像一个系统的总设计师,隐身幕后,确保这台名为“政府”的庞大机器按照他的图纸精确运转,而小布什则负责站在台前,与世界沟通!可以说他是小布什总统身边的最信任之人!
![]()
“9·11”恐怖袭击,为切尼设计的这套权力系统提供了应用场景。当灾难降临,飞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时,切尼在白宫地下的指挥中心,直接下达了击落任何可能被劫持客机的军事授权。
那一刻,他用行动填补了权力真空,展现了一个工程师在危机中对系统的绝对控制力。
此后,他成为了“反恐战争”的总设计师。他所信奉的“先发制人”理论,如同一套冷酷的算法,被植入美国的外交政策核心。他坚信,只要存在百分之一的威胁,就必须当作百分之百的现实来处理!
![]()
这套逻辑直接导向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切尼成了推动战争最核心的人物,在各种场合反复宣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强烈暗示其与基地组织和“9·11”事件有关。即便中央情报局对情报的可靠性表达了疑虑,也没能阻挡他推动战争的决心。
他对于实现目标的过程毫不关心,只在乎结果。为了获取情报,他公开支持使用水刑等“强化审讯技术”,甚至在卸任后面对质问时,依然强硬地表示“会再做一遍”。他对关塔那摩监狱的无限期拘押制度也持支持态度。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清除系统“bug”的必要手段,无关道德,只关乎效率!
![]()
这种公私边界的模糊,也体现在了“哈里伯顿争议”上。这家他曾担任CEO的能源公司,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获得了巨额的无竞标合同,引发了外界关于利益输送的强烈指控。这仿佛是他设计的权力机器在高速运转中,不可避免甩出的一些肮脏的副产品。
战争的最终结果众所周知,伊拉克并未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这位总工程师始终拒绝为自己的“设计”认错。他坚信自己的决策在当时的情境下是完全正确的。这种自信,正是工程师对自己计算和蓝图的绝对迷信,即便现实世界早已偏离轨道。
![]()
![]()
而晚年的切尼,上演了其政治生涯中最令人错愕的一幕。他从一个共和党的“定海神针”,摇身一变,成了党内的“首席异见官”。这一转变并非人格分裂,而是他的工程师逻辑,在面对他眼中全新的“系统性风险”时的必然反应。
这个风险,就是唐纳德·特朗普!2016年,切尼曾投票给特朗普。但国会山事件彻底改变了一切。
当他看到暴徒冲击国会,试图推翻他一生所捍卫的体制程序时,这位老牌的制度主义者被彻底激怒了。
![]()
他开始用最严厉的语言攻击特朗普,称其为“懦夫”,是“美国历史上对我们共和国最大的威胁”。
在他看来,特朗普不是一个政见不同的对手,而是一个企图感染、破坏整个政治系统运行逻辑的病毒。作为系统的设计者之一,他有责任站出来清除这个病毒。
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打破一切常规。他坚定地支持女儿莉兹·切尼在“1·6事件调查委员会”的工作,即便莉兹因此被共和党主流派“放逐”,被骂作“名义上的共和党人”。他公开宣称,女儿是他“一生的骄傲”。
![]()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毕生的共和党人,公开宣布在2024年的选举中,他将投票给民主党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这一举动无异于政治自杀,但他毫不在意。
对他而言,党派忠诚是次要的,“系统安全”才是最高原则。
他要亲手修正,甚至拆解那个被他认为已经失控的、自己曾参与构建的政党机器。
![]()
迪克·切尼的一生,是一部美国现代权力演化的微缩史。他从一个在耶鲁挂科的怀俄明青年,凭借着工程师般的理性和对制度的掌控,一步步爬上权力之巅,将副总统的职权扩张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他用这套权力机器发动了深刻改变世界格局的战争,也因此背负了沉重的历史争议。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又以同样的冷酷逻辑,调转枪口,对准了他认为已经腐化和失控的政治系统。他从系统的建造者,变成了系统的“纠错者”。
![]()
![]()
切尼走了,但他留下的问题远未终结。一个行政首脑的权力边界应该在哪里?为了国家安全,可以牺牲多少程序正义?
这些围绕他一生的争议,留给历史的,或许不是某一项具体的功过,而是一种信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