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美国政坛近期掀起的选举风暴,恰恰印证了这句老话的分量。当地时间 11 月 4 日,美国三场关键地方选举尘埃落定:纽约市市长选举中,民主党人马姆达尼击败特朗普力挺的前州长科莫;新泽西州州长选举,民主党人谢里尔战胜共和党对手恰塔雷利;弗吉尼亚州州长席位,民主党人斯潘伯格也成功拿下。这场 “三连捷” 来得正是时候 —— 一边是特朗普高调为候选人背书却 “帮倒忙”,一边是拜登全国支持率跌至 39% 的尴尬,反特朗普情绪成了民主党最硬的 “选举筹码”。可这波胜利真能复制到中期选举?民主党这场 “逆风翻盘” 的底气到底够不够?
![]()
一、反特朗普情绪:选票上的 “情绪加速器”
这次民主党能连赢三局,特朗普的 “反向助攻” 功不可没。纽约市市长选举堪称典型:特朗普放话 “科莫有能力,马姆达尼不行”,硬是给这位涉性丑闻辞职的前州长站台,结果反而引发选民反感。不少纽约选民直言:“特朗普越力挺,我们越要投票反对,不想让他的影响力继续渗透。” 这种 “你支持谁,我就反谁” 的心态,成了很多摇摆选民的投票逻辑。
更有意思的是,共和党候选人本想 “搭特朗普顺风车”,却反倒被贴上 “特朗普跟班” 的标签。弗吉尼亚州共和党候选人西尔斯多次表态支持特朗普的政策,结果在郊区女性选民中遭遇滑铁卢 —— 她们正是特朗普政策的主要反对者。民主党巧妙地把每场选举都变成 “反特朗普 referendum”,相当于给选民递上 “反对票”,这种精准拿捏情绪的操作,难怪能收获奇效。
二、堕胎权成关键:撬动选票的 “民生王牌”
如果说反特朗普是 “情绪催化剂”,那堕胎权就是民主党实打实的 “制胜法宝”。这次选举中,从州长到地方议员,民主党人几乎清一色把堕胎权作为核心议题。新泽西州候选人谢里尔在辩论中反复强调 “要守住女性 reproductive rights”,直指共和党对手支持堕胎限制法案;俄亥俄州更是同步通过堕胎权入州宪法的修正案,56% 的支持率印证了这一议题的民心所向。
对美国女性来说,这可不是抽象的政治口号。俄亥俄州一位年轻妈妈说:“我投票给民主党,就是怕以后女儿连自主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民主党正是抓住了这种民生焦虑,把堕胎权和选举绑定,既激发了核心选民的投票热情,又争取到中间派的支持。反观共和党,在堕胎权议题上态度模糊,既想讨好保守派,又怕得罪女性选民,最终陷入 “两头不讨好” 的尴尬。
三、中期选举悬了?这些隐忧藏不住
别看民主党现在笑得欢,中期选举能不能 “趁热打铁”,还真得捏着一把汗。首先是拜登的 “拖后腿效应”—— 他在摇摆州的支持率落后特朗普,巴以冲突中的立场和应对通胀不力,让民主党内不少人失去信心。地方选举选民更关注本地议题,可到了中期选举,总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选票,民主党很难一直靠 “反特朗普” 遮丑。
其次是共和党不会坐以待毙。这次失利后,共和党已经开始调整策略,不再盲目绑定特朗普,转而聚焦经济、治安等民生议题。在传统红州密西西比,民主党派出 “猫王堂弟” 造势,最终还是没能翻盘,说明共和党基本盘依然稳固。更关键的是,地方选举的 “小胜” 和全国性选举的 “大战” 完全是两码事,摇摆州的选民结构更复杂,民主党想复制胜利难度不小。
说到底,民主党这波三连赢,更像是选民给特朗普主义 “踩刹车”,而非对民主党全盘认可。就像有人调侃:“这次不是民主党太优秀,而是对手太让人没安全感。” 美国选举从来不是 “非黑即白”,选民真正关心的,还是钱包鼓不鼓、生活安不安、权利有保障没。反特朗普情绪能赢一时,却赢不了一世;堕胎权能撬动选票,却解决不了通胀、治安等核心难题。
中期选举的大幕即将拉开,民主党要是真想稳操胜券,光靠 “反特朗普” 这张牌可不够。得拿出实打实的民生政策,回应选民的真实诉求,不然再热闹的 “三连赢”,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毕竟,政治的本质是为民众服务,不是搞个人对立的游戏。
你觉得民主党要稳赢中期选举,还得抓牢什么议题?特朗普的影响力真的在衰退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