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月3日阿富汗6.3级地震突袭,震中附近24人遇难、630多人受伤,灾民裹着薄衣在露天挨冻,急需救援物资。
而各方援助的态度高下立见:美国仅发过一句慰问,再无实质行动;
印度送来的15吨物资里竟有8斤茶;
中国则早早就表态援手意愿,要知道8月地震时还捐了5000万急需的帐篷、毛毯。
![]()
中国快速响应与精准对接
为了确保援助物资能够尽快送达灾民手中,中国政府在表态后立即启动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为了与阿富汗临时政府保持密切沟通,详细了解当地的灾情现状与物资需求清单,另一方面协调国内相关企业加急生产急需的救援物资。
经过两天的紧张筹备,11 月 5 日凌晨,搭载着首批中国援助物资的货运航班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起飞,于当日上午抵达喀布尔国际机场。
这批物资总重量达 20 吨,包含 3000 顶保暖帐篷、1.5 万条加厚毛毯、5000 件羽绒服以及足量的外伤药品、消毒用品和便携式医疗急救包,每一件物资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符合阿富汗冬季的使用需求。
![]()
在物资交付现场,中国驻阿富汗大使与阿富汗临时政府灾害管理部长共同清点物资,阿富汗临时政府灾害管理部长表示,“中国的援助总是来得如此及时,这些帐篷和毛毯能够让上千个受灾家庭在寒冷的夜晚有一个温暖的住所,药品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救治伤者,中国的帮助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不仅如此,中国还应阿富汗临时政府的请求,派遣了一支由 12 人组成的应急医疗小分队,随物资一同前往地震灾区。
这支小分队成员均来自中国国内知名医院的急诊科与骨科,具备丰富的灾害现场医疗救援经验,他们将在灾区搭建临时医疗点,为灾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尤其是针对老人与儿童的健康检查与外伤治疗。
![]()
国际部分行动与更多期待
除了中、美、印三国之外,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也陆续对阿富汗地震作出回应。
巴基斯坦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开放了与阿富汗边境的多个口岸,允许巴基斯坦民间救援组织将物资运往阿富汗受灾地区,同时派遣了一支由 50 人组成的救援队伍,携带救援设备前往震中参与搜救工作。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则宣布,将从其驻阿富汗仓库中调拨 500 吨粮食,分批次运往受灾地区,以解决灾民的短期粮食短缺问题,但由于阿富汗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这些粮食的运输预计需要 5 至 7 天才能全部到位。
![]()
然而,与灾民的实际需求相比,当前国际社会的援助规模仍存在较大缺口。
根据阿富汗临时政府灾害管理部的估算,此次地震至少需要 10 万顶帐篷、30 万条毛毯、50 万件保暖衣物以及价值 2000 万美元的药品与医疗器械才能基本满足灾民的需求,而截至 11 月 6 日,各国及国际组织承诺的援助物资总量仅能满足约 30% 的需求,且部分物资仍处于运输途中,尚未送达灾区。
阿富汗临时政府已通过联合国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希望更多国家能够伸出援手,提供更多实用的救援物资与资金支持,帮助阿富汗渡过此次难关。
![]()
灾民艰难应对与期盼希望
在阿富汗帕克蒂亚省的震中村庄,记者看到,成片的土坯房倒塌后形成了一片废墟,村民们正徒手在废墟中寻找可用的物品,一些孩子穿着破旧的鞋子在寒风中奔跑,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灰尘,眼神中充满了不安。
65 岁的村民穆罕默德・卡里姆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房屋也全部倒塌,现在只能和两个孙子住在用塑料布搭建的临时避难所里,“晚上非常冷,我们只能挤在一起取暖,没有足够的食物,也没有干净的水,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幸运的是,随着中国首批援助物资的抵达,部分灾民已经开始领取帐篷与毛毯。
![]()
在霍斯特省的一个临时安置点,32 岁的村民法蒂玛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一条厚实的毛毯,激动地说,“这条毛毯太暖和了,今晚我和孩子们终于不用再挨冻了,感谢中国政府的帮助”。
医疗小分队搭建的临时医疗点前也排起了长队,医护人员正在为受伤的村民处理伤口,为老人测量血压,并发放常用药品。
一位名叫阿卜杜勒的村民说,“之前我的腿被倒塌的房屋砸伤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现在中国医生为我清理了伤口,还开了药,感觉好多了”。
![]()
结语
阿富汗地震后的援助行动,不仅是对各国人道主义精神的一次检验,更体现了不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与担当。
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在灾难面前,及时、实用的援助能够为受灾民众带来生的希望,而这种援助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慰问或形式化的物资上,更应贴合灾民的实际需求,真正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中国始终秉持 “人道主义至上” 的原则,在国际灾害救援中始终保持快速响应、精准对接的态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患难与共” 的国际情谊。
![]()
事实上,无论是此前的阿富汗地震救援,还是其他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援助行动,中国都始终站在人道主义救援的前列,用务实的举措为受灾国家和民众提供帮助。
这种援助不仅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更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国家加入到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列中,摒弃形式主义,聚焦灾民需求,共同为受灾地区民众送去温暖与希望,让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更加团结,共同抵御风险,守护生命的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