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能只盯着课堂,要盯着生产线、盯着产业链。”这番话道出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逻辑:学生选择职业院校的初衷是其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的教育特性可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能够成为市场发展所需的人才,避免毕业后陷入“学用脱节”的困境。一所职业院校能否打通教育与生产的壁垒,是影响学生选择的关键因素,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就业市场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在山东淄博这座老工业城市,就有这样一所职业院校深度扎根当地“四强”产业土壤,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为学生搭建起从课堂到岗位的直通车,这就是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
作为扎根老工业基地的职教院校,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始终与淄博产业升级同频,依托当地化工、机械、新能源等产业优势,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四维协同产业学院运行机制,使在校生成为直接受益者。截至目前,该校已与万华化学、齐鲁石化、鲁南制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19个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龙头企业负责人直接担任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这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内容、技能标准,都是企业实际生产中急需的。
比如与鲁南制药集团共建的鲁南制药学院,以“六进六化六融合”为特色形成的培养模式,还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种成熟的校企协同模式,从源头保障了学生所学与岗位所需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接触到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有行业一线的技术经验和工艺标准,这为他们未来进入企业快速上手打下了坚实基础。
![]()
在明确的校企协同机制下,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实战导向”,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触摸到产业一线的真实脉搏。学校全面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岗位标准、课程内容、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构建了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截至目前,学校已建成42个企业级实训中心,引入生产性设备总值超3亿元,这些实训中心并非“模拟道具”,而是能让学生参与真实生产的平台。
在与京东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内,学生直接参与“618”“双十一”等大型电商项目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实训,2024年在校生参与实现的服务销售额已突破800万元;针对不同产业需求开设的订单班、学徒班更是让学生“未毕业先就业”。理想汽车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前即被“预定一空”;2024年还有9名优秀毕业生在万华化学年度大会上荣获“万华工匠”称号。这种“上学即上岗、毕业即胜任”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后无需担心从零开始,都能带着丰富实战经验进入职场。
![]()
充足的实训储备和精准的培养定位,最终转化为学生就业市场上的“硬实力”。近五年来,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万余人,其中87.93%的毕业生选择留鲁留淄就业创业,约80%的现代产业学院毕业生服务于淄博“四强”产业。这意味着学生毕业后就能在本地找到与专业匹配的优质岗位。这种“家门口的好就业”不仅降低了学生就业成本,更让学生在熟悉的产业环境中持续成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对于希望在职业道路上快速立足、贴近产业发展需求的考生而言,淄博职业技术大学提供的,是一条清晰且务实的成长路径。学生学到的是岗位急需的技能,接触的是行业前沿的资源,收获的是毕业后就能上手的底气。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势,正是职业教育应有的价值,也是考生在选择职业院校时值得优先考量的核心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