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评估,人们习惯敲击墙体听声辨别;用卷尺测量倾斜度;用肉眼观察裂缝走向。这些传统方法如同给建筑做“望闻问切”,虽能发现显性问题,却无法捕捉深藏的结构隐患。如今,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智能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房屋安全监管的难度不增反减。
![]()
一、房屋安全评估方法
房屋安全评估主要依赖几种方法。一是现场勘查与人工检测,工程师通过目视检查、尺具测量等方式,寻找裂缝、倾斜、沉降等可见问题。二是钻芯取样与试验,从建筑实体中提取样本,在实验室分析其强度与耐久性。三是在线监测与预警,借助WITBEE®万宾科技®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现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在线评估。
其中,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促进房屋建筑安全监测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依托高精度传感器、无线通信技术与云端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天时作业,覆盖范围广、测量精度高,可以实时反映建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是城市生命线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房屋建筑安全监测的数字化转型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全面覆盖建筑沉降、水平位移、倾斜、裂缝、振动、风速风向、温湿度、降雨量等多个维度的指标。这种全方位的监测模式,满足了“实时、精准、全面”的安全监管需求。它能够在-30℃至70℃的温度范围、不同湿度和光照条件下正常工作,实现24小时监测。比如,在极端天气来临前,系统可以提前监测到建筑受到的外力影响。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评估建筑受损情况。
对于老旧小区而言,房屋建成年代久远,长期服役导致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结构变形、地基沉降等问题频繁出现。而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测与实时预警,使老旧小区的安全管理从“定期排查”转向“在线感知”,为加固改造和居民安全提供数据支撑。对于超高层、大跨度等复杂建筑而言,其结构体系庞大、受力路径复杂,对监测精度和时效性要求更高。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同步监测倾斜、水平位移、振动响应等核心指标,能捕捉超高层在风荷载下的微小摆动,实时掌握大跨度结构的应力变化,筑牢超高层与大跨度建筑的安全防线。
从目视检查到智能化的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房屋建筑安全评估与风险排查模式不断升级,守护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