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池梦蕊)11月5日,由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北京海外联谊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5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全体大会暨主场活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行。大会以“侨聚智慧 智启未来”为主题,通过政策推介、项目签约、主旨演讲等多个环节,帮助与会嘉宾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政策,促进海内外资源要素融通互联,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
在政策推介环节,北京市对《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试行)》进行现场推介。筹集一批青年公寓,盘活一批科创空间,设立总规模300亿元左右青年人才发展基金,建设国际人才服务港,配备3000名专属服务管家……10条政策覆盖安居保障、创新创业、政务服务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对侨界青年人才在京创新创业的综合保障。
除政策支持外,北京还持续推动各区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潜力侨界项目的常态化对接。大会现场,2.5微米精密金属箔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先进传感技术芯片及模组的开发应用、高性能医用陶瓷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等17个近期成功对接的侨界创新项目正式落地北京经开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多个区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包括新产品研发、新系统开发及技术应用场景拓展等创新成果,成为侨智融入首都科技创新实践的又一阶段性成果。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启动注册及落地筹备工作,正加速推进在京转化实施。
作为落地北京经开区项目之一,数字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崔物格深有感触:“我们团队首创数字油模型,数字油误差小于2%,已在多国油田项目应用,已有案例的收益约160万美元,直接经济效益约2500万美元。”他回忆起项目落地的过程——从在HICOOL大赛中获奖,到经开区有关部门积极对接组织创业加速营活动,提供政策咨询、场地考察、资源对接等服务,每一步都感受到务实高效专业的支持,“这里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将项目落地经开区的决心。”
与此同时,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吉尔吉斯中吉经贸合作促进会、泰国北京总商会等12家海外侨界社团及科技孵化器与亦庄控股签署落地合作协议,后续将依托团体联合会、总商会、同乡会、实验室等平台,推动海内外常态化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经验互通和科技协同创新。
主旨演讲环节聚焦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叉科学学会理事长周济,路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夏芯智慧光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肖志国,分别围绕人工物质及人工智能、固体发光技术等不同领域,从技术原理、产业应用、创新实践等角度,提出自身观点和建议。
本届大会采用“1+8+6”的活动架构,除主场活动外,还同步举办了八场产业对话和六场项目路演活动,吸引参会者超千人次。产业对话活动设置多场圆桌论坛与专题研讨,现场交流热烈、成果丰硕。六场项目路演共收集到18个项目负责人的合作需求。其中,15个项目负责人提出资金对接需求,12个项目负责人明确希望获得政策支持,此外还涉及场地保障和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诉求。
北京经开区作为大会承办地,产业基础雄厚,非公企业聚集,统战资源丰富,侨商侨企和侨界人才长期活跃在区域创新发展一线。在统战工作方面,已形成以侨联、新联会、工商联、亦庄控股知联会4个统战团体为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参与的“4+X”组织体系,并形成以统战实践教育基地为主阵地,街道、园区、楼宇统战工作站为支撑的“1+N”统战工作体系。依托“六区”政策叠加优势,经开区逐步探索形成一套“政策引导筑基、平台服务赋能、龙头企业引领、金融体系护航、全球资源链接”的“亦庄模式”,持续吸引侨界人才、企业家与海外科技社团组织、科技孵化器汇聚。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外资企业发展已形成“总部+研发+制造”复合功能集聚态势,吸引了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530家外资企业,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达109家,占全市四成。“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预计超40亿美元,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超420家,成为全市外资引进的重要引擎。
未来,经开区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机制、更开放的生态,全力打造侨资侨企发展热土和侨界创新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区,为首都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亦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