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林冬雪
近日,长春市双阳区人民法院高效执结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帮助八旬老人成功追回欠薪,以司法速度与温度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耄耋翁务工维生 欠薪难讨陷窘境
刘大爷虽已迈入耄耋之年,但身体还算康健,为给家里添补些家用,他在一家公司谋了一份安保工作。刘大爷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从未有过懈怠。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辛勤付出换来的却是工资的一再拖欠。多次与公司协商无果后,无奈之下只好将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判决该公司支付刘大爷劳务报酬4万余元。然而,判决生效后,该公司仍以各种理由拖延不付。刘大爷便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可执行工作刚开始,就陷入了困境。网络查控结果显示,被执行公司的账户余额仅有几百元,根本不足以支付欠薪。执行法官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早已停止经营,原本的办公场所也是租赁的,如今人去楼空,案件俨然走到了“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死胡同。
转变思路破僵局 释法明理触人心
“以公司目前的财产情况,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在法定条件下追加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但此案标的额不算特别大,申请人又是八旬老人、处境困难。若启动追加程序,不仅程序复杂,增加诉累,而且在短期内肯定是拿不到这笔钱。”执行法官反复斟酌,决定转变思路,从公司关联人员入手,尝试通过沟通协调推动主动履行。
法官先联系了公司法定代表人赵某,可赵某一上来就以“未实际参与经营管理”为由,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公司股东。见状,法官当即严肃告知赵某:“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作为法定代表人,你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番劝说后,赵某的态度终于松动,表示愿意联系另外两名股东,协商解决欠薪问题。
有了赵某的配合,法官立刻趁热打铁,约见了公司的另外两名股东。刚一见面,两名股东就大倒苦水:“我们真不是故意拖欠老人工资的,实在是公司后期内部管理出了问题,经营一直亏损,最后不得已才停业的。拖欠老人的工资,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
“我知道你们经营不易,但这笔工资是刘大爷用汗水换来的,也是他的养老钱,于情于理都不该拖欠。你们也说心里过意不去,现在正是弥补的机会,尽快把工资结清,也能让老人安心。”听完股东的倾诉,执行法官从法理和情理两方面展开劝说。
情理法交融发力 欠薪终获全额清偿
在法律的威慑和情理的触动下,三名股东终于达成一致,决定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分担欠薪款项。没过多久,4万余元工资就全额转入了法院执行账户,再由法院及时发放到了刘大爷手中。
拿着沉甸甸的工资,刘大爷再次来到法院,紧紧握着法官的手不停道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为了我的事跑前跑后,要是没有你们,我这钱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要回来。”
初审:林冬雪
复审:韩蕊
终审:姚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