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年代,无数优秀的将军士兵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虽然他们出身不同、性格各异,踏上从军之路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在战火之中,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守卫祖国、保卫同胞。
1948年,解放军全面转入战略反攻,全国军队被整编划分为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大野战军。其中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后来的二野,打过无数硬仗恶仗,作战风格骁勇劲猛,曾令敌军闻风丧胆,二野第三兵团更是有“刘邓大军嫡系主力”之称,战功无数、声名赫赫。那么,第三兵团三位军长是谁?功勋多少、结局如何?
![]()
“文武双全”杜义德
第三兵团第10军的军长是杜义德,这位将军身经百战,作战勇猛,能攻能守。他曾在六纵司令王近山生病期间,担任政委兼任司令,一人负责军政两方面事务,刘伯承元帅曾经称赞杜义德“文武双全”,因为他既能带兵打仗,又非常擅长政治工作。
杜义德16岁就加入了赤卫队,18岁成为红军一员。他第一次上战场时,虽然年纪轻,却非常勇猛无畏,徐向前曾经评价他“打仗不怕死,敢拼命。”1935年,杜义德担任红四方面军渡江指挥,带领全军强渡嘉陵江。
![]()
抗战期间,杜义德为守卫冀南抗日根据地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次对战之时,杜义德腿部中弹,咬牙拔出了弹片,草草包扎之后继续战斗,为节省弹药,他率先用刺刀与敌人近身血战。仅1942年到1943年2月之间,冀南部队与日军进行的大小战役多达2700多次。1945年,冀南解放,杜义德之名威震冀南。
杜义德战场之上不畏惧死亡,行军之时同样不畏惧艰苦求生。1937年,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仅存的一些将士一路小心翼翼,不仅要躲避敌军追击,还要忍受饥寒交迫。一位战士自杀之后,杜义德痛声说道:“死比活容易,但我们不能死。”在杜义德的激励带领下,仅存的几个战士一路吃草喝雪、沿路乞讨,历经无数艰辛,成功翻过了祁连山,重新回到了红军大部队中。
![]()
“低调俭朴”曾绍山
杜义德经历过千万次战斗,战功累累,身上留下了无数伤疤。1955年,他被授为中将,先后担任川南军区司令、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等,一生都在军队系统中为祖国发光发热。2009年,杜义德逝世,享年97岁。与名声赫赫的杜义德相比,第11军军长曾绍山显得低调许多。
曾绍山15岁时就成为了红军,曾担任红四军政治部少年宣传队队长,一生中参与了无数大小战役。战争时期,他在军中的地位和发展与杜义德、王近山不相上下,1955年同样被授中将,建国后先后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顾问等。
![]()
这位开国将军虽然一生征战,军衔也不低,为人却十分低调,生活上也非常俭朴。家中除了必需品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额外开销。但这样的“寒酸”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曾绍山将军的多数工资被他捐了出去。其为国为民之心值得敬佩。与低调但顺遂坦荡的曾将军不同,王近山则是显赫一时,却误入歧途,晚年凄凉无比。
“晚年凄凉”王近山
王近山是第三兵团12军军长,也是三位军长中打仗最厉害的。因为作战风格勇猛无畏,舍生忘死,王近山在军中曾被人称为“王疯子”。
![]()
抗战期间,王近山先后担任团长、政委、旅长参与多次战役。他曾带领5个连在娘子关地区伏击,以10人伤亡歼灭日军辎重部队300多人,缴获物资无数,丰富了我军的物资储备。1943年,途径山西临汾之时,见机行事,率一个团歼灭日军无数,其中包括旅团长、6名大佐连队长以及120多位军官。
这次战斗在计划之外,属于王近山的“临时发挥”,但它却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我军后来粉碎日军“秋季大扫荡”计划意义重大。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战争中的表现同样优秀,曾在襄樊战役中立下大功,采用“猛虎掏心”战术在两天之内攻破襄阳城,歼敌2万余人。
![]()
王近山在战争年代功勋卓著,曾经声名赫赫,后来却因为生活作风问题,1964年被撤职并开除党籍,生活一度凄凉无比。直到1969年,王近山的“认错信”被许世友转交给毛主席,他的命运才有了转机,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结语:
战争年代,名将辈出,虽然每个人的参战经历、名声大小都有所不同,但是那些曾为了祖国人民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无论功勋多少、军衔高低,都同样是新中国的英雄。名声显赫的大将军值得我们铭记,而如曾绍山那样低调无私,为了祖国和人民默默奉献的先辈,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