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处的沉积物中,科学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分泌PET降解酶的假单胞菌。这一发现揭开了海洋微生物与塑料污染协同进化的新篇章——根据《ISME》最新刊发的突破性研究,全球海洋中近80%的水体样本均检测到具备塑料降解潜力的细菌,其中23种新型PETase酶在1000-2000米深海区域形成密集分布带。
![]()
02
这项由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主导的跨国研究,整合了塔拉海洋科考船和马拉斯皮纳探险计划的415份海洋样本数据。通过人工智能辅助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技术,研究团队首次构建出PET降解酶的"功能图谱",在庞杂的α/β-水解酶家族中精准识别出具备催化活性的M5型PETase酶。这些酶携带独特的"催化三联体"结构(丝氨酸-天冬氨酸-组氨酸),其活性位点口袋的甲硫氨酸残基构成特殊的"氧阴离子孔",使酶能稳定结合PET分子并启动降解反应。
研究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海洋PETase酶的深度分布特征:在永久温跃层(1000-2000米)检测到最高丰度,较表层水体高出10倍以上。这与全球海洋塑料微粒的沉降轨迹高度吻合——当表层塑料碎片吸附微生物群落后,其密度增加导致沉降,在深海缺氧环境中反而形成了"塑料-微生物"共生系统。南极海域的Moraxella菌株和大西洋4000米深处的Halopseudomonas菌株,其分泌的PETase酶在体外实验中展现出相当于人工改造酶70%的降解效率。
研究人员最初在实验室复筛时震惊于深海菌株的表现。携带完整M5基序的ISS-1242菌株在85天内使PET薄膜质量减少2.7%,其表面形成的纳米级蚀刻纹路由原子力显微镜清晰可见。这种降解能力与菌株基因组的"分泌信号肽"密切相关——只有同时具备完整催化三联体和胞外运输通道的细菌,才能将酶有效输送至塑料表面。
![]()
PET薄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微照片显示,21天时Halopseudomonas ISS-1242细胞已在其表面定殖。每个图框中均标注了比例尺。插图显示的是未接种细菌培养的PET薄膜,用作对照。左图中的箭头指示附着于PET生物膜表面的细菌细胞;中图和右图中细菌细胞的放大图显示了细胞与PET薄膜表面的接触点
研究团队开发的"五阶基序筛选系统"(M1-M5)革新了功能酶识别范式。早期研究常基于保守的DLH结构域进行广谱筛查,但该方法将40%以上的假阳性序列误判为PETase。通过引入"四甘氨酸核心"(GGGG)、"芳香钳"(W/F-H)等结构特征,并建立催化效率评分体系,最终锁定的23种M5型酶在体外实验中全部展现降解活性,而低等级基序(M1-M4)对应的酶均无催化作用。
海洋微生物转录组数据揭示惊人现实:在检测到塑料微粒的样本中,M5-PETase基因的表达量比未污染区域高10倍,且与MHET水解酶形成"代谢双子"。这暗示着海洋微生物群落正在建立完整的PET降解代谢链——如同2016年发现的Ideonella sakaiensis菌株,通过PETase和MHETase的协同作用将塑料转化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不过目前发现的海洋菌株大多缺乏MHETase基因,需依赖菌群协作完成矿化过程。
在进化时间尺度上,研究团队追溯到1990年南极海域分离的Moraxella sp. TA144菌株,其基因组编码的脂酶P19833早在2016年前就具备降解结晶态PET的能力。这表明PET降解功能在塑料大规模污染前就已存在,海洋微生物可能通过"功能趋同进化",将原本分解角质、蜡质的酶系统改造为塑料降解工具。这种适应性进化在假单胞菌属中尤为显著,其基因组的高可塑性(平均15%的基因组为水平转移获得)为快速响应环境压力提供了遗传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PETase酶呈现明显分化:陆地样本中放线菌门(如链霉菌)和β-变形菌占比达63%,而海洋中92%的活性酶来自假单胞菌目和Gemmatimonadota门。这种差异可能源于海洋环境的碳源竞争压力——在寡营养海域,能利用"塑料碳库"的菌株获得显著生存优势。实验显示,在添加微量酵母膏的培养体系中,ISS-1242菌株的降解效率提升4倍,暗示实际海洋环境中微生物协同作用对塑料矿化至关重要。
03
尽管天然PETase酶的催化效率尚不及人工改造版本,但其广泛存在性揭示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潜力。研究团队正在建立全球海洋微生物酶库,通过结构生物学手段解析深海菌株的耐压、耐低温机制。未来或将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将海洋菌株的广谱底物适应性与人工酶的高效催化特性相结合,开发新一代生物降解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也警示:当前海洋塑料污染已改变微生物进化轨迹。在检测到M5-PETase的区域中,78%与微塑料热点区域重叠,包括南大西洋环流区和印度洋赤道带。随着每年1100万吨塑料持续涌入海洋,微生物群落的代谢重塑可能带来未知的生态后果。科学家呼吁建立全球海洋微生物监测网络,既要利用生物降解潜力,也要防范潜在的"塑料适应性"微生物扩散风险。
参考
Intikhab Alam, Ramona Marasco, Afaque A Momin, Nojood Aalismail, Elisa Laiolo, Cecilia Martin, Isabel Sanz-Sáez, Begoña Baltá Foix, Elisabet L Sá, Allan Kamau, Francisco J Guzmán-Vega, Tahira Jamil, Silvia G Acinas, Josep M Gasol, Takashi Gojobori, Susana Agusti, Daniele Daffonchio, Stefan T Arold, Carlos M Duart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containing PETases with a functional motif across global oceans, The ISME Journal, Volume 19, Issue 1, January 2025, wraf12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