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军中将李玉堂:赴台被蒋介石下令枪决,1983年大陆追认为烈士

0
分享至

1983年2月,北京民政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几位老人接过印着“革命烈士”四个大字的证书,神情沉默而执拗。证书上的名字叫李玉堂,年轻的工作人员低声询问:“他是谁?”提问没有得到立即的回答,因为在不少档案里,这个名字曾被贴上“叛乱”、“匪谍”的标签。

镜头转回三十二年前。1951年除夕夜,台北監獄外寒风凛冽,夜空偶有烟花闪过。宪兵拉开铁门,押出一对夫妻。陈伯兰低声说:“是不是要放人?”李玉堂只是轻轻摇头,嘴角带着苦笑。短短几步,他们看见行刑车旁站满荷枪实弹的宪兵,答案已经写在空气里。

要弄清这位国军中将为何走到刑场,得把时间线再往前拨。1899年3月,山东广饶一户地主人家添了第四个儿子,取名玉堂。与乡邻相比,他的童年颇为宽裕——私塾、振华高小、河西国民学校,一路读下来,对新思想颇感兴趣。

1915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北方学生营里喊声震天。17岁的李玉堂挤在人群中,高呼“驱逐贼酋”,第一次摸到了步枪。袁氏改元失败,学生营散伙,他回乡转进济南公立工业学校,主攻金工,原本有机会当一个工程师。

五四运动爆发,抵制日货之声传遍齐鲁。李玉堂咬破指尖写血书,誓言从军。他先投晋军炮兵,见识了旧军阀的混账作风,三个月后愤然离队,随即奔赴广州报考黄埔一期。那年夏天,他和堂弟李延年踏进校门,重新把命运交给枪炮。



北伐打响,李玉堂被分到第一师二团。淡水一役,他第一个攀上城楼插旗,士气飙升;龙潭方向吃紧,他拍桌请战,硬是在孙传芳主力面前撕开缺口。蒋介石盯上了这个山东小伙,连续擢升。可在围剿红军时,他指挥失当,被红军围点打援吃了大亏。三团全没,旅长当场枪毙,他也由少将降为中校。蒋虽恼火,却仍把他送进陆军大学将官班“回炉”。

抗战全面爆发后,李玉堂再次登场。淞沪会战中,他的第十军拼到弹尽;武汉棺材山,他带人连打两轮肉搏,尸体竟堆成掩体。泰山是他故乡的象征,前线官兵干脆管这支队伍叫“泰山军”。第一次长沙会战,金井失利,他被免职;薛岳急缺中坚,只好把他请回。第三次长沙会战,他咬着牙拖住日军,最终戴上青天白日勋章,又成了二十七集团军副司令。

日本投降后,他受命防守兖州。面对华东野战军凌厉攻势,兖州半月即失,李玉堂被撤。三大战役后,薛岳退守海南,把这位老部下招到身边。此时李玉堂已心灰意冷,妻子陈伯兰的姐夫陈石清乃地下党员,多次劝他寻找出路。李玉堂同意了,写信给叶剑英,请求起义。

意外接踵而至。海南尚未易手,蒋介石调李玉堂赴台整编。信件还在暗线上往返,他已身在台北。部队内部互相揭发的风气很快把那封信捅了出去。特务上门,全家被捕。审判时,钱大钧奉命主审,暗示李玉堂“把事推到家属身上或许能保命”。李玉堂只说了一句:“责任我自己担。”至此再无回旋。



蒋介石不满“七年徒刑”的原判,催令重审。行刑名单下达得极为隐秘,连军报都禁刊。除夕夜,李玉堂换上干净军服,挽着陈伯兰走出牢门;宪兵队长读完判决,两人面无惧色。枪声响在夜色里,附近的鞭炮此起彼伏,台北城多半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几个月后,蒋介石勒令全案封档,家属严禁张扬。李玉堂留下的唯一“遗物”是一封写给长女的信,寥寥一句:“生当守信,死亦无憾。”二十多年过去,李家女儿不断上书,两岸局势却冰封难破。

转机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1983年冬,中央档案馆核对抗战旧档,发现叶剑英亲批“李玉堂可联络”字样;军事科学院专家认定,李氏确有起义意向且未参加对人民军队的实质抵抗。民政部据此追认其为革命烈士。烈士证书发下那天,李家后人红着眼眶,握着证书说:“父亲没有白写那封信。”

2004年,台北“促转会”重新检视战后政治案件。卷宗里,钱大钧的手批仍清晰可见:“未获谋逆实据。”岛内最终撤销原判,给李玉堂夫妇颁布“恢复名誉证书”。昔日的死刑犯,在另一块土地也被承认蒙受冤屈;这种反差耐人寻味。

将军之死看似波澜壮阔,实则映出乱世军人的两难:与旧主决裂,需要勇气;投向新生,也可能血溅刑场。有人说李玉堂是“骑墙者”,有人称他“迷途知返”,争议旷日持久。不过档案里的墨迹早把选择钉死——那封寄不出的信,既是求生,也是一张背水书。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佑讲史 incentive-icons
海佑讲史
所有过去了的,都已是历史
871文章数 123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