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中国的货,荷兰就开始搞“陷害”,中方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全球芯片供应链受影响这笔账,怎么算也算不到中国头上,荷方终于承认,这事还是得等中国点头。
![]()
这事儿得从安世半导体的真实身份说起。别看它挂着荷兰企业的名头,2018年就被中国闻泰科技花36亿美元买下了,说白了就是中国控股的公司。更关键的是安世全球70%以上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中国东莞,相当于这家公司的“心脏”压根不在荷兰。
结果荷兰政府9月底突然发了道政令,直接冻结安世的资产和知识产权,还把中国籍CEO给撸了,派了自己人当新管理层。他们找的理由挺唬人,说发现“严重管理问题”,怕技术流失影响欧洲经济安全。
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劲:安世主打350纳米制程的汽车基础芯片,比如车灯、安全气囊用的芯片,这技术对中国来说早就不是难题,国内随便找家晶圆厂都能搞定。后来有消息透出来,这背后其实是美国施压,荷兰不过是当了回“马前卒”。
更离谱的是荷兰政府把事情闹大后,还反过来倒打一耙。安世荷兰总部连着给客户发信,字儿不提自己政府先动手,反倒指责中方“祸乱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信里还暗戳戳威胁,说没了总部监督,东莞工厂的芯片质量没法保证。这波操作简直是逻辑倒置,就像先抢了别人的东西,还骂别人反抗影响秩序,实在说不过去。
荷兰本以为这招能掐住东莞工厂的脖子,毕竟芯片生产得靠晶圆供应,他们大概率觉得中国离了欧洲的晶圆就玩不转。可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更没算清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家底。
![]()
从10月初断供到10月23日恢复供应,才19天时间,安世中国就给了荷兰一记闷拳:宣布重新供货,但只卖给国内客户,而且所有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两个条件太有讲究了:只卖国内是稳住基本盘,人民币结算则是绕开了美元体系的限制,等于直接削弱了荷兰总部的话语权。
更让荷兰没想到的是,国内晶圆厂很快站出来撑腰,明确表示能给安世中国供晶圆。这可不是空话,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早就不是孤军奋战了。就拿生产晶圆的核心设备来说,晶升股份的12英寸单晶硅炉都能实现19nm存储芯片量产,打破了德国、美国企业的垄断,市场占有率都涨到20%了。
上游的原材料也不愁,株洲科能这样的企业能生产4N级以上的高纯镓、铟,这些都是半导体的关键材料,技术还拿过国家奖。有了设备和材料支撑,安世中国自然有底气保证“库存充足,供应不断”。
![]()
中方的反击也特别讲章法,不是硬碰硬蛮干。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这既是给全球供应链留了余地,也展现了负责任的态度。但商务部的态度很明确:豁免可以,荷兰得先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这话算是把规矩摆到了台面上:我们不想搞乱供应链,但也绝不吃哑巴亏,要谈可以,得按规矩来。
现在荷兰算是彻底被动了。安世荷兰总部最近赶紧表态,说“致力于在中国发展,想和各方沟通解决问题”,这话里的服软意味很明显。毕竟他们心里清楚,安世40%的欧洲车用芯片市场份额,靠的是被中国收购后形成的规模效应,真要是丢了中国的产能和市场,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
但光说软话没用,中方早就把底线划清楚了:必须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冻结的资产得解冻,罢免的CEO得恢复,新派的管理层得撤走,荷兰政府得把插手企业的手收回去。毕竟安世是中国闻泰科技的子公司,荷兰凭什么越过股东干涉经营?这既不合商业规矩,也不符合国际法。
其实这事儿的核心特简单:从一开始就是荷兰单方面挑事,破坏了市场规则和企业经营的独立性。现在想收场,自然得按受害方的要求来。中国敞开了对话的门,但门开多大、什么时候让荷兰进来,得看他们的实际行动。
毕竟东莞工厂有国内产业链托底,断供的损失荷兰比我们更扛不住——欧洲汽车厂要是真缺了安世的芯片,停产损失可不是闹着玩的。说句实在的,这事儿也给其他想拿企业当政治筹码的国家提了个醒: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
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不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设备、材料、产能支撑。想靠施压占便宜?最后大概率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荷兰现在承认“得等中国点头”,说白了就是终于认清楚了这个现实。
参考资料: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应询答记者问
![]()
安世半导体独家回复:依然致力于在中国发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