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原本用来检验反恐能力的军事演习,竟然在德国巴伐利亚的埃尔丁市演砸了,这出闹剧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太平日久,人心思安”,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曾经那支铁血雄师,如今松懈到了何种地步,这次代号为“警长力量2025”的行动,本意是模拟北约遇袭后,德国如何应对无人机和渗透威胁,属于城市治安战的范畴,
参与人员涵盖了500名国防部官兵和300名州警、消防与医疗部门的现场应急人员,演练地点特意选在了公路和工业区等开放区域,目的就是追求最大的真实感,但偏偏就是这个真实感,出了大问题,
![]()
演习过程中,军方人员按照剧本进行伪装,扮演“武装分子”,结果被当地民众当成了真的恐怖分子,慌忙报警,高潮来了,当地警署竟然事先对演习毫不知情,他们接到报警后,以为是真的歹徒潜入,迅速全副武装赶赴现场,
德军士兵看到荷枪实弹的警察出现,误以为这是演习中设定的“假想敌”部队,双方瞬间进入对峙状态,一幕“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荒诞大戏就此拉开,德军依照演习规则发射了训练弹,而警察见“歹徒”射击,哪还顾得上分辨,直接以实弹回击,
一时间枪声大作,训练弹和实弹交织在一起,混乱中,一名国防军士兵的脸部被子弹划伤,幸好没有生命危险,被急忙送往医院救治,直到事后双方才发现这巨大的乌龙,真是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沟通灾难”,
埃尔丁市的市长戈茨气愤不已,公开斥责这次事件,声称市政府对演习的细节完全不知情,反恐行动需要突发性来保证真实感,保密固然重要,但获得地方当局的配合本就是反恐机制的重要一环,这中间绝对少不了有效的沟通,
问题出在德国的体制壁垒上,军队归属联邦国防部系统,而警察则分属联邦内政部和州内政部,两大部门之间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信息传递效率极低,国防部虽然声称事先已向地方通报了“框架计划”,但这个框架极其模糊,
州政府只掌握了演习的大概内容和粗略范围,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一概不知,埃尔丁市政府更是被彻底蒙在鼓里,前线的警员对演习一无所知,才导致了这次实弹交火的惨剧,
尽管演习前一周,媒体曾经报道过当地即将举行反恐演习的消息,但当时根本没人关注,一周后更是被抛诸脑后,即使前期信息有疏漏,在演习开始后,军方也应该立即与地方当局取得联系,协调行动,但他们没有,这次事件暴露了德国应急机制的彻底生疏,
这起闹剧,不过是德国“马放南山”太久的一个缩影,长期的和平环境,让德国社会滋生出了一种近乎天真的心态,比如绿党那种“不知人间疾苦”的政策,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德国的安全感急剧下降,
俄乌战争让德国尝到了久违的战争威胁,此起彼伏的恐怖袭击更是弄得民众和官方都神经紧绷,这次“警长力量2025”演习本来就是要检验德国应对恐袭的能力,结果却检验出了它最致命的弱点,
在美国可能“抛弃欧洲”的背景下,德国开始整军经武,计划将兵力从18万激增至24万,扩军三分之一,但兵力数量的增加与形成实际战斗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德军的素质早已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样子,
![]()
从数据来看,德国军队的松懈程度令人咂舌,在2007年的战备报告中,德军人员的超重率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0%,到了2017年,更有媒体披露,驻扎在阿富汗前线的德军中,有30%的士兵过度肥胖,这哪里是军人,简直是“肥宅军团”,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的规定允许每名德国士兵每日饮用两罐啤酒,节假日饮酒量甚至更多,军纪涣散可见一斑,美军曾抱怨,德军在阿富汗的作战风格就像是上下班一样,一到“下班时间”就撤出战斗,甚至连喝下午茶的时间都不愿错过,
从2011年起,德国就暂停了义务兵役制度,导致军队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冷战时期大幅度下滑,直到最近宣布要扩军6万人,才重新引发了关于恢复义务役的讨论,但即使恢复,也有现实障碍,
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曾坦率指出,德国目前的军营和训练设施严重不足,就算重新启动义务役,也缺乏足够可用的训练场地,德军的重建之路,路途遥远且充满荆棘,
比战力下降更可怕的是军队的忠诚度问题,德军内部“为谁而战”竟然成了需要被讨论的议题,2018年,联邦刑事犯罪调查局侦破了一项名为“DayX”的阴谋,牵涉到最精锐的德国特种部队KSK的成员,
进一步调查揭露,KSK中有不少成员卷入了新纳粹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2021年更是爆出惊天丑闻,KSK竟然有48000发子弹和62公斤炸药不翼而飞,这些物资被怀疑用于策动政变阴谋,德国国防部最终不得不决定解散KSK的四个连队,
2022年的“帝国公民未遂政变案”更是如同小说情节一般荒诞,极右翼的地方贵族“海因里希13世亲王”竟然勾结了KSK内外的退伍和现役成员,密谋通过武力推翻联邦政府,妄图恢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治体制与疆域,
他们野心勃勃地想要恢复俾斯麦和威廉大帝时代的德国版图,包括现在属于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和属于波兰的西里西亚和但泽-格但斯克等地,这种想法不仅全面否定了战后德国的民主秩序,更是要重置整个战后欧洲的政治版图,
看看现在德军的战力与素质,再配合上这种胆大包天的复辟野心,简直像是一出国际政治笑话,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当年令欧洲闻风丧胆的钢铁雄师,
德国的军工体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欧洲加速重整军备的过程中,法国主张“欧洲装备欧洲造”,而德国则坚持不问出处、择优选用,这种差异反映了各自的处境,法国拥有相对完整且先进的军工产业链,
而德国的军工体系则呈现出先进但碎片化的特点,要么是挂靠在美国军工体系之下,要么就是依赖欧洲的合作项目,这导致德国投入的“1000亿欧元重建军备”预算,大部分都流向了国外军火商,成了“肥水直流外人田”,这种模式显然不可持续,
这些都是德国需要面对的长期挑战,但眼前的近忧,则是必须迅速恢复军警政之间在紧急情况下的沟通与协调能力,避免再发生这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乌龙事件,否则,一旦真正的危机降临,后果将不堪设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