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兮,⼤美长白;
五花叠翠兮,林海茫茫。
诸峰揽⽉兮,星移⽃转;
⾼峡平湖兮,仙⼥梳妆……
2025年10⽉,伴随激昂的乐曲,“⾸届百翔之光长⽩⼭全国专家学者⾳乐论坛暨交响⼤合唱《长⽩⼭,我的母亲⼭》创作研讨会”在美丽的长⽩⼭脚下拉开帷幕。
![]()
10⽉10⽇,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不远万⾥专程赶来的海外歌唱家们陆续抵达。酒店大堂⾥,拥抱与欢笑交织,久别重逢的温暖流淌在每个人心间。
![]()
10⽉11⽇上午,论坛在主持人红雨清亮的声音中正式启幕。
![]()
交响⼤合唱《长⽩⼭,我的母亲⼭》源于2017年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程资助项目。项⽬负责⼈暨艺术总监徐敦广教授,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等多重身份。作品历经数年锤炼,以音乐为笔,朴实而深挚地写景、叙事、抒情,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长白山之大美,并于2021年荣获第十三届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
“我想把最美的歌,献给我最爱的长白山。”徐敦广这样说道。这场活动,在他心中酝酿已久。对他而言,《长白山,我的母亲山》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礼赞,更是对长白山精神血脉的诠释与传承,承载着主创团队对这片土地的炽爱与眷恋。他希望通过专家研讨,将作品打磨得更加精致,以独具感染力的音乐语言,讲好长白山故事,传承民族血脉与东北抗联精神。
论坛通过主旨发言、分组研讨、长白山文化观展以及抗联精神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围绕《长白山,我的母亲山》展开深度交流,为长白山文化的音乐表达与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
人民音乐出版社原社长吴斌在视频致辞中指出:“长白山是我国东北的重要名山,更是松花江的发源地。以长白山代言东北人民的情感与精神,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与融合,对东北地区的音乐与音乐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他坦言非常喜爱这部作品,并期待“长白山之光辐射全国”,让论坛成为业界同仁年复一年交流思想、凝聚情感、共瞻未来的平台。
沈阳音乐学院原院长季惠斌在致辞中谈到,主创团队秉持“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创作理念,“亲临长白山、攀登长白山、研究长白山,通过十余次调研采风,深入挖掘其历史与文化底蕴,在继承传统中大胆融入现代元素,执着追求艺术创新。”他认为,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并在音乐界引发广泛回响,正源于主创团队孜孜不倦的艺术攀登精神。
![]()
吉林省百翔集团董事长陈义则表示:“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滋养。我们愿为本次论坛尽绵薄之力,为长白山音乐文化注入新活力,推动音乐传承与创新,培育新生力量,促进‘音乐+生态’‘音乐+文旅’融合发展。”
陈受谦、王翠、李丹阳、王传越、薛浩音、戴玉强、蒋大为等十余位知名音乐家虽未能亲临,也通过视频发来祝福。他们一致认为这是“音乐界的大事、好事、喜事”,期待本次活动能“谱写长白华章,重温抗联精神”“让中国好声音唱响长白山”!
![]()
徐敦广教授在发言中,首先代表主创团队向来自全国及海外的专家学者、歌唱家致以谢意,随后动情分享了作品的创作缘起与心路历程:“我的家,在长白山的余脉——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面对大山练习歌唱的岁月,让我对山怀着深深的敬畏与独特的情怀。从辽宁到吉林,我在长白山脚下生活了三四十年,折服于她的壮美与博大,一直想为这座圣山做点什么。希望通过这部交响大合唱,与大家一同歌唱长白山,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
![]()
《长白山,我的母亲山》由“韵”“魂”“情”“颂”四个乐章构成,形式涵盖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独唱、小合唱等,包括《我的家在长白山下》《长白林海》《冰雪长白山》《英雄长白山》《长白山,我故乡的山》五首合唱作品,以及《天女梳妆》《长白山的美人松》《长白大峡谷》等八首独唱作品。徐敦广指出,作品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旨在展现长白山古老的传统文化与迷人的人文奇观,歌颂北方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主创团队秉持打造经典之信念,历经两年半艰辛努力,除多次实地采风外,先后召开八次创作研讨会,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力求创新,凝练并提升长白山的文化内涵。”
![]()
徐敦广邀请全体主创登台,向所有关心、支持这部作品的同仁深表谢意。他特别哽咽致谢三年来不离不弃、助他战胜病魔的亲人、朋友与学生,情到深处,数度落泪。
他表示:“此次诚邀各位专家齐聚长白山,正是希望共同为长白山音乐创作擘画未来,让交响大合唱为长白山插上音乐之翼,为打造长白山文化名片、弘扬民族精神贡献力量。我们也欢迎全国音乐家加入创作队伍,共同助力长白山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
吉林省科协党组书记、吉林省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班长陈耀辉在题为“吉林省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与人参音乐文化表达”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人参作为“东北三宝”之一,所体现的“大德不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厚积不张”等品质,对艺术创作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院长郭建民高度评价作品的藝術成就,指出其“歌声如诉”的主题旋律“在穿透时空的生命之间自在飞扬,一个个音符是对历史的凝望、对生命的礼赞”。他认为,作品在音色变化与情感张力上独具特色,在音乐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中阐释出深刻的民族意蕴,“从历史与文化视角赋予精神内涵,从表演与美学视角彰显优美与崇高”,堪称新时代合唱交响作品中的佼佼者。
![]()
10月11日下午,专家学者们围绕作品的创作理念、音乐编配、歌词意境与艺术呈现等展开热烈分组讨论。
![]()
《一个情字活一生》牛世生歌词300首作者——88岁高龄的高产词作家、国家二级编剧牛世生老先生笔耕不缀,为《长白山,我的母亲山》、《天女梳妆》、《长白大峡谷》作词。
![]()
著名作曲家刘聪先生为《长白山,我的母亲山》、《天女梳妆》、《长白山的岳桦林》、《白山松水情》《长白大峡谷》等多首乐曲作曲、配器。分组会上,刘聪先生对作品创作特色进行了细致解析。
![]()
影视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李戈先生
![]()
《冰雪长白山》作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张洪全先生
![]()
《冰雪长白山》作曲,吉林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王成竹先生
![]()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音乐研究所所长徐之彤教授在《中国交响合唱创作的民族化路径》主旨发言中,结合《锦绣红旗》《港通天下》等案例,分析民族化创作要点,并期待未来涌现更多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佳作。
![]()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施咏教授指出,长白山文化是吉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并就作品如何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中肯建议。
![]()
知名音乐口述史专家、文艺评论家丁旭东教授认为,“艺术是况味之味,能让人变得卓越”。在《长白山,我的母亲山》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激昂旋律与天池、瀑布、林海、峡谷及美人松、杜鹃花等意象交织,既构建出长白山音乐景观画廊,也成为当代文旅融合的典范。
与会专家在观摩作品音乐MV后,分组就作品修改提升、长白山文化资源的音乐阐释、音乐传播与地域品牌建设、长白山音乐展演可行性等议题积极建言。
![]()
分组研讨第一组:长白山文化资源的音乐阐释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原院长李云涛代表本组汇报。专家一致认为作品“成果显著、情感动人”,完成度高,是地域文化、民族情感与合唱艺术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让长白山从地理符号化为可亲的艺术生命体”。东北师范大学黄河老师指出作品具备声乐教学价值,期待引入课堂。专家组建议推进作品的二次开发,将其打造为地域文化教育载体与文旅节庆亮点,使之成为吉林省文化名片。
![]()
分组研讨第二组:音乐传播与地域文化品牌提升
宁波大学音乐学院特聘院长俞子正教授代表汇报。小组肯定作品基础优良,建议在节奏与情绪布局上增强对比,“可非常安静,也可极致抒情,甚至设置纯交响乐章”。内容上可融入“苦难与悲伤”,以更全面展现长白山精神与东北人的不屈品格。专家鼓励不止步于风光赞美,当深入历史、民俗、神话等内涵,提升文化厚度。
![]()
分组研讨第三组:国家艺术基金申报与长白山奖展演可行性
北华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方永教授汇报指出,专家从音乐创作、文化传承、地域特色等角度剖析长白山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探讨如何将文化基因融入当代音乐,让“长白山之声”被世界听见。小组认为作品情感深厚、匠心独具,具备成为地域文化名片的巨大潜力,并就作品细节提出建设性意见。
徐敦广教授认真聆听每一条建议,在闭幕辞中热情说道:“在这群山烂漫、百花飘香的收获季节,我们相聚于中华八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三⽇来,我们以⾳乐为桥、⽂化为媒,汇聚全国音乐与⽂化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长⽩⼭⾃然、历史与⼈⽂资源,⾳乐⽂化的传承创新,以及交响⼤合唱的艺术表达与精神内核,展开多维度、深层次交流,收获丰硕成果,为推动长白山音乐创作、形成独特艺术表达开辟了崭新路径。”
论坛闭幕后,组委会还举办了演唱会,歌唱家们用动情的歌声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
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王威教授,男高音歌唱家、华南师范大学张学樑教授
![]()
男中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马金泉教授
![]()
北华大学青年教师 寇新红
![]()
男高音歌唱家、世界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周发猛先生
![]()
石家庄某高中退休教师 徐立新女士
![]()
男高音歌唱家,华南师范大学张学樑教授
![]()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生魏子婷
![]()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黄金中教授
![]()
长春师范大学青年教师 王宏副教授
![]()
男中音歌唱家、美国华人艺术界副主席党伟光教授
“‘首届百翔之光长白山全国专家学者音乐论坛’暨《长白山,我的母亲山》创作研讨会已完成全部议程,圆满落幕。我谨代表创作团队,向与会专家学者所付出的真诚与热情,致以由衷感谢!本次论坛是长白山音乐平台建设的起点。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长白山音乐文化研究与创作,谱写长白华章,讲好长白山故事,愿长白山音乐平台为促进文旅事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出特别贡献!”
重走抗联路
长白山的⻛,吟唱着松涛的低语;
长白山的云,绘写着天际的变幻。
10月12日,秋雨初霁,落叶点缀山径,朝阳破云而出。在徐敦广教授的引领下,专家学者们踏进层林尽染的长白山深处。
![]()
沿着抗联战士的足迹,他们走进奶头山根据地。在这条洒满阳光与热血的小路上,专家学者们深情唱起《我的家在长白山下》,歌声在林间回荡,仿佛与历史对话。
![]()
这片密林深处镌刻着深刻的抗战印记,而从这里升腾的精神力量,早已熔铸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不朽的篇章。
![]()
参会专家学者合影
告别总是那般不舍,背起行囊又几度回望……
“长白山,明年再见!”徐敦广教授透露,从明年起,将以声乐展演的形式继续歌唱长白山、宣传长白山,“愿长白山插上音乐的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指导,吉林省百翔教育信息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白韵文艺创作中心主办,吉林省金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学术辑刊《音乐学研究》编辑部承办。(记录者:苑景山)
责任编辑:吴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