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量子点特性
光致发光材料研究与应用领域中,荧光量子点作为重要半导体纳米晶,凭借独特物理特性在多个前沿科技领域展现应用潜力。其尺寸范围2-10nm,三维结构与核壳设计使导带电子、价带空穴及激子呈现三维束缚效应,赋予宽激发光谱、窄发射光谱、高荧光效率与生物兼容性优势,广泛应用于发光器件、太阳能电池、催化、生物标记及生物医学领域。
![]()
光致发光现象
![]()
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是研究材料光学特性的核心机制,指材料受紫外/可见/红外辐射激发后发光的物理过程。半导体材料研究中,常用激光激发GaN/ZnO/GaAs等材料产生荧光,通过PL谱分析禁带宽度等光学参数。PL技术因非破坏性、高灵敏度特点,在物理、材料科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广泛应用。
荧光量子效率测量
荧光量子效率表征材料发光能力,定义为发射光子数与吸收激发光子数比值。其精准测量对材料性能优化至关重要,主流方法包括:比较测量法、量热式测量法及直接光学测量法。其中直接光学测量法因操作便捷、测试快速成为国际通用方案,采用分布光度计或积分球光谱仪实现激发光与发射光的光谱分析。
积分球测量技术
积分球法作为直接光测法核心方案,包含经典三步法与半球法。三步法需完成三次独立测试:空球背景值、样品偏离光路测量、样品正对光路测量。半球法则通过改进光路结构实现高效检测与便捷装样,但存在平面镜反射涂层与积分球漫反射材质光学匹配度问题,且设备成本较高。
![]()
JY-QEY6500-PLS测定仪创新
![]()
航鑫光电研发的JY-QEY6500-PLS型荧光量子效率测定仪专为溶液/粉末/薄膜材料设计,采用可溯源光源定标技术,实现绝对量子产率、色度参数及PL光谱的精准测量。相较传统荧光光谱仪,该设备具备测量稳定性强、响应速度快、数据可靠性高等优势,体积紧凑且操作简便,为科研机构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量子效率检测方案,有力推进光致发光材料在光电转换、生物检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荧光量子效率测试系统 #荧光量子点效率测定仪 #荧光效率检测系统 #绝对量子效率检测系统 #荧光量子效率测定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