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江苏张家港一男子卢某在与朋友饮酒之后,不顾朋友劝阻独自驾车回家;到达其居住的小区之后,卢某将车辆停放在停车位之上,随后并未给车辆熄火即在驾驶座上入睡。在酣睡的过程中,卢某不小心触碰到换挡杆和油门,结果造成车辆倒车坠入河中。所幸水位较浅,车辆没有完全沉没,卢某惊醒之后自行爬出车外。
后经检测确认卢某为醉酒驾驶,其血液酒精乙醇含量高达173mg/100ml,醉驾的标准是≥80mg/100ml。
目前卢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立案,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
该案例带来两个值得解读的话题。
1.与卢某同桌共饮的朋友是否有法律责任?
有网友提出了这个问题,很有解读的价值。正确结论是有可能涉嫌违法甚至犯罪!比如明知其已经饮酒或者达到醉酒状态,依然教唆其驾驶机动车0或者将机动车出借,这种情况是有连带责任的,甚至可以视为共犯;即便其酒后驾驶或醉酒驾驶行为没有交通肇事,一经发现也是会被进行相关处罚的。这是有案例参考的,在2024年9月就有这样一个案例;儋州的陈某某在明知符某某已经饮酒的前提下提供车辆符某某试驾,最终被认定为共同犯罪,两人双双获刑。
![]()
可是在卢某的案例中,其朋友已经进行了劝阻,是否还要承担责任呢?
理论上是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的,其明知其饮酒或醉酒后还要驾驶机动车,此时即便劝阻无效也应当协助其寻找代驾;假设依然被拒绝的话,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报警。反之,其行为依然可能被视为共犯!可能面对的是行政处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的话,有很大概率还是要面对刑事处罚的。
![]()
2.如果有智能驾驶是不是就不会导致车辆坠河?
每当出现类似的案例就会有人提到所谓的智能驾驶,似乎有了智能驾驶就能让醉汉开车变得安全。这样的观点是要不得的,因为很有可能给低认知司机造成误导。实际目前没有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家用汽车产品,所有面向C端销售的商品车均只具备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使用该系统的时候,司机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因为规则要求司机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唯一责任人,路况的观察和车况的判断是司机的责任!很显然,醉汉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并且辅助驾驶系统的各项功能设定也需要司机进行,没有清醒的头脑如何进行设定呢?
![]()
另一个因素是醉汉的行为无法预估。
以上述案例为参考,卢某在醉酒状态下触碰到了换挡装置并且踩了加速踏板;那么即便车辆还有辅助驾驶能力,谁又能保证卢某不会误触系统,导致驾驶自动化功能被取消或者错误设置呢?
所以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允许醉汉驾驶汽车,哪怕是未来具有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
假设一名醉汉在饮酒之前设定好车辆的自动驾驶程序并按照预约时间上车,看似是可以保证安全了;但是如果这名醉汉在乘车过程中因醉酒呕吐,呕吐物堵塞气道,此时是车辆系统能发现和解决还是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报警呢?客观上都不可能做到!于是这名醉汉则很有可能因气道梗阻而死于车内。
醉酒之后可能突发多种疾病,其中大都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的。
别看现在的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闹腾的有多欢实,未来出现几个这样的案例,到时候只会一个比一个保守。
![]()
总结:
酒驾为肇事,驾驶证吊销,暂扣6个月,需重考科目一
酒驾肇事且后果严重,驾驶证注销并终身禁驾,入刑
醉酒驾驶机动车,驾驶证注销,并禁驾5年,终身禁驾营运车辆,入刑
别小看被子里的那些酒水,小酌助兴,喝多了不仅伤身体,同时还会让人冲动;酒精会造成神经系统兴奋,也会对神经系统起到抑制作用,会让人变得迟钝,对触感变得不够敏感,此时如果开车则难以快速有效识别路况。重点是会对加速踏板不够敏感,很容易导致车辆超速。
在反应迟钝的状态下超速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酒后一定不要开车,不要认为自己的酒量如何,饮酒之后总是会让人状态异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