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设计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边长2000mm,未设置内隔板及竖向加劲肋等,不能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时易使钢柱面板在混凝土的侧推力下产生变形。
【问题分析】
根据《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2016第7.3.2条,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边长大于等于2000mm时应设置内隔板;当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边长或分隔的封闭截面最小边长尺寸大于或等于1500mm时,在封闭截面中宜设置竖向加劲肋、钢筋笼等。此构造要求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管壁受压屈曲,以及避免内填混凝土收缩对钢管混凝土的共同工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矩形钢管混凝土在施工时一般两层一节或者三层一节,每节高度15m左右,在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时,15m流塑状态混凝土会对钢管外壁产生推力,特别是长边容易产生变形,故需同时验算施工工况此水平力的不利影响,设置竖向通长隔板分腔或者多设置几道水平加劲肋以增加钢管壁面外刚度,可有效防止施工造成管壁的变形。
2.图中型钢混凝土柱中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25mm不满足规范要求。
![]()
【问题分析】
《组合结构设计规范》 JGJ 138-2016第6.1.4条规定,柱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0mm,以防止型钢发生局部压曲变形,且有利于提高耐火性、耐久性,及便于箍筋布置。同理,型钢混凝土梁中型钢上下翼缘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也要满足规范第5.1.3条不宜小于100mm的规定。
3.弧梁 M – GL1截面设计及支座设计均未考虑扭矩的不利影响。
![]()
【问题分析】
角部的弧梁 M -GL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扭矩,支座处扭矩最大。原设计弧梁采用 H 形截面,抗扭转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可采用方管或圆管等具有一定抗扭刚度的构件类型,不应采用工字形、槽形、 Z 形、 H 形等开口形截面的构件。此外,梁端应与柱刚接以将扭矩有效传递至框架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