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转自“半城会”丨作者:章鱼
一位自称《繁花》“前期编剧”的古二,放出了多段私密录音,内容涉及著名导演王家卫、编剧秦雯、演员唐嫣、陈道明、游本昌、倪妮、刘诗诗等人。
随着录音的曝光,神秘的大导演成了饭局上八卦不断的“油腻阿叔”,才女编剧成了口无遮拦的“宠臣”。
滤镜破碎,神话崩塌。
![]()
早在两年前,古二就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撰文曝光,说自己在王家卫剧组失去了尊严、报酬和剧本所有权,试图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益。
但一直没有获得多少回音。
直到今年8月底,他陆续公布多段私人录音,才引发公众关注。
或许他逐步意识到,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没人关心剧本到底应该归谁,而他手中恰好握着足以摧毁王家卫人设的炸弹,内容牵扯性与霸凌等名利场中不为人知的阴暗面。
炸弹已落,双方同归于尽。
这场交织着复仇与名利场秘辛的大戏,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而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
一切始于《繁花》的爆红。
2023年末,这部浸润着沪上风情的剧作横空出世,广受好评。2024年,秦雯女士作为官方编剧,顺理成章地拿到了白玉兰“最佳编剧(改编)奖”。
而古二——这位自称为《繁花》贡献了“阿宝原始积累”“三兔牌商业逻辑”等核心情节的创作者——只在片尾字幕中被列为“前期责任编辑”。
他不服。
于是从2023年起,他开始在公众号上以“黑暗的荣耀”为题,隐晦地控诉自己被抹去创作痕迹的遭遇。
他成为了秋菊,希望“老爷们”给个说法。
但没人理他。
![]()
一个小编剧的声音,在娱乐圈的喧嚣中,微弱如蚊鸣。
直到今年8月,他改变策略,陆续放出录音。
内容刀刀见血:王家卫点评唐嫣“很装”、陈道明“阴阳同体”、游本昌“不是省油的灯”;秦雯承认用枪手、对原著不屑一顾、还配合王家卫开“胸大不大”的低俗玩笑……
舆论炸了。
《繁花》剧组9月发表声明,称古二只是“前期资料组成员”,指其“偷录私人对话”“擅自带走资料”“毫无职业道德”。
![]()
为时已晚。
事件已从“编剧署名纠纷”,演变成一场关于傲慢、权力与复仇的公共狂欢。
![]()
再往前溯源,就不得不提王家卫和他的“艺术神话”。
在大众的视野中,王家卫不只是个导演。
他是文艺青年的精神图腾,是华语电影的“B格天花板”。
墨镜、慢镜、台词、情调——他的一切都被镀上金边,成为某种不可亵渎的符号。
![]()
《繁花》是他八年磨一剑的“封神之作”,也被视为商业与艺术的完美平衡。
但录音,成了戳破这团浮华泡沫的一根针。
在录音里,他不再是神。
他是饭局上侃侃而谈的“阿叔”,是把下属当“家奴”、把女性当谈资的俗人。
他的傲慢,基于一套根深蒂固的权力逻辑:
他以为自己在“点化”学徒,而不是在“雇佣”创作者;
他以为“王家卫”三个字已是最高报酬,署名不过是施舍。
但是他忘了,这是一个大祛魅的时代。
他也忘了,自己是如何一路走来。
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王氏美学”,其源头并非多么超凡的艺术自觉。
那些抽帧、独白与特写,是他当年在片场光线不足、场景逼仄、素材难剪时,被迫想出的补救手段。
![]()
电影《重庆森林》
只是后来,这些权宜之计,被一套成熟的话语体系精心包装,最终升华为不容置疑的“作者风格”。
从《一代宗师》到《繁花》,他不断重复使用这些技巧。
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一种确保观众能迅速识别并膜拜“王家卫制造”的符号。
换句话说,他只是熟练地复制自己。
在复制的过程中,折磨演员。策略是:把演员当AI用,不给完整剧本,只提供一些关键词,看看能得到什么好东西。
他似乎从未真正执导过一部作品,王家卫只是一个品牌。
这背后透出的,或许是所有领域里“成神者”的同一套逻辑:
一个人无需完美,只需将他的长板挥舞到极致,长到足以遮蔽所有短板。
至于那些原始的、不堪的侧面,自会被成功的光环与大众的想象所精心修饰,直至融入神话本身,无迹可寻。
![]()
![]()
古二曾经是这个神话的信徒。
怀揣着对王家卫的崇拜进入剧组,视其为“精神图腾”。
然而在王家卫的权力金字塔里,他始终是那个端茶送水、被众人调笑的“工具人”。
讽刺的是,正是这个“工具人”,构筑了电视剧《繁花》最重要的设定和故事线。
录音中,当他给出阿宝如何发现“三兔牌”、打通销售渠道、创造商业传奇的故事线后,王家卫亲口认证:“俊年就是现实里的宝总,拯救了我们。”
而当《繁花》爆红,他的功劳全归了“宠臣”秦雯,他的名字只出现在犄角旮旯的“前期责任编辑”一栏,无人在意。
![]()
古二原名程骏年
王家卫没有给他名分,不给利益,用一句夸奖,换取了一个创作者的全身心奉献和成果。
于是,古二从“信徒”变成“维权者”,写小作文,希望讨一个说法。
但等来的,只有无视。
终于,他黑化了,从“维权者”变成“复仇者”。
他不再纠结于如何在圈内立足的问题,他要的是“大家一起死”。
他把私下录音剪辑放出,这是一种可怜人的报复,也是对信任底线的彻底践踏。
有人理解他,说他被逼到绝路;也有人批评他,说这是“小人行径”。
“你不仁,那我便不义”的逻辑看似合理,实则危险。
它让道德义务取决于个人主观且多变的情绪判断,最终必然导致规则失效与社会信任的解体。
他走投无路,用最不体面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
这场事件中,最耐人寻味的,其实是看客们的表现。
直到涉及到娱乐圈各路明星的录音释出,这件事情的热度才达到顶峰。
没人在意真相,大家只想看八卦。
没人真的关心剧本归属,大家只想看“神仙掉进泥里”。
这是这个时代的集体心理:
乐于造神,更乐于毁神。
![]()
在一个焦虑的时代,看“大人物”跌倒,成为了一种廉价情绪出口。
这不是关于正义的胜利,而是关于情绪的释放、权力的想象、集体的祛魅。
王家卫不是被录音毁掉的,是被神话毁掉的。
古二不是胜利者,他只是一个被逼疯的信徒。
这件事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一地的幻觉、破碎的信任、和一群看热闹的人。
在真相模糊、情绪泛滥的时代,神话的尽头,不是正义,而是娱乐。
而我们,都是这场娱乐的参与者。
半城书⾹,⼀路繁花。更多好⽂好书推荐、社群资讯,尽在【半城会】。

![]()
文学杂志小传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