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奶皮子糖葫芦彻底火疯了!
北方胡同里的小摊、南方商圈的门店全在卖,年轻人举着它拍照发圈的样子刷爆社交平台,妥妥的 “打卡神器”。
可万万没想到,这 “打卡神器” 刚火,第一批 “受害者” 就冒出来了。
这是吃成了‘糖化脸’?
![]()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全靠精准踩中网红密码。
基础款是把山楂去核,夹上用 8-10 斤鲜奶熬煮的内蒙古奶皮子,再裹上冰糖熬的脆糖壳,一口下去酸甜混着奶香,光是看屏幕都要流口水了。
高端款更会玩,直接把山楂换成阳光玫瑰、草莓,甚至塞进去菠萝蜜、榴莲,中间填上干噎酸奶,最后再贴层奶皮子,酸甜软糯全占了,简直是为拍照量身定做的。
![]()
年轻人刷到视频,纷纷跑来打卡。
杭州上沙路的摊点前队伍能拉 300 米;武汉江汉路的小摊下午 5 点还没开卖,就有上百人排队等号;河南郑州一家门店更夸张,老板说一天能卖一千串。
![]()
刚开始的价格还算合理,武汉的基础款卖 15 到 18 元,长沙的晴王款 35 元,基本在 15 到 25 元区间。
但架不住买的人太多,价格跟着疯涨。
![]()
上海一家网红店线下卖 49 元一串得排队,线上直接标到 98 元,照样有人抢;南京的黄牛把普通款炒到 100 元,北京、哈尔滨的热门款加代排费能卖到 140 元。
可谁能想到,这 “糖葫芦界爱马仕” 贵也就算了,还吃出了问题。
![]()
第一批受害者出现
11月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说自己彻底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芦。本身就爱吃甜的,刷短视频总刷到别人打卡,心里痒得不行,干脆每天下班都买一串,连吃了小半个月。
直到上周,她发现自己脸色越来越差,原本透亮的皮肤变得蜡黄、没光泽,连法令纹都深了些,化妆都遮不住暗沉,这才赶紧去医院检查。
拿到诊断结果她直接懵了。
![]()
原来是长期吃高糖的糖葫芦导致糖分摄入超标,引发了皮肤糖化反应。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金晖主任解释,这是多余的糖分和皮肤里的胶原蛋白缠在一起,生成了叫 AGEs 的有害物质,把胶原蛋白 “腐蚀” 得失去弹性,皮肤自然就垮了,而且这还是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的潜在诱因。
![]()
金晖主任特别提醒,这款网红美食并非人人能吃。
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肥胖或有代谢综合征的人,还有乳糖不耐受、对奶制品过敏的人群,都得躲着走。
![]()
就说核心食材奶皮子,传统的是牛奶发酵形成的薄乳脂,现在市面上大多靠加热工艺制作,每 100 克脂肪含量能到 40-50 克,热量高达 380 千卡,再加上外层脆糖壳,一串的糖含量就超标了每日推荐量。
再加上一些商家为了赚钱,用旺旺雪饼替代奶皮子,甚至使用一些劣质的奶皮子,危害不容小觑。
![]()
![]()
在她的帖子下面,不少人留着同款吐槽:有人也连续吃了一周就冒顽固痘痘,有人皮肤干得卡粉,还有人吃了半个月体重涨了 6 斤。
显然,这位网友肯定不是第一个中招的,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
跟风不见得是好事
其实每年都有这么个网红美食刷屏。
2023 年是草莓塔,层层奶油摞着草莓,看着好看,吃几口就腻得慌,还得小心拿不然容易倒,不少人买回去拍张照就放着了。
![]()
2024 年又冒出青草蛋糕、乌梅子酱,跟风的人不少,可热度没俩月就凉了。还有一米长糖葫芦更夸张,拿着都费劲,吃不完还浪费,店家自己都说火了半个月就卖不动了。
这些网红食品套路都差不多:在传统食材上加点新花样,比如糖葫芦加奶皮子、蛋糕加青草粉,再靠社交平台推波助澜,年轻人为了打卡甘愿排队花钱。
![]()
就像这次的奶皮子糖葫芦,成本不算高,却被黄牛炒到 98 元,网友都吐槽 “这物价看不懂”,可架不住跟风的人多。
但跟风从来不是件稳赚的事。草莓塔甜得发齁,青草蛋糕口感普通,一米长糖葫芦中看不中吃,到了奶皮子糖葫芦这儿,直接吃出了 “糖化脸”。
说到底,美食好不好,得看适不适合自己。
![]()
网红热度来得快退得也快,可吃进肚子里的糖、落下的毛病,得自己慢慢承担。
下次再刷到爆火的美食,先别急着跟风,摸摸肚子问问自己:这口 “甜蜜”,真的值得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