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第一部手机用的是什么牌子的呢?
小李记得很清楚,我第一部手机用的是诺基亚的5230,当时真的惊艳了好久,但现在已经看不到诺基亚的身影了。
而且就在这两天,诺基亚突然宣布退市了,真的是令人感到唏嘘,曾经的一代机王是怎么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呢?
![]()
突发退市
当地时间11月4日,诺基亚官方正式宣布,公司董事会已决议提交申请,将其股票从法国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摘牌退市。
这一消息没有太多预热,来得平静却让不少人感慨,毕竟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科技巨头,每一次资本市场的变动都牵动着过往的回忆。
据悉诺基亚的股票早在2015年11月就已在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至今刚好走过近十年的历程。
当时选择在巴黎上市,是诺基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核心目的是扩大在欧洲大陆的投资者基础,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通信领域的布局。
![]()
如今决定退市,并非公司经营出现致命危机,而是经过全面评估后的战略调整,诺基亚方面明确表示,退市考量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巴黎市场的股票交易量持续低迷、维持上市的直接与间接成本高昂,以及复杂的行政要求已不符合效率原则。
数据能直观说明问题,诺基亚在巴黎市场的日均成交量不足百万欧元,而在其主场赫尔辛基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日均成交量能达到数千万欧元,两者差距悬殊。
从实际效果来看,巴黎上市的融资功能早已弱化,反而成为一种资源消耗。
![]()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诺基亚首次精简上市布局,此前它已先后在2007年退出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2012年从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退市,此次巴黎退市是这一系列优化举措的延续。
退市并不意味着诺基亚彻底退出资本市场,其股票将继续在赫尔辛基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常交易,美国存托凭证也会保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
截至11月3日收盘,诺基亚每股报6.14欧元,较前一日上涨4.24%,公司最新市值为342.3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2670亿元。
![]()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调整后的净销售额达48.33亿欧元,同比增长12%,虽然营业利润同比下滑10%,但CEO仍强调所有业务均实现增长,未来将聚焦AI与先进连接方案市场。
需要补充的是,此次退市背后还有一个重要背景:2025年1月,负责诺基亚手机生产及品牌运营的HMDGlobal已宣布停产所有诺基亚品牌智能手机,标志着其智能手机时代正式终结。
资本市场的调整与业务线的收缩相互呼应,让这场巴黎退市更添了几分时代落幕的意味。
![]()
从全球72%市占率到手机停产
如今提起诺基亚,年轻一代可能只觉得是个过时品牌,但对于80后、90后来说,它是刻在青春里的符号,是那个“摔不坏、信号强、续航久”的移动通讯代名词。
诺基亚的起点远比手机业务更早,1865年它以造纸厂的身份在芬兰成立,后来陆续涉足电缆、电子领域,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聚焦手机通信业务。
真正的辉煌始于上世纪90年代,借着GSM网络的东风,诺基亚一步步登上行业巅峰。
![]()
1999年推出的3210机型,凭借内置天线、可换壳设计狂卖1.6亿台,成为现象级产品,2003年的1100机型更是创下2.5亿台的销量纪录,至今无人超越。
2005年,诺基亚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飙升至72.8%,意味着全球每10部手机中就有7部是诺基亚,连续14年的销量第一,让“开机握手”的画面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2000年其市值更是冲破2500亿美元,堪称当时的“手机界顶流”。
那时的诺基亚,不仅是销量冠军,更是品质与创新的象征,它的手机能当“砖头”砸核桃,能在恶劣环境下保持信号稳定,超长续航让用户不用天天带充电器,这些实用属性积累了海量忠实用户。
![]()
除了功能机,诺基亚在早期智能手机领域也曾有过尝试,N97等机型在当时具备领先配置,其地图应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更是备受赞誉。
然而随着苹果iPhone的触屏革命和安卓系统的崛起,诺基亚的优势逐渐消失,手机业务开始走下坡路,最终在2013年将手机业务卖给微软,后来虽由HMDGlobal接手运营,但已难现当年辉煌,直到2025年彻底停产智能手机。
如今诺基亚从巴黎泛欧证券交易所退市,虽然只是资本市场的战略优化,但与曾经的手机王者身份对比,难免让人唏嘘。
![]()
诺基亚踩过的那些致命坑
诺基亚从全球手机霸主到手机业务停摆、部分股市退市,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多重问题叠加的必然结果,这些失败的教训至今仍值得所有企业警醒。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触屏+应用生态的组合彻底颠覆了行业,但诺基亚管理层却低估了这场变革的颠覆性,认为智能手机只是“高端小众市场”。
当时诺基亚的功能机业务仍在盈利,这种路径依赖让它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未能及时转型。
更致命的是系统选择的连续失误:先是死守为键盘功能机设计的塞班系统,其架构僵化,触屏交互体验差,无法支持APP生态扩张。
![]()
后来谷歌主动邀请诺基亚加入安卓开源联盟,却被诺基亚以“不愿受制于谷歌”为由拒绝。
最终在2011年选择与微软合作,押注WindowsPhone系统,但该系统应用生态匮乏,开发者支持不足,用户体验远不如安卓和iOS,等后来推出安卓机型时,市场早已被三星、华为等品牌占据。
诺基亚庞大的内部管理结构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形成了严重的官僚主义。
内部工程师早就预警过触屏趋势和智能手机的潜力,但这些创新提案需要经过多部门层层审批,最终被管理层以“功能机仍盈利”为由驳回。
![]()
资源分配也严重失衡,2010年智能机研发预算仅占功能机的1/3,团队间还存在资源争夺,导致Lumia系列等智能机产品开发滞后,错过抢占市场的最佳时机。
功能机时代,诺基亚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硬件差价,单机利润率高。
智能机时代,行业逻辑已经转变为“硬件微利+软件生态盈利”,苹果通过iOS系统的应用分成赚得盆满钵满,而诺基亚始终没能摆脱功能机的思维定式,仍执着于通过硬件定价获取利润。
![]()
没能意识到,智能手机早已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而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和软件生态的载体,这种商业模式的滞后让它在竞争中逐渐掉队。
在诺基亚犹豫不决的同时,竞争对手们正在快速发力,三星迅速拥抱安卓系统,推出多样化的Galaxy系列,覆盖高端和中低端市场,全面压制诺基亚。
华为、小米、OPPO等中国厂商凭借性价比优势和快速的技术创新,迅速占领中低端市场,进一步挤压诺基亚的生存空间。
![]()
结语
诺基亚的兴衰就像一部浓缩的商业启示录,让人感慨万千。
它的成功源于精准把握了功能机时代的用户需求,用耐用、实用的产品赢得了全球市场,但它的衰落,本质上是被过往的成功束缚了手脚,陷入了“创新者窘境”。
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与时俱进的强者,如今的诺基亚虽然退出了手机市场,但在通信设备、专利授权等领域仍有一席之地。
这种转型也让我们看到,即使遭遇重大挫折,只要及时调整战略、聚焦核心优势,企业依然能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