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和欧洲掌握电车核心技术却不碰电车.原因何在?
前几天刷新闻的时候,又看到一条挺有意思的事.说是日本丰田的董事长丰田章男又出来说‘纯电动车最多就30%市场份额,剩下的还得靠混动和氢能’.其实这个话以前他也讲过好多遍了.但我总觉得背后不是嘴硬,真有点无奈的成分.你说日本和欧洲,技术不是没有,人才也不少,甚至有些核心零部件,人家全球都得靠他们.可为啥就是不跟着电动车这波疯起来?说实话,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
咱今天就来聊聊,这事到底为啥会这样.顺便插几句个人想法,大家当个参考.
1. 技术路线 - 不是不会,而是“不服”
首先,咱得承认一点,日本欧洲这些老牌车企,技术底子是硬的.像电机、电控、电池管理这些基础技术,其实他们都很早就有了.日产的聆风不是2010年就上市了吗?人家比特斯拉都早出电动车.可为啥一到市场上就不灵了呢?
说到底还是技术路线的事.日本人是真心看不上纯电.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巨头一直押宝混动和氢燃料.他们总觉得纯电动续航短、充电慢、电池老化快、原材料不环保.说实话,这些理由有点道理,可也有点“老顽固”.我之前有个做本田的朋友就说,日本工程师老一套思维,觉得新东西不成熟就不敢大规模量产.
![]()
欧洲那边其实也差不多.奔驰宝马大众,最开始重心都在插混、轻混,后面政策一逼才开始搞纯电.但心里那股“燃油车信仰”始终没断过.
2. 基础设施 - 有钱也不是想建就能建
技术归技术,落地还得看配套.日本本土的充电桩数量,跟中国、欧美比,差距太大了.据说东京市区加油站比充电站还多.原因很现实,日本地小人多,城市老旧,小区楼下根本没地儿装桩.欧洲大城市其实也类似,尤其是老城区,光审批就能拖死你.
![]()
而且,电价也不是便宜的.日本、德国的居民用电价格都不低.算下来,很多人觉得买电动车还不如混动省心.所以,不是说日本欧洲不想推,是推不动.
而且还有个冷知识,日本每年地震台风一大堆,电力系统稳定性都比中国差.你大晚上开回家,结果遇上停电,你说是不是闹心.
3. 政策摇摆 - 今天左明天右,老百姓懵了
政策导向在汽车行业作用特别大.中国这十年新能源能起来,最大动力就是补贴和限购.但日本和欧洲这两年反而在“踩刹车”.英国2030禁燃延期到2035,德国直接砍掉电动车补贴.丰田章男说‘有10亿人根本没法开纯电’,其实也不是瞎说,政策一变,厂家就不敢投资新产线.
![]()
还有一点,政策太频繁变,大家都犹豫.我之前有个在德国生活的读者就跟我说,本来想换电动车,结果政策一变,直接不买了.现在欧洲车企都在观望,谁也不敢all in.
4. 传统包袱 - 不是不会做,是舍不得丢
说实话,日本和欧洲车企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几十年燃油车做得太舒服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核心零件积累了多少供应商?上百万就业,全产业链都在这条线上.你说一夜之间砍掉,谁受得了?
而且,品牌形象也有包袱.宝马的‘驾驶乐趣’,奔驰的‘豪华’,丰田的‘耐用’——这些其实都和燃油车关联特别深.转型纯电,等于自己革自己的命.这个心理门槛,不是说克服就能克服的.
5. 新对手来了 - 中国速度太快了
最后还得说一句,外部压力也大.中国电动车这几年属实猛.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品牌都出海了.欧洲媒体都说‘中国电动车入侵’,奥迪都得找比亚迪买电池了.这种情况下,日本和欧洲车企更不敢盲目跟风,怕跟不上又被拖死.
![]()
当然,话说回来,传统车企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丰田说2027年上固态电池,大众也在搞自研电池.只是这步棋慢一点,但底子还是在那的.我个人觉得,未来几年会有大变化,但短期内谁也别想一家独大.
说这么多,其实想表达一个意思.日本和欧洲不是没能力做电车,而是有太多现实问题掣肘.有技术,但没市场,有政策,但没配套.外部有压力,内部有包袱.说实话,电动车这条路会怎么走,谁也不敢打包票.
大家觉得呢?你们那边电动车多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实际问题?欢迎留言唠唠,我是真挺想听听大家的故事.为啥日本和欧洲掌握电车核心技术却不碰电车。原因何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