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阅
![]()
低度白酒,只要密封做得好,也能长期保存,之后拿出来照样能喝。不过,不是随便哪个酒企都能造出优质的低度酒,这得靠精湛工艺来打底。
近两年,白酒市场消费整体表现欠佳,但以茅台为例,53度飞天茅台依旧热度不减,一瓶难求。目前其市场售价约在2000元,仍存在较高溢价,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价格依旧难以承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价格相对较低的43度飞天茅台却少有人问津。
在此情形下,一个问题油然而生:既然53度飞天茅台供不应求,茅台为何还要生产43度的呢?
值得注意的是,43 度飞天茅台无需抢购,市场供应充足。从企业运营角度来看,这似乎存在产能分散、营收减少的风险。
酒厂推出 43 度飞天茅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量:其一,期望与国外主流蒸馏酒的度数接轨,拓展国际市场;其二,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理论上可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产品消耗量。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则与白酒生产历史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
![]()
客观来讲,白酒在中国酒文化中的兴盛时间并不长。自南宋(金)时期至民国,白酒并非主流酒类。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白酒产业才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早期的白酒,如烧刀子、小烧等,从名称便可看出其工艺特点,酒劲刚猛,对饮酒者的酒精耐受度要求颇高。高度酒的饮用门槛较高,为扩大消费群体,开发低度、口感更柔和的白酒成为必然趋势。
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有限,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饥荒,“三年自然灾害”这一历史时期,粮食短缺问题严峻,温饱成为社会首要难题。在此背景下,探索节约粮食的酿酒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有数据测算,将 1 吨 65 度白酒降度可生产出 1.8 吨 38 度白酒,这种降度生产方式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
然而,当时低度酒的生产工艺面临诸多挑战。1965 年,汾酒开展试点工作,尝试将 68 度至 71 度的原酒稀释至 65 度。但稀释后的汾酒在 3 天后出现絮状物质,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与销售。后来,通过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加浆用水,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酒度的小幅降低,这在当时算是一项技术突破。不过,65 度白酒仍属于高度酒范畴。
![]()
真正意义上的低度酒诞生在河南张弓酒厂。张弓酒厂采用冷冻过滤技术,成功研制出 38 度张弓酒,这一创新成果在白酒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的广告语也使其声名远扬。
1978 年,五粮液运用华罗庚的“优选法”研制低度酒。“优选法”是 20 世纪 70 年代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数学方法,旨在通过最少的试验次数获取最优结果。
1979 年,全国评酒会鼓励低度酒发展,39 度的双沟大曲荣获第一个低度国家名酒称号,这表明低度酒同样可以具备高品质。
到 1987 年前后,低度酒成为优质白酒的新代表。正是在这一时期,茅台试制出 39 度茅台酒,并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实现一定规模的产量。
因此,市场上较为常见的低度白酒多为 90 年代以后的产品,这一时期也培养了大量低度酒爱好者。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行业标准,40 度以上的白酒实际上仍属于高度酒范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低度酒。
![]()
那么,这些 40 来度的白酒存放十余年后,是否还能饮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许多洋酒中的老酒,不仅品质优良可正常饮用,而且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市场价格。
然而,在国内白酒收藏圈中,对于低度酒仍存在一定的“酒度情节”。低度酒本身口感相对柔和,经过长时间的陈放,酒质会更加醇厚绵柔。但若保存不当,低度酒容易出现水解现象,且这种情况在保存不当的低度酒中比例并不低。因此,对于存放已久的低度酒,开启前需先观察酒花。若酒花不佳,开瓶品鉴的价值可能不大。
此外,低度好酒在白酒勾调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勾调师会利用老酒的陈香风味,为新酒增添独特的高级感,这一过程需要凭借专业的品鉴能力与丰富的经验来确定合适的勾调比例。
低度白酒存放十余年后可以饮用,但在饮用前建议摇一摇、仔细观察酒花状态,以确保最佳的品鉴体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