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几何时,捷克还是欧洲最积极援助乌克兰的国家之一,各种计划和承诺,在欧洲引起关注,可现在,捷克的态度突然完全变了。
![]()
过去的外交口号不再吸引选民,取而代之的是更现实的诉求:生活成本太高、能源太贵,民众不愿再为援助买单。
原本被当成政治光环的援乌政策,慢慢变成选举负担,被反对党用来争取支持,捷克的变化不仅影响国内政治,也正在冲击欧洲内部的援乌立场。
![]()
当国际道义遭遇家庭账单
捷克舆论的风向不是突然改变的,而是一步一步被生活成本逼出来的,当战争刚爆发时,“援助乌克兰”在新闻、外交讲话和民调中都是正义、责任、道德与价值观的代名词。
![]()
那时普通人认为,这是政府之间的事,不会影响自己吃饭、烧水、照明和就医,然而到了2024年、2025年,这件事不再是新闻里冰冷的数字,而是每个家庭每个月都要付的账单。
电费是过去的三倍、天然气翻倍、取暖费吓死人,连坐在家里喝口热水,都变成了“奢侈的行为”。
![]()
物价全面上升才是压垮耐心的关键,食品价格涨得最快,最普通的面包、牛奶涨了四成。以前一家人花400克朗能买到的基本食品,现在要花600甚至700。
通货膨胀最高冲到17.5%,工资没涨,物价蹭蹭往上,生活一下紧到透不过气,医疗体系也开始崩,很多人去医院挂号被告知要排到2026年。
![]()
就在这个时刻,媒体却不断报道“捷克继续大规模援助乌克兰”,这种反差让人心里难受,“为别人花钱,我们自己过苦日子?”
民意调查结果就是最直接的表达:49%的捷克民众觉得援助已经过头,仅仅不到6%支持继续加强援助,说明支持阵营已经几乎消失。
![]()
最致命的,是信任感被击穿,有消息爆出,用纳税人钱买给乌克兰的炮弹,有不少质量不过关,还得返厂修理,采购过程中还出现不透明、甚至腐败的疑点。
这让很多人觉得援助不是“帮助弱者”,而是“有人从中赚钱”,是自己的钱被拿去喂某些人的口袋。
![]()
当国际主义遇到家庭账单,口号再好听也没用了,对捷克普通人来说,他们不是反对乌克兰,而是无法接受“自己生活变差,别人却一直拿钱”。
于是原本遥远的国际政治,被现实狠狠拉回厨房、卧室和医院走廊,变成了最朴素的一条结论:自己都顾不上,哪里还有力气帮别人。
![]()
夺权的万能钥匙
当一个国家里越来越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牺牲时,这种情绪就会变成政治燃料,而巴比什和他的“不满公民行动”党就是那个最会点火的人。
![]()
他们不是单纯跟风,而是把这种情绪经过包装、放大、组织,最终转化为最有杀伤力的武器选票。
以往的执政联盟仍沉浸在“国际责任、欧洲价值、共同安全”这些宏大叙事里,语言高大上,但听不进民众心里。
![]()
巴比什的口号却简单得像街头海报:“捷克不是提款机”、“先照顾自己的人民”,这种话不讲理论,但讲现实,一句就能击穿复杂外交词汇。
那些过去被教育要“理解国际局势”的普通人,第一次发现有人站在他们的立场说话,更关键的是,巴比什把“反援乌”变成了政治工程,而不是一次口号。
![]()
他彻底抛弃温和路线,把立场摆得最清楚:反援乌、反欧盟、反移民,虽然直接、粗暴、有争议,但越简单越有效,因为复杂的国际议题被打成一张能“马上改变生活”的选票。
他的联盟设计也非常精准,一边是ANO党主控议程,一边是更激进的“自由与直接民主党”推动全民公投,把不满进一步合法化与制度化。
![]()
而另一个针对卡车司机、个体工商业者的党派则深入基层,让愤怒渗透到每个行业角落,他们像把社会切成不同区域,每一块都有人用最懂的语言说服。
捷克是多党制国家,谁都拿不到大多数,关键就在“凑够门槛”,巴比什这套组合拳,硬生生把不同诉求的人聚在同一阵营,最终以刚刚过线的议会席位,把亲西方政府拉下台。
![]()
一切看起来像政治策略,背后其实只有一个核心:民意被抓住了,而对手完全没有回应的能力。
从布拉格到布鲁塞尔
捷克的变天不是孤立现象,而是一块倒下后全欧洲都能听见声音的多米诺骨牌,首先跟进的是斯洛伐克,一场选举后,菲佐上台,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对乌克兰输送武器,只留下象征性的医疗与食物援助。
![]()
理由很简单:民众不愿意再烧钱,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直接为捷克喝彩,公开批欧盟援乌政策“走进死路”,欧洲内部第一次出现正面拆台。
更危险的是,反援助情绪不是东欧现象,而在北欧蔓延。瑞典一直是援乌最激进国家之一,但最新民调显示支持度狂跌15个百分点,掉到52%;反对者则暴涨到41%。
![]()
芬兰的调查也显示,接近一半的民众希望削减援助。这意味着欧盟内部共识正在裂开,不再是表面的“同一声音”。
政治影响会直接传到战场,捷克是乌克兰坦克、装甲车辆和雷达设备的重要修复源头,曾送出上百辆改装T-72与两百多辆装甲车。
![]()
现在新政府全面“重新评估”军事计划,还有一份7200万美元的防空导弹协议被搁置,军方估计,一旦捷克停摆,乌军维修效率至少下降三成,弹药短缺会迫使乌军放弃冬季反攻。
乌克兰外交部试图说服捷克,但新政府回答很冷:我们必须听民意,政策不会改,连坚定亲援乌的总统也只能痛批,却改变不了议会决定。
![]()
更糟糕是,美国援乌额度也在减少,乌克兰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泽连斯基甚至首次公开向中国喊话,希望介入调停。
欧盟试图建立统一机制协调援助,但面对席卷各国的选民不满,纸面上的机制毫无作用,一个现实在摆眼前:靠“反俄”维持的联盟已经顶不住“民生危机”,政治理想输给选民手里的账单。
![]()
欧洲并不是因为不支持乌克兰,而是因为没人愿意再用自己的生活当代价。国际合作的裂缝,正是从“家庭开销”开始的。
结语
捷克这次选举说明了一个现实,当援助别人和照顾自己发生冲突,多数选民会优先考虑生活压力。
![]()
欧洲许多国家都面临物价上涨、预算紧张和民意转向,援乌政策正在从共识变成争议。捷克只是第一个公开改变方向的国家,其他政府也在观察、评估和犹豫。
未来战场上的局势,很可能继续被国内政治和选票影响,而不是外交声明或道德表态决定。
![]()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