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我们用租的大疆Pocket3在北京凌晨的街头拍的第一张自拍。”刚结束北京之旅的小吴向记者展示着手机里的照片,“而且我们租了三天才花了90元,我觉得挺划算。”当下,像小吴这样通过租赁装备实现轻装出行的人不在少数。不仅如此,从旅游时的相机、特色服饰到汽车和露营装备,从演唱会的拍摄设备到赛事的应援道具,一股“万物皆可租”的消费浪潮正在年轻群体中兴起。
据统计,2024年我国租赁经济交易规模已突破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服务用户超7.5亿人次。这种新的消费模式与日前财政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的“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的要求不谋而合。芝麻租赁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其平台年交易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超71.6%,“95后”用户占比超过6成,“00后”订单量更是暴涨2倍。
“闲置”出租再利用 供需双方共享便利
“从去年开始,我每次看演唱会和乒乓球赛都要提前租好相机去拍照。原本我计划要买一个相机,但是预算有限,买不了我喜欢的型号,租赁这种形式刚好解决了我的困扰。”大四学生“小七”告诉记者。
租赁消费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让“闲置”有了新价值。在闲鱼平台上,一位个人租赁商家“小鱼”告诉记者,“我有四款拍摄设备长期出租,都是比较好‘出片’的热门款,其中出租频率最高的就是大疆Pocket3,这款相机官网售价2799元,我这里日租只要40元,长租还有折扣,对方基本都是计划外出旅行的年轻人和追星的群体。”他还表示自己出租设备的心态比较“佛系”,平均每个月有五六个订单,遇上节假日和演唱会等活动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记者发现,像“小鱼”这样的个人商家在各个租赁平台都不在少数,他们大都是年轻人,出租的东西五花八门,从相机镜头到露营帐篷应有尽有。被问及选择出租设备的原因,他们都表示,“当初买这些设备后,新鲜了一段时间就闲置了,与其放着落灰,不如低价租给有需要的人短时间使用,也能‘回回血’。”
租赁消费的火热,对供需双方来说都是他们乐于看到的,这也离不开“省心又省钱”的政策支持。例如,租赁平台信用免押服务的普及就降低了消费门槛。记者注意到,在支付宝等平台,芝麻信用分超600分即可免押租赁相机、电脑等物品,部分高信用用户甚至能免押租赁到万元级设备。同时,商家推出的“场景化套餐”也契合了年轻人需求,将微单相机、云台、补光灯打包成“旅拍套装”,把帐篷、卡式炉、蛋卷桌组合成“露营套餐”,这类组合租赁在平台上的销量持续走高。
据易观咨询《中国新租赁行业消费洞察(2025年)》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新租赁市场规模将超过700亿元,到2030年新租赁市场规模将接近10000亿元,租赁经济万亿“蓝海”正在迸发出蓬勃的发展力量。
热潮背后的纠纷焦虑
在快速扩张的市场背后,“租赁消费”对于商家和消费者而言也存在着诸多未知的风险。记者浏览黑猫投诉平台发现,与租赁纠纷相关投诉超2000条,定损纠纷和逾期归还问题已成为消费者和商家投诉的焦点,社交平台上类似“正常使用损耗被要求赔偿”“定损标准不透明”的吐槽屡见不鲜。“小鱼”向记者坦言,定损争议确实普遍存在。“数码产品的损耗程度很难量化,比如相机镜头的划痕、机身的磕碰等,不同人的判断标准不一样。”他还遇到过更糟的情况——有人租了设备逾期不还,最后直接失联。为了解决问题他不得不花费更高的时间成本。他透露,部分商家为降低风险,会刻意提高定损标准,甚至出现“提灯定损”的情况,这种做法不仅引发消费者不满,也让不少人对租赁消费望而却步。北京市民王女士说:“我原本有租赁出行装备的计划,事先在各个平台上搜索了租赁相关的分享帖,但看到很多‘避雷帖’和评论里的租赁纠纷,我就打消了租装备的想法。因为我担心自己也会遇到类似的麻烦,很影响旅游的心情。”
相关领域律师表示,消费者个人租赁行为的监管法律目前尚属空白,应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经营长久的商家进行租赁,降低遭遇欺诈或不良服务的风险。此外,消费者拿到通过网络交付的租赁商品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并在签收商品的同时保留相关证据,为维护自身权益做好准备。
文| 记者 赵 曦 □ 花沁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