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黄浦江畔,四海宾朋共赴“东方之约”。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作为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新品首发、技术首秀和共享中国机遇的重要平台。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整体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世界目光聚焦上海,进博会的“健康含金量”更是逐年提升。
![]()
“新鲜感”越来越足
多年来,进博会被视为新产品新技术首发、首展、首秀的绝佳“舞台”。据统计,本届进博会将展示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方案集中登场、加速落地。年年火爆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今年亦是热闹非凡,汇聚全球尖端医疗科技力量,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11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参展。
![]()
11月5日,第八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内,展台工作人员正在为参观者介绍相关展品。
美国美敦力公司展台上,亚太地区首展产品——美敦力闭环可充电脊髓神经刺激器Inceptiv吸引了众多目光。工作人员拿着一块小巧精美的仪器向记者介绍:“将这个小东西植入患者腹腔后,它可以感知不同动作下脊髓生物信号的变化,并实时自动调整电流刺激强度,以确保慢性疼痛患者获得更加持续稳定的治疗体验。它就像能够听懂身体发出的声音一样。”
记者将该产品拿在手上,其轻薄的质感和强大的功能让人不禁感叹“科技改变生活”。据介绍,该产品支持无线充电,植入患者体内后十几年都无需取出维护。美敦力神经调控业务大中华区高级总监陈建蓉表示,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美敦力首创的脊髓神经刺激器将助力更多患者享受无痛人生。
步入德国西门子医疗展台,几台标注着“亚洲首发首展”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首先映入眼帘。“如果说以往的CT检查是在逐级爬楼梯,那么光子计数就相当于坐上了电梯,在‘一次登顶’的同时可以看清楚更多细节,减少信息和内容的损耗。”现场,西门子医疗产品经理陶颖告诉记者,本次展出的首款光子计数CT NAEOTOM Alpha家族系列让复杂冠脉病变的成像更清晰、评估更精准,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强支持,可减少仅用于诊断目的的介入手术。据悉,在2021年,光子计数的相关核心材料已在第四届进博会展出,而此次则是从材料、单一产品到家族系列的完整体现。
人工智能(AI)为前沿科技成果注入强大动能,助力医疗健康向智能化、普惠化进一步升级,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科技“红利”。听力健康与人们身体、社会情感和认知能力息息相关,如何进一步提高听力技术对听力损失人士的可及性是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瑞士索诺瓦集团带来的亚太地区首展产品——峰力太极全能AI超算力系列助听器,就解决了噪声环境下清晰聆听的行业技术痛点。
记者在现场体验到,在模拟嘈杂环境的测试中,这款厚度不足1厘米的设备语音仍十分清晰。“传统助听器将环境噪音与人声无差别放大,使用者在嘈杂环境中听不清关键信息。”该集团咨询专家吴润楠介绍,依托AI超算力芯片,此次展出的系列助听器实现各个方向的噪声与言语精准分离。
“朋友圈”不断扩大
今年,进博会企业展进一步扩容,展览面积超过36.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在去年3496家的基础上新增了600余家,其中包括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在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老朋友”正在不断扩大“朋友圈”,一批批通过进博会首秀加速获批上市、填补国内空白的“进博宝宝”十分亮眼,进博会也持续见证了多款创新药物“从展品变商品”。
作为连续8年参展的进博会“全勤生”,瑞士诺华公司今年展出了多款突破性疗法及可及性成果。自首次参展以来,该公司已有40余款创新药在中国获批。“进博会是一个凝聚共识、激发创新、促进合作的高水平开放平台。”该公司中国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李尧表示,连续8次参展进博会,是外企植根中国、与中国本土医药行业共成长的绝佳体现。
自2019年开始,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已连续7年参加进博会。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该公司今年带来了超过80款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覆盖心脏、外周血管、肿瘤、泌尿、消化和神经调控等领域,其中有6款为本届进博会“首展首秀”产品。“老朋友”正通过进博会焕发“新活力”。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自参展以来,该公司已有22款展品借力进博会平台成功落地中国市场。“对于深耕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进博会不只是‘秀场’,更是‘考场’——考验的是外企在中国的适配力与创新落地能力。”该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张珺表示。
在美国辉瑞公司展台,“向中国,道未来”这一标语令人印象深刻。同样作为进博会的“熟面孔”,今年,该公司带来全球首款治疗急性偏头痛的鼻喷药物。其创新的鼻喷设计不仅规避了传统口服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与首过代谢效应,并能快速起效,有望为中国偏头痛患者提供新的选择。该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辉瑞中国区总裁Jean-Christophe Pointeau表示,创新不仅意味着将突破性产品加速引入,更在于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确保患者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获益。
万益特(上海)公司是今年首次独立参展的“新朋友”,现场展示了其涵盖智慧透析、智慧手术室、智慧重症监护室等一系列场景的创新治疗模式。该公司展台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市场的潜力和本土优质产业链深深吸引了企业,因地制宜开发更适合中国临床所需的产品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保持活力的关键。
![]()
11月5日,第八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内,先进的医疗手术机器人吸引参观者驻足。
多年来,进博会对外开放的底色愈发鲜明,更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前7届进博会已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3000余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
医疗保障精益求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很适合形容进博会的医疗站点。记者来到位于展馆3层的一个由2间问诊室、1间治疗室和1间休息室构成的医疗站点,见各类急救药品整齐码放在药架上,距离医疗站点不远处还停着一辆救护车。为了完成保障任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为该医疗站点配备了4名医生和4名护士。
早在10月20日,该医疗站点已开始运行。现场,该医疗站点工作人员谢梦琦告诉记者,该医疗站点不仅要为前来参会的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还要从进博会前期布展到最终撤展全程提供服务。
在医疗保障方面,本届进博会进一步完善制度方案体系、强化医疗资源部署、夯实人员队伍建设、拓展科技智慧赋能、健全内外沟通联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负责人介绍,展馆内设置了6个现场医疗站,全部由市级三甲综合医院派驻医疗组和负责运行;场馆内部署12辆监护型救护车,并备勤3辆负压救护车,为24小时医疗服务提供保障;推进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移动医疗车进驻展馆,切实提升应急与医疗保障能力;强化巡场医疗组力量,共配置5组“2医2护”专业力量,以便能及时发现现场医疗服务需求并予以满足。
在社会面上,上海市增强定点医院保障力量,共指定37家医院(47个院区)作为本届进博会市级定点医院,优化“预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管室”“就诊绿色通道”等工作;准备12辆监护型救护车及20余组医疗组,做好进博会相关酒店驻地、进博会期间全市重要活动和重点区域医疗保障工作;发布《第八届进博会医疗服务指南(中英文)》和5种中英文健康提示宣传折页等,为国内外展客商带来便利。
![]()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吴风港 张丹 张可心 特约记者 潘明华
图:健康报记者 张丹
编辑:秦明睿
校对:马杨
审核:李诗尧 徐秉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