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谈及中国经济的崛起,常常会想到上海的天际线、深圳的科技创新,而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深刻变革、让世界为之侧目的,还有那些在内陆悄然崛起的新高地。
其中,陕西正以一种出人意料的速度和规模,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这一古老又充满朝气的省份,正在用实际行动刷新外界对中国区域经济的认知。
![]()
陕西的产业基础并非一蹴而就,早在上世纪中叶陕西就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在军工领域积淀深厚,几十年来,技术、人才和产业的积累为后来的高新技术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陕西并未停留在传统路径上,而是敏锐地捕捉到全球能源转型的趋势,主动在光伏、新材料等领域布局,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先机。
![]()
光伏产业的崛起,是陕西最具代表性的产业奇迹,以隆基绿能为龙头,从一家普通企业成长为全球单晶硅光伏领域的巨头,2024年硅片出货量高达108吉瓦,组件出货量也达到82吉瓦,均位居世界前列。
陕西全省光伏企业数量已突破万家,产业链从硅料提纯到组件封装高度一体化,实现了全流程自主掌控。
![]()
2023年,陕西硅片产量全球第一的地位已确立,2024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7.2%,这样的增速令许多国际同行望尘莫及。
陕西之所以能在光伏领域领跑全球,既得益于丰富的硅矿资源,也离不开高校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源源不断输送的专业人才,更有政府持续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陕西的产业优势不仅体现在光伏,钛合金产业高度集中于宝鸡,2024年钛材加工量接近7万吨,占全球三分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领域。
![]()
金属镁同样表现亮眼,2024年产量达53.72万吨,占全球近一半,府谷县贡献突出,陕西多个产业板块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衔接紧密,极大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经济总量方面,2024年陕西GDP达到35538.77亿元,约合5000亿美元,超过奥地利和丹麦,跻身欧洲中等经济体之列,人均GDP升至1.21万美元,位居全国第14位。
这一转变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人瞩目。陕西已从以文化旅游著称的省份,华丽转身为中国科技制造新高地,令日本、美国等传统制造强国始料未及。
![]()
陕西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本地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的合力结果,2024年陕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400万千瓦,新增装机超11吉瓦,位居西部首位,钛合金、金属镁等高端材料产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
2024年前11个月,陕西34条重点产业链产值超过2万亿元,其中光伏等8条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3%,太阳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0.2%。能源产业和非能产业双轮驱动,经济结构日益优化。
![]()
陕西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样不容小觑,隆基与多所国内外高校合作,研发出高柔性太阳能电池,推动发电方式变革。
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新一代技术布局如钙钛矿叠层电池、智能制造、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突破。
2024年,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产业链产值超千亿,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亮点。
![]()
氢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加快布局,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政策层面,陕西持续加大创新投入,2025年,GDP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30%,全省将新建21个未来产业聚集区,投资超过800亿元,引进项目205个。
![]()
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万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1家,5G基站12.2万个,数字化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速推进,绿色能源装机容量超5500万千瓦,外送电量935亿千瓦时,低碳经济和高端制造齐头并进。
陕西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省份的故事,更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战略的缩影,作为中国从“世界工厂”迈向“科技强国”的典型样本,陕西以创新驱动、强链补链、开放合作为核心,正稳步迈向全球产业链和科技创新的前沿。
![]()
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新产业的落地,陕西有望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国新名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