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近400万元的借款,一场历时六年的追讨,一次精心策划的财产转移……武进法院执行法官抽丝剥茧,从看似无迹可寻的资金流向中找到关键线索,最终让妄图逃避执行的“老赖”付出了法律代价。近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以“欠债不还”为题报道了武进法院审理的一起拒执案件。
债务缠身
大额借款引发的诉讼拉锯
时间回溯至2015年2月,刘某甲与妻子王某因资金需求,以连带担保人身份先后向金某借款共计390余万元,双方约定2019年12月30日为债务清偿期。然而到期后,刘某甲夫妇却迟迟未履行还款义务,多次催讨无果后,金某于2020年6月向武进法院提起诉讼,希望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经法院判决,判令刘某甲向金某归还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
![]()
判决生效后,金某满心期待能拿回属于自己的钱款,可执行程序的推进却陷入了僵局。执行法官依法查询刘某甲的财产状况,发现其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无奈之下,法院于2023年7月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金某的债权实现之路再次蒙上阴影。
疑点丛生
消失的上海房产与390万售房款
“明明当初借钱时,他说过在上海有两套房子,怎么会没有可执行财产?”眼看判决难以落地,金某同邻居的一次闲聊让案件出现了转机。抱着一丝希望,金某向武进法院提交了调查申请,请求法院核实刘某甲在上海的房产情况。
![]()
执行法官随即展开调查,果不其然,刘某甲在上海确实曾登记有两套房产。但进一步核查产权变更记录时,一个关键细节浮出水面:在案件审理期间,也就是2020年9月至10月,刘某甲竟将这两套房产无偿赠与给了女儿刘某乙。更令人诧异的是,刘某乙在办理完产权变更手续后,迅速将两套房产出售,获得售房款390万元,而这笔款项并未用于清偿刘某甲的债务。
真相逐渐清晰,刘某甲此举显然是为了转移财产、逃避执行。2024年2月,武进法院依法审理后作出判决,撤销刘某甲对女儿刘某乙的房产赠与行为,并要求刘某乙返还全部售房款及相应利息。不久后,刘某乙按照法院判决,将全部售房款转账至刘某甲的银行账户,事情似乎朝着顺利执行的方向发展。
但拿到钱后,刘某甲以“钱都拿去还其他债务了”为由,偷偷将房款进行转移,却始终无法提供具体的债务凭证与还款依据。结合前期调查掌握的线索,刘某甲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嫌疑极大。2024年7月,武进法院将刘某甲涉嫌犯罪的线索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真相大白
家庭群聊语音揭开共谋秘辛
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刘某甲银行账户的流水记录显示,在刘某乙转账390万元后,刘某甲迅速将钱款分多笔转入多个不同账户,而这些账户的持有人在收到款项后,几乎在同一时间将全部资金取现。
当被问及转账对象身份时,刘某甲声称这些人都是自己的“旧债主”,转账是为了偿还之前欠下的货款。可无论是刘某甲本人,还是他口中的“旧债主”,都无法提供欠条、合同等任何能证明债务真实存在的证据。这种反常的资金流向与模糊的解释,让办案人员更加确定其中另有隐情。
![]()
“早在被起诉初期,刘某甲就曾通过假离婚分割财产,这次会不会是故技重施,全家联手转移资金?”带着这个疑问,办案人员将调查重点放在了刘某甲的家庭关系上,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刘某甲与王某、刘某乙的家庭微信群聊记录上。起初,群内的几段语音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办案人员依法调取原始音频资料后,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出了语音内容,王某用方言所说的两句话,彻底揭开了三人共谋的真相:“钱都提了现金”“用现金最好了,没有痕迹”。
至此,刘某甲一家三口的逃避执行计划完整呈现:先由刘某乙按照法院判决返还售房款,制造履行判决的假象;再由刘某甲以“偿还债务”为名,将钱款转移至亲戚、朋友账户;最后由王某负责取现,并将现金全数交给刘某乙保管,通过“转账-取现-转移”的操作,将390万元售房款彻底隐匿,以此对抗法院执行。
法网恢恢
“老赖”获刑,执行僵局终破解
法院经审理查明,刘某甲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通过转移、隐匿财产的方式逃避执行,涉案金额高达390万元,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考虑到案件审理过程中,刘某甲自愿认罪认罚,且在家人的协助下主动与金某达成和解协议并退还了部分款项,法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2025年2月,武进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刘某甲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
![]()
这场历时六年的执行困局,最终以“老赖”获刑画上句号。武进法院在此也提醒广大群众,生效法律文书必须依法履行,任何妄图通过转移、隐匿财产等方式逃避执行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切勿心存侥幸,触碰法律红线。
来源:武进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