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总刷到年轻人的吐槽:“我们天天加班搬砖,工资扣完社保剩几千,退休大爷大妈的退休金比我月薪还高,心里真不是滋味!” 其实这种“看不惯”,不是真的讨厌老人,而是年轻人被现实压力压得焦虑,背后藏着几个没理顺的实在问题,今天用大白话好好唠唠。
![]()
一、收入倒挂太刺眼:“我干得比牛累,挣得不如退休的”
这是最直接的矛盾点——年轻人拼死拼活一个月,到手工资可能还不如退休老人的退休金多。
就拿一线城市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进私企,月薪大多8000-12000元,扣完社保、公积金和个税,到手也就6000-9000元。可体制内退休的老人,比如退休教师、公务员,退休金基本都在8000-15000元,有的甚至能拿到20000元,比很多年轻人的税前工资还高。
更让年轻人憋屈的是社保缴费的落差。每个月发工资,社保一扣就是大几百上千元,大家都知道,这钱里很大一部分是给现在的老人发退休金的。可自己账户里的钱“只出不进”,看着老人每月准时到账的高退休金,难免会想:“我现在辛辛苦苦养别人,等我老了,能拿到这么多吗?”
还有生活压力的对比更扎心:年轻人要还房贷、车贷,交房租,吃饭、通勤哪样都得花钱,一个月下来基本月月光;而退休老人大多没有房贷压力,日常开销少,退休金花不完还能帮衬子女。这种“奋斗的不如退休的”落差,换谁心里都会有点不平衡。
二、压力落差太悬殊:“他们的清闲,是我们熬不到的明天”
年轻人看不惯的,不只是退休金的数字,更是老人“不用上班也能安稳度日”的状态,对比自己的压力,简直天差地别。
现在的年轻人,职场内卷有多严重?996是常态,周末加班是常事,稍微不努力就担心被裁员。每天早上挤地铁像“打仗”,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连做饭的力气都没有,只能点外卖。就算这样,还得担心行业不景气、公司裁员,生怕下个月的房贷车贷断供。
可再看身边的退休老人,每天早上遛遛弯、打打太极,上午去公园下棋,下午跟老伙计喝茶聊天,晚上跳广场舞,日子过得悠闲又自在。不是说老人不该享受清闲,毕竟他们也辛苦奋斗过,但年轻人一对比自己“一眼望不到头的压力”,再想到自己要这样熬几十年才能退休,心里难免会羡慕,甚至有点酸。
更让年轻人焦虑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现在社保缴费基数年年涨,年轻人交的钱越来越多,可等自己退休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人口老龄化,退休金拿不到这么多?会不会延迟退休,自己要多干好多年才能歇下来?这些不确定的问题,再加上眼前的高压力,让年轻人对“高退休金”更敏感。
三、差距不均太闹心:“同样是退休,待遇差了十万八千里”
其实年轻人不是讨厌所有拿退休金的老人,而是看不惯“退休金差距太大”的现象。
同样是退休,有人一个月能拿一两万,有人却只有一两千。体制内、大型国企退休的,退休金普遍偏高;而私企打工、灵活就业的老人,或者农村老人,退休金可能只有两三千,甚至更少。
就拿农村老人来说,很多人年轻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一辈子地,现在每月只能领一百多块的基础养老金,连日常吃药都不够;而有些城市里的退休老人,退休金不仅能覆盖生活,还能每年出去旅游。这种“同是退休,差距天壤之别”的情况,让年轻人觉得不公平。
还有些少数现象更让年轻人反感:比如有的高退休金老人,早上跟年轻人抢公交地铁去买菜,声音还特别大;有的在小区里跳广场舞,音响开得震天响,影响年轻人休息;还有的明明退休金很高,却在超市排队抢特价菜,跟年轻人计较那几块钱。这些行为虽然是少数,但确实拉低了年轻人对“高退休金老人”的印象。
四、不是对立,是希望“付出能有对等回报”
其实说到底,年轻人的“看不惯”,不是年龄对立,而是对“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未来是否有保障”的焦虑。
老一辈人年轻时也吃过苦,上山下乡、支援建设,为社会发展付出了很多,拿退休金是应得的;但年轻人现在面临的压力更大,房价高、就业难、生活成本高,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未来,担心自己现在的付出,换不来像老一辈那样安稳的退休生活。
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是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比如缩小退休金差距,完善社保体系,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让他们觉得“现在的奋斗,值得未来的安稳”。
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年轻人的焦虑能理解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也别忘了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说说心里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