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 (通讯员 济组轩)113家机器人企业扎根成长,150亿核心产业规模傲立齐鲁,济南已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土。机器人产业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赛道,而人才正是驱动产业向高端攀升、实现核心技术自立自强的最活跃动能。
近年来,济南聚焦发展所需、瞄准产业所用,突出政策赋能、平台支撑,强化要素联动、资源带动,为全市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在今年新推出的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中,济南专门增加海聚泉城专项人才“蓄水池”等支持政策,聚焦人工智能、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空天信息、新能源装备等全市标志性产业链,面向海内外遴选支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资金支持。今年以来新出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专项人才支持政策,制定法治、贸易、机器人等细分领域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围绕人才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破立并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让人才、技术、产业“无缝衔接”。济南持续深化校地企融合发展,支持驻济高校建立以产业需求为牵引的高校学科优化调整机制,近三年新调整优化27个学科专业,设立15个新工科专业;建成16个产教融合共同体、66个产业学院,实施合作培养项目317个,携手301家企业、67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每年联合培养重点产业人才超10万人。围绕实行“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的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首批选派科技副总91名,产业教授100名,推动技术难题协同攻关、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累计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共337家,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总数达3569家。
通过“一事一议”、定制实验室等方式,济南先后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30余人,推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科研实力跃升;深入实施“海右”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累计支持产业领军人才620余人。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标志性产业链、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连续举办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落地项目580余个,引进院士团队29个。连续举办四届中国·济南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链,精准设置招引专区,每届组织20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优质职位2万余个,吸引海内外超5万名人才到场。常态化举办“才聚泉城高校行”活动,结合全市重点产业用人单位引才需求及相关高校优势学科专业,合理确定引才线路,组织重点用人单位集中到知名高校定向引才。
秉持“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的“大人才观”,济南持续完善“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品牌。出台《人才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实施办法》,对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四大重点产业单设名额、倾斜支持。出台金融支持人才企业发展十项举措,组建“海右人才”基金,打造“财政引导基金领投、市场化基金跟投”的雁型科创基金投资矩阵,配套“人才贷”“人才险”“人才担”等金融服务,不断降低人才创新创业融资成本。组建人才创新创业政策、金融、法律、知识产权服务团,配套科技经纪人、市场营销专家、管理咨询专家,提供精准高效、优质专业服务。发放“海右人才服务金卡”8.7万余张,通过“政策性支持+市场化服务”联动,为广大高层次人才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保障,打造“近悦远来之城、人人向往之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