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兵法先生
来源 | 营销兵法(ID:lanhaiyingxiao)
11月1日晚,历时半年的首届“苏超”正式落下帷幕。这场原本由江苏省13座城市自发组织的民间业余足球联赛,一路破圈,从区域赛事跃升为全国瞩目的现象级体育IP。正所谓“赛事热,不愁广告”。当一项省级业余联赛的赞助商从最初的6家激增至46家,吸引了支付宝、余额宝、伊利、京东、喜茶、老乡鸡等一众知名品牌争相入局,其商业价值已不言而喻。若要在苏超的营销赛道上评选一位“出圈玩家”,兵法先生想为伊利投上一票。
先用数据说话:伊利在这波苏超营销里,线上小程序活动参与人次10万+,线下500多场主题路演,触达人群超100万,核心产品销量实现同比与环比双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伊利到底偷偷开了什么挂,才能刷出这样的战绩?一起来看看。
01
从“求加入”到“端水大师”
苏超5月开赛,伊利6月就入了局,算得上是最早一批嗅觉敏锐的赞助品牌。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赞助打法,伊利以“苏超搭子”的身份深度参与苏超,将自己彻底融入这场全民狂欢,玩梗、接梗,样样在行。从官宣时的“社牛萌新”求加入十三太保群聊;到赛事中游刃有余的“老炮儿”,成为群聊端水大师,拱火玩梗;再到后期化身福利气氛组,新品福利玩出花。网友才意识到:这个品牌不只是来蹭热度的,它是真的懂“苏超”。
![]()
回看伊利在苏超期间的一系列营销动作,不难发现背后有着清晰的提前规划与整体布局,整个节奏紧凑有序,而不是把苏超当作一个短期的“热点”来抓:
前期官宣攻心,率先完成“搭子”心智占位。
伊利把野生段子投放到江苏多个城市的线下大屏,街头秒变“段子battle现场”,加入地域梗狂欢的伊利,一下子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联动倪大红老师,呼应“苏大强”和“看飞机”的苏超梗,甚至真动用千架无人机,将网友创作的段子全部视觉化。这一阶段,伊利以极强的娱乐性和执行力,将玩梗进行到底,快速建立“苏超搭子”认知。
![]()
![]()
![]()
![]()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期产品上新,持续整活儿打响新品声量。
赛事后半程,伊利继续加码,推出“伊利鲜牛奶苏超定制装”,产品包装文案梗味十足。上线“苏超十三太保会议”魔性短片,大型互呛现场火力全开。同时借势常州队比赛,线下整活助力新品强曝光。这一套“定制包装+魔性短片+线下活动”的组合,不仅让新品声量集中爆发,也进一步夯实了伊利会玩、懂梗的“搭子”人设。
![]()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后期互动深化,绑定情感实现长效链接。
苏超进入淘汰赛、半决赛、决赛的高热阶段,伊利升级玩法,推出“请苏超第一,看世界冠军”活动,消费者购买苏超定制装,扫码即可为支持的球队投票并参与抽奖。小程序互动活动吸引了10万+人次参与,将短期关注转化为长期互动。“一物一码”活动有效绑定家乡情怀和竞争情绪,将营销从“看热闹”推向“共参与”,激发用户的持续购买和互动,构建了从前期流量到后期销量的营销闭环。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可以看出,伊利这一系列营销活动,是层层递进的长线作战。相比于在中途凑热闹、抓热点的品牌,伊利这次在苏超的玩法,是一场陪伴式营销。从搭子心智的建立、贯彻,到产品落地承接,再到物码营销进一步驱动赋能业务转化,形成从品到效的完整营销闭环。
02
突围红海,伊利有哪些独到之处?
苏超有一个真谛:不止于赛事,更是情绪与文化共鸣。
与大家熟悉的专业体育赛事不同,苏超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在专业性与娱乐化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之所以能迅速点燃江苏人的情绪,离不开那片早已深耕的文化土壤,江苏人骨子里那份既散装又团结的地域自豪感,早已为苏超的传播埋下了伏笔。在这里,比赛输赢不是重点,重点是“放得开”:无论是玩梗“十三太保”,还是为各自城市荣誉而战,都让赛事自带一种松弛的参与感。
更关键的是,苏超是由“全员活人”共同撑起的情绪盛宴。官方下场整活,玩梗不断,年轻人二创地域梗,将赛事变成了一场大型线上狂欢。他们不一定在乎比赛有多专业,反而更在意有没有归属感、能不能玩得开心,这种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基础,让苏超成为年轻人表达认同的载体。
正是这种“活人感”与“接地气”的特质,为后续品牌的营销融入铺好了路,而伊利能够从46个赞助品牌中脱颖而出,也正是因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能玩梗、能共鸣的“好搭子” ,给足了观众需要的情绪价值。
自带梗基因的苏超,注定“谁更会玩梗,谁更受用户关注”
由梗火起来的苏超,其DNA中自带松弛感,品牌想要加入群聊,玩梗是其必备技能之一。在苏超场内外,有两种看似矛盾的情绪:一边是十三太保的竞争幽默感,一边是“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的整装姿态。
不少品牌在营销过程中针对这两种情绪展现了不同的思路,比如阿里系旗下的4个品牌分别冠名不同球队,菜鸟因为品牌名称成为了自己人与大众“群嘲”的对象,话题度拉满;而像江苏银行、京东等品牌,则延续了传统体育营销的思路,将苏超视为品牌曝光的平台。回头细想,“散装”更像是苏超的幌子,“整装”才是里子,或许品牌可以在深化与各地方城市情感共鸣方面做更多探索。
相比之下,伊利认识到苏超的特殊性,同时用自己的方式接住“内斗”与“团结”两种情绪:一方面玩转城市梗,有了城市大屏“段子battle的现场”;另一方面通过“一碗奶端平”“群聊”等创意,看透“散装”的幌子,也能洞察“整装”的里子,拿捏13座城市的情感纽带,也让伊利成为了这场赛事的情绪搭子。
![]()
这样的沟通方式,与苏超自带的娱乐属性高度契合,也让伊利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用户的社交话题。官宣期自然热搜在榜8小时、达人互动量超过行业均值10倍,这些数据正是营销内容精准匹配苏超特性的结果。
赞助苏超,伊利不走传统体育营销的老路,而是放下“金主”身份,用自带松弛感的方式,塑造了一个“苏超搭子”的形象:一个既懂球、又懂梗、还懂用户的品牌角色。
全周期陪伴:从流量到留量的长线运营
热点出现,更多品牌选择的是快打营销玩法,其目的是承接流量,比如阿里系品牌的苏超营销动作更多集中在官宣阶段,以“内讧”式的抱团玩法,在短期内制造了巨大声量,但后续品牌没有跟进,也使热度难以延续。
伊利并未满足于短期声量,而是通过全程不断的沟通,将用户关注转化为长久的情感连接。从6月入局到11月赛事结束,伊利构建了完整的内容传播链条:前期通过线下大屏抢占心智,中期结合新品上市强化曝光,后期借助“请苏超第一看世界冠军”等活动深化互动。这种层层递进、全程陪伴的节奏,让品牌与用户共同走完了整个苏超赛季,将短暂的关注转化成了更长久的情感连接,最终达成从流量到留量的有效转化。
![]()
伊利的苏超玩法,为所有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品牌上了一课。一是人格化的设定与沟通方式。在热点营销的红海中,品牌不能仅仅作为一个功能性的赞助商或热点的追逐者,而是要通过“活人感”的人设,将自己变为一个懂得地域幽默、能够平等对话用户的角色。这种人格化的沟通,能让品牌获得更强的情感穿透力。
二是长线运营思维。伊利将短暂的热点转化为一个可持续、可参与的品牌叙事。从前期占位、中期引爆到后期沉淀,伊利构建了一个从流量到留量的完整闭环,最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业务增长。
03
不止于苏超,
伊利在下一盘区域体育营销的大棋
而苏超营销中的出圈,其实还只是伊利区域化体育营销战略的缩影。在内蒙古的“蒙超”与广东的“粤超”赛场上,伊利同样以“搭子”的身份深度嵌入,用当地人听得懂的语言、玩得来梗与get到的情绪,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重要区域的体育营销网络。
在传统体育营销逻辑中,品牌往往带着“自上而下”的优越感进入区域市场,要么就是用统一营销模板打天下,这两种姿态都很容易与本地消费者产生隔阂,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体育营销环境。伊利用本地化的沟通方式,实现了与不同区域消费者从“情感共鸣”到“价值认同”的深度链接。
伊利通过苏超、蒙超、粤超这一系列区域赛事,将品牌从“品质供给者”升级为“情感陪伴者”。伊利,不再只是硬控品质的代名词,更是一个懂得与时代同频、与区域共情、与消费者真诚对话的国民品牌。
整体来看,伊利的苏超营销方法论启示在于:当赛场变得拥挤,胜利属于那些能跳出竞争、以“人格化”姿态融入用户情感,并以“长期主义”心态进行系统化运营的品牌。伊利的这个破局之道,是所有品牌在当下营销环境中值得借鉴的思路。
作者简介:【兵法先生】营销兵法创始人、知名营销分析师,原创多篇文章阅读超10W+。个人工作微信号:bingfaxiansheng。
更多品牌案例内容
「品牌洞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万人都在看的营销新媒体」
![]()
公众号:lanhaiyingxiao
微博:http://weibo.com/bingfage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