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事实迷宫大逃杀:真相竟在历史夹缝里“苟着”?

0
分享至

——我们追的到底是“板上钉钉”的证据,还是永远差一步的“无限逼近”?



一、开篇:一枚指纹、一篇报道、一句史书——到底哪个才算“真・事实”?

2013年,美国“中央公园五人案”终于翻案——但五个少年的青春,早就烂在牢里了。

倒回1989年:14岁的尤瑟夫、16岁的安特隆,还有另外三个非裔/拉丁裔少年,被警方按在审讯室里连审十几个小时。最后,他们签了虚假供述——哪怕现场DNA跟他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媒体更狠:《纽约日报》头版直接贴“中央公园野蛮人”的标签,字里行间全是“这群少年是暴力恶魔”的偏见。陪审团盯着“供述”这张“铁证”,“有罪”的法槌一敲,五个孩子的人生直接掉进深渊:本该上学的年纪,在监狱里被欺负;本该工作成家的日子,顶着“强奸犯”的标签被社会排挤。

直到2002年,真凶马蒂亚斯在牢里自首,DNA一比对:全中!2013年法院才撤了原判,纽约市政府赔了4100万美元。可钱能换回来14年的青春吗?换不回。

你说,30年前那份判决书,算“事实”吗?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简直戳中当代人:囚徒一辈子只看得到墙上的影子,就以为那是全世界。而事实,是洞外晃得人睁不开眼的阳光——我们总在转身朝它走,却未必有勇气直面它的全部。

现在聊“事实”,早不是字典里“客观存在”那套干话。它更像现实版“罗生门”:法律举着证据灯、新闻举着时效灯、历史举着考古铲,各自照亮一小块真相,却留下更大的阴影。

就像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一个人的事实,是另一个人的虚构。”这种“各说各的真”,正是我们该好好聊聊“事实到底是什么”的起点。




二、法律事实:程序正义拼出来的“半成品真相”

有句法谚特冰冷,却特实在:“法律事实不是客观事实,是证据能证明的事实。”

意思很简单:法官没法坐着时光机回去看现场,只能按规则拼“真相拼图”——拼出来最像的,就是法律真实

辛普森杀妻案:同一事,两个“相反的真”

1994年,美式橄榄球巨星辛普森的前妻妮可,和她朋友高曼,死在洛杉矶公寓外。

证据看着铁证如山:现场血迹跟辛普森的DNA对得上,搜出的手套跟他的尺码一致,他还有家暴妮可的前科。可这场“世纪审判”,翻得比翻书还快:

  • 刑事审判时,辩护律师抓着“警察取证犯规”死磕——侦探福尔曼平时满嘴种族歧视,还没拿搜查令就抽了辛普森的血。陪审团一看:“这证据可能有问题!”直接判辛普森无罪
  • 民事审判换了标准:“只要大概率是他干的,就算”。陪审团又判:辛普森要赔3350万美元,因为“他大概率杀了人”。

这不是司法“精神分裂”,是法律事实的底层逻辑:“能证明的真”永远比“绝对的真”更重要。毕竟我们没法回到过去,只能靠不完整的证据链,拼已经消失的事。

中国古人早懂这个理。孔子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潜台词是“只听一方的话就断案,也就子路敢这么干吧?”唐代《唐律疏议》更直接:“赃状露验,理不可疑,然后定罪”——证据得实打实,没疑点才能判。

可即便这样,“冤案平反计划”(Innocence Project)的数据还是扎心:自1989年起,美国超1900人靠DNA洗清冤屈,他们平均坐牢14年。

程序正义是防冤狱的盾,但有时候,这盾也会挡住真相——这就是法治必须扛的代价。



三、新闻事实:时效和真相的“生死竞速”

新闻圈有句话:“真相是时间的女儿。”可新闻等不起“女儿长大”——截稿时间一到,哪怕真相才露个头,也得先写出来。

这种**“要快”和“要真”的拉扯**,就是新闻事实的死穴。

天津港爆炸:从“暂无毒气”到“165人遇难”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一声巨响——瑞海公司的危险品仓库炸了,黑色蘑菇云在夜空里炸开,震波连几公里外的居民楼都能感受到。

初期官方说“暂无有害气体泄漏”,可社交媒体上已经乱了:有人发视频,说“楼下全是碎玻璃,有人被埋在废墟里”;医护人员偷偷说“送来的伤员,有的身上还沾着不知名的液体”。

后来调查结果出来,才敢直面真相:165人死了,8人找不到,798人受伤,还有氰化钠这种剧毒物质炸出来,污染了一大片土地。

新闻事实就是这样:一开始是模糊的碎片,慢慢补、慢慢拼,才能凑出完整的样子。

鲍毓明案:舆论翻车现场

2020年,一篇《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儿三年,总裁父亲鲍毓明》的文章,直接把鲍毓明钉在耻辱柱上。“高管”“养女”“性侵三年”——这几个词一组合,全网骂声铺天盖地,“衣冠禽兽”“恶魔”的标签贴满了他的名字。

可警方一查,剧情反转了:女方年龄是假的,说“被性侵”的证据也站不住脚。最后,鲍毓明因为隐瞒美国国籍违规当律师,被驱逐出境,但性侵的事,没证据,定不了罪

CNN前记者阿曼普尔说:“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稿。”可这第一稿,总免不了有错字、漏字——记者要赶截稿,编辑部要考虑“读者爱看什么”,我们刷手机时,又总挑自己信的看。

麻省理工2018年的研究更狠:假新闻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速度,是真新闻的6倍,转发量还多70%。

就像新闻学者舒德森说的:“新闻不是事实的镜子,是事实的重建。”这场重建,从来都带着“赶时间”的慌和“选立场”的偏。

四、历史事实:胜利者的“美颜日记”,还是考古铲下的“白骨”?

《史记》里写鸿门宴,项羽拍着桌子唱“力拔山兮气盖世”,刘邦借着上厕所偷偷跑路——司马迁又没在现场,他怎么知道得这么细?

其实是靠档案、靠老人的口述,再加点“文学加工”。可你说这是假的?也不是——项羽的骄傲、刘邦的能屈能伸,这些性格跟后来“楚亡汉兴”的结局,严丝合缝。

长平之战:40万赵卒被坑杀?是吹牛还是真的?

《史记》说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这数儿,历来有人不信:战国时赵国总人口才多少?能凑出40万士兵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全被坑杀?

可1970年代,山西高平永录村挖出了个白骨坑——层层叠叠的骨头,有的还保持着挣扎的姿势,箭镞嵌在骨头里没拔出来。后来又挖了好几个坑,全是白骨。

这下实锤了:长平之战确实有大规模屠杀,只是“40万”可能掺了水分。典籍里的“文字事实”,和考古铲下的“骨头事实”对着看,才敢说“接近真相了”。

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说得直白:“历史叙事是语言造出来的。”二十四史都是新朝给前朝写的——唐朝写隋朝,肯定要骂隋朝“暴政”;清朝写明朝,也得说明朝“腐朽”,不然新朝的“合法性”在哪?

可也有办法接近真:兰州大学的王明珂,用甲骨文、气候数据、族群迁徙路线“三角对证”,拼出了早期中国人是怎么来的;二战历史,一开始只说“希特勒是恶魔”,后来才有人研究“普通人怎么变成纳粹的帮凶”——历史事实从来不是死的,新证据、新角度一出来,它就会“更新版本”。

就连孔子修《春秋》,都在玩“文字游戏”:臣子杀君主,叫“弑”;普通人杀人,叫“杀”——一个字就定了是非。原来历史事实不只是“发生了啥”,还藏着“该怎么评”。

五、文学事实:用“谎言”戳穿的人间真实

余华的《活着》里,福贵这辈子有多惨?从地主少爷变成穷光蛋,爹病死、娘饿死,老婆跟着熬到肺痨,连唯一的儿子都被抽血抽死,最后只剩一头老牛陪着他。

福贵是编的,可读完没人觉得假——那时候的人,不就是这么在苦难里熬着吗?战争、饥荒、政治运动,哪一样没夺走普通人的亲人?

莫言拿诺贝尔奖时说:“作家要用谎言揭露真实。”不是编瞎话,是用虚构的故事,扒掉生活的伪装——比如《活着》扒的是“苦难里的韧性”,《红楼梦》扒的是“封建家族里的窒息”。

《红楼梦》的“情感真”:比考据更打动人

有人研究《红楼梦》,揪着“曹雪芹到底是不是贾宝玉”不放;有人非要找“反清复明”的密码。可我们普通读者,最记牢的是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股子“没人懂我”的委屈,谁没体会过?

还有宝玉摔玉:“这劳什子,不要了!”不就是青春期的我们,跟爸妈吵架时“摔门”的样子吗?

这种“不管剧情是不是真,情绪是真的”,就是情感事实。文学不拍“监控录像”,它拍的是“人心”——是“人在难里怎么活”“在规矩里怎么熬”。

心理学家奥特利研究过:读小说的人,同理心会变强。因为你跟着角色哭、跟着角色难,就像真的经历过一样。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编了个“宗教大法官”的故事,却把“自由和安全哪个更重要”说透了;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满篇都是“会飞的地毯”“下血的雨”,可那是拉丁美洲的真——殖民、独裁、贫穷,把人折腾得像活在魔幻里。

这些“假故事”,比很多“真新闻”更懂生活。

六、科学事实:随时可能被“打脸”的暂时共识

我们总觉得“科学=真理”,可科学哲学早说了:科学事实,就是“暂时没人能推翻的共识”——今天是真理,明天可能就成“老黄历”。

从“地球是中心”到“地球绕太阳转”:千年认知翻车

公元2世纪,托勒密说“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月亮都绕着地球转”——这说法跟当时的观测对得上,基督教还说“上帝造地球,肯定把它放中心”,于是“地心说”当了千年的“科学事实”。

直到16世纪,哥白尼说“不对,是地球绕太阳转”;伽利略用望远镜一看,木星还有四个卫星绕着它转——“地心说”直接崩了;后来开普勒又算出“行星轨道是椭圆的”,“日心说”才站稳脚。

科学就是这样:不是一点点加真相,是“旧框架被打破,新框架立起来”——这就是托马斯・库恩说的“范式革命”。

被当成“疯子”的科学家:科学也讲“人情世故”

19世纪,维也纳总医院有个医生叫塞麦尔维斯。他发现:医生接生前不洗手,产妇得“产褥热”死的概率,比助产士接生还高——于是他让医生用含氯的水洗手,产妇死亡率直接降了90%。

可同行骂他“疯子”:“我们是医生,手是干净的,洗什么洗?”医院把他赶走,最后他被关在精神病院里,被护工打死了。

直到后来巴斯德发现“细菌”,才证明塞麦尔维斯是对的。

原来科学事实不只是“实验对不对”,还得看“别人认不认”。科学史学家夏平研究过:17世纪的波义耳,为了让大家信他的“真空泵实验”,不仅把步骤写得像说明书一样细(连“当天室温20度”都记),还找了好多人来当证人——这样才把“真空泵能抽走空气”变成“科学事实”。

科学从来不是“纯客观”,它也得在“学术圈子”里博弈,才能被认可。

七、为啥非要死磕事实?真相是正义的“续命氧气”

孔子修《春秋》,不是光记“哪年哪月发生了啥”,是用一个字褒贬是非——事实是土,真相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正义

没有事实的正义,就是“我觉得你坏,你就该被骂”;没有正义的事实,就是“冷冰冰的数据,不管人死活”。

数据预警:真相正在被“围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20-2022年,全球假新闻的传播速度,是真新闻的6倍。现在还有“深度伪造”技术——拍个假视频,连表情、声音都跟真的一样,你根本分不清。

二战时戈培尔说“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可纽伦堡审判时,盟军拿出4000份文件、33个证人的证词,把“纳粹大屠杀”的事实钉死了——哪怕晚一点,真相也会找回来算账

权力为啥怕事实?因为事实会“拆台”

商鞅烧《诗》《书》,是怕人读了书会质疑他的法令;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怕儒生说他“暴政”;塔利班炸巴米扬大佛,是怕“不一样的文化”动摇他的统治。

权力怕事实,因为事实会让人心生疑问:“你说的是真的吗?”“你这么做对吗?”疑问多了,权威就稳不住了。

可有人会护着事实:司马迁被割了宫刑,还非要写《史记》,把刘邦的“痞气”、汉武帝的“穷兵黩武”都写进去——事实是对抗遗忘的堡垒,只要有人记着,就不会被抹掉

1933年,纳粹在柏林烧书——马克思、弗洛伊德的书全被扔进火里,想把“不合心意的事实”烧没。可流亡的作家没停笔:托马斯・曼写《浮士德博士》,骂纳粹是“文明的敌人”;布莱希特写《伽利略传》,说“真理不会被烧死”。

事实可能被压一阵子,但永远不会被消灭。

结语:在不确定的世界,做真相的“熬夜守夜人”

福尔摩斯说:“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再离谱,也是事实。”

可现实里,我们大多活在“可能”和“大概”里:辛普森到底杀没杀人?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人?我们没法100%确定。

承认事实“不是绝对的”,不是“躺平”说“反正没有真”,而是更清醒地护着“找真”的办法——比如法律看证据、新闻多查证、历史多比对。

在后真相时代,我们得有“复杂事实观”:

  • 法律事实教我们:程序要守,但别迷信“程序对了,结果就一定对”。
  • 新闻事实教我们:别看见热搜就骂,让子弹飞一会儿,多看看不同说法。
  • 历史事实教我们:别信“一家之言”,典籍和考古对着看,才不容易被骗。
  • 文学事实教我们:别只认数据,人心的真、情感的真,也很重要。
  • 科学事实教我们:别把“现在的结论”当“永远的真理”,要敢质疑、敢验证。

《韩非子》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事实不会自己跳出来,得我们去找——用证据去拼,用逻辑去推,用勇气去护。

塔西佗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重要。”我们或许永远到不了“绝对真”,但每一次追问、每一次查证,都是给真相添了把火。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真相不是别人的事——今天我们放掉“小真相”,明天“大真相”就会被偷走;今天我们不护着“找真”的办法,明天就会被谎言裹着走。

做个真相的“守夜人”吧——哪怕熬着夜、费着劲,也要把真相的火苗护好。毕竟,照亮迷宫的不是“标准答案”,是永远不停的追问。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浙江一“神仙租户”退租时房内锃亮反光,房东落泪收房:出租五年多,感觉像失恋了,失去这么好一个租户

浙江一“神仙租户”退租时房内锃亮反光,房东落泪收房:出租五年多,感觉像失恋了,失去这么好一个租户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6 07:49:01
这届网友要「造反」了!雷军抖音视频首次遭举报下架

这届网友要「造反」了!雷军抖音视频首次遭举报下架

汽车有文化
2025-11-07 20:33:15
11月起咸鱼翻身,家有哪些生肖财运大开,事业喜事接二连三到来

11月起咸鱼翻身,家有哪些生肖财运大开,事业喜事接二连三到来

人閒情事
2025-11-05 22:13:55
朝鲜副国级高官叛逃脱北,曝光金家秘闻:酒池肉林、80万买轩尼诗

朝鲜副国级高官叛逃脱北,曝光金家秘闻:酒池肉林、80万买轩尼诗

猫眼观史
2024-03-25 14:31:14
男人至死仍少年,网友惊呼:这行为真不像成年人!

男人至死仍少年,网友惊呼:这行为真不像成年人!

特约前排观众
2025-11-05 00:05:08
邱贻可四字点评全运会,坦言为孙颖莎担心,场场都是决赛不容有失

邱贻可四字点评全运会,坦言为孙颖莎担心,场场都是决赛不容有失

李汪手工制作
2025-11-06 22:00:53
叛逃台湾最高将领张清荣:蒋介石亲自迎接,为何不到一年被枪决

叛逃台湾最高将领张清荣:蒋介石亲自迎接,为何不到一年被枪决

顾史
2025-11-05 04:57:32
大爆冷!中国女排无缘决赛,三边攻扣球合砍9分,副攻再拿得分王

大爆冷!中国女排无缘决赛,三边攻扣球合砍9分,副攻再拿得分王

跑者排球视角
2025-11-08 00:16:36
太阳报:德利赫特妻子晒全裸海滩照,可能面临封号危险

太阳报:德利赫特妻子晒全裸海滩照,可能面临封号危险

懂球帝
2025-11-06 13:34:15
开撕!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言辞犀利,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对方留

开撕!王传君老板发声反击,言辞犀利,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对方留

喵喵娱乐团
2025-11-07 16:31:26
斯诺克国锦赛|吴宜泽力克赵心童 第三次打进排名赛决赛

斯诺克国锦赛|吴宜泽力克赵心童 第三次打进排名赛决赛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7 23:03:03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宝岛一专家:大陆已走上“第三条路”!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宝岛一专家:大陆已走上“第三条路”!

泠泠说史
2025-10-20 17:46:08
演都不演了!陈芋汐夺冠破体坛记录,恶心的事发生了,还不止一件

演都不演了!陈芋汐夺冠破体坛记录,恶心的事发生了,还不止一件

好贤观史记
2025-11-07 10:53:08
吃瓜:某医院副院长与主任的17分钟视频!

吃瓜:某医院副院长与主任的17分钟视频!

微微热评
2025-11-07 00:55:33
普京下总统令,特朗普都怕了,世界等着看中国敢不敢对普京说:不

普京下总统令,特朗普都怕了,世界等着看中国敢不敢对普京说:不

娱乐督察中
2025-11-07 05:41:06
俄乌红军城战役进入决定性阶段,乌军总司令:七天内将解围红军城

俄乌红军城战役进入决定性阶段,乌军总司令:七天内将解围红军城

凤凰卫视
2025-11-06 16:58:05
考上清北后,看见妈用百草枯包饺子,我装傻,把饺子塞给弟弟

考上清北后,看见妈用百草枯包饺子,我装傻,把饺子塞给弟弟

烟火人间故事汇
2025-09-29 23:00:03
副院长出轨后续来了:两人被撤职,双方相差10岁,女子长得很漂亮

副院长出轨后续来了:两人被撤职,双方相差10岁,女子长得很漂亮

皮蛋儿电影
2025-11-06 22:01:11
29天瘦25斤荒野求生退役特种兵宣布退赛:继续下去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伤;场内100名选手还剩18人

29天瘦25斤荒野求生退役特种兵宣布退赛:继续下去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伤;场内100名选手还剩18人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07 00:50:01
我错了,Gemini 做PPT不是“一般”,是“封神”。(尤其挖到第3层功能后…)

我错了,Gemini 做PPT不是“一般”,是“封神”。(尤其挖到第3层功能后…)

AI范儿
2025-11-03 19:12:19
2025-11-08 02:55:00
马蹄烫嘴说美食
马蹄烫嘴说美食
美食不可辜负
634文章数 197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艺术
亲子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地球的巨眼?亚洲第一铜矿藏190层深渊,能吞下59个西湖!

亲子要闻

教育部等三部门: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