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委政法委“锚定‘规范化’ 绘好‘新枫景’”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曲靖市,包括云南法制报记者在内的专题采访团,深入了解曲靖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曲靖市的创新实践。
![]()
会泽县待补镇劳资纠纷调解中心内,综治干部正在接待来访群众
大综治解千人结办万家事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综治中心是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
曲靖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扣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主阵地,硬件软件一起上,通过建立健全一体化一盘棋运行机制,补齐制度短板,让分散的社会治理资源由“指头”变成“拳头”,实现“一站式”化解的最大效能。
曲靖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多部门”变为“一中心”,“多跑腿”变为“跑一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在遇到疑难杂症有部门“会诊把脉”,“多元共治”给出最佳解决方案,让他们满意而归。
冬日暖阳,会泽县会泽公园热闹非凡,偌大的铜钱雕塑成为游客打卡热点。与会泽公园一路之隔的会泽县综治中心,同样成了群众大事小情必“打卡”的热点。
近日,七旬吴大爷在家人陪同下,拄着拐杖走进综治中心,中心工作人员立刻起身迎上去。
“老人家,您请坐,先喝杯水。”工作人员热情耐心地接待了吴大爷。“大爷您慢慢说,我先给您录入。”
这是综治中心解千人结、办万家事生动实践的真实一幕。
会泽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沈宗朋介绍:“县委、县政府直面群众诉求,整合职能部门,前移窗口,集中办理群众来访事项,一条龙办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打破了之前矛盾纠纷调处资源散落在司法行政、公安、街道等多部门的格局,破解了‘九龙治水’难题,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只进一道门就办万家事的便捷。”
采访团一行随着沈宗朋走进会泽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信息研判室,显示屏上的数据实时跳动,矛盾纠纷进度、治安隐患点位、群众诉求流转等信息一目了然,每一条动态都牵动着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随着工作人员拨动鼠标,民情民意上报、矛盾纠纷调解进度、重点人员信息等从城市街巷到田间地头的社情民意实时汇聚而来,一根针引领千条线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
“会泽县综治中心健全信息研判工作机制,压实矛盾纠纷,舞好‘指挥棒’,将大小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会泽大地落地生根。”沈宗朋介绍,会泽县按照“五有五规范”标准建成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依托大数据赋能精准研判群众诉求、网格动态、矛盾纠纷及重点人员情况。
该县通过综治信息平台实施重点纠纷分级交办,构建“一案三交”责任闭环:交包保乡(镇、街道)的县级领导督促化解稳控,交属地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压实“一把手”责任,交包保乡(镇、街道)的政法单位班子成员带案下沉指导化解。创新“13715”计时办结机制(即1天受理、3天见面、7天化解、15天办结),同步构建“走访―排查―上报―研判―交办―化解―稳控―督办―回访”9步标准化处置流程,打通跨层级跨部门“双向流转”渠道。
联调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初冬,金色阳光照在会泽县待补镇综治中心前片片金黄落叶上。待补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劳资纠纷调解中心、婚恋纠纷调解中心等8个常驻部门一字排列。
待补镇被誉为“中国夏季草莓之乡”,草莓远销省内外,辖区有流动人口2万余人,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时下,待补镇歹咩村村民朱二柱(化名)正忙着给草莓大棚加盖防冻膜。虽是初冬,但他家大棚里几亩草莓长势格外茁壮。
“天天往综治中心跑,我都不好意思了,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真心感谢他们帮我解困纾难。”正在忙着打理草莓大棚的朱二柱的话语中充满感激之情。已从家庭婚恋纠纷阴影中走出来的朱二柱重新燃起了致富希望,干劲十足的他盘算着明年春、夏两季再打草莓胜仗,再挣十几万元。
原来,年初以来,朱二柱和妻子的婚姻一度濒临破裂。无奈之下,朱二柱向镇上综治中心求助,综治中心及时介入,启动多元化解机制,在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多方努力下,朱二柱和妻子重归于好,破镜重圆,一家人其乐融融共奔致富路。
然而,朱二柱再次陷入困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在给几亩草莓施肥打农药不久,草莓小苗出现了大面积枯叶现象。
情急之下,他再次向镇综治中心求助,镇综治中心再次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实地调查,组织农资售卖商家进行经济赔偿,朱二柱抢抓节令,重新栽种草莓。
待补镇整合司法所、中心法庭、派出所等资源,盘活“四所一庭一中心”联调机制,同时引入人大代表、乡贤、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在处理较复杂的纠纷时,法庭干警联合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从情理、法律双角度切入,成功调处了几起矛盾纠纷,避免矛盾激化。
综治守护“一老一小”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也是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
目前,人口大县会泽建设了102个安置区,安置搬迁群众10.2万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之一,守护安置区“一老一小”是社会治理一道必答题。
寒冬即将到来,采访团将目光聚焦到“一老一小”的安置服务情况上。
暖阳下,以礼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一派欢快热闹景象。三五成群的老人在公共场所或唱歌跳舞,或打牌下棋,或跑步健身……
“党的政策好,街道、社区各项服务都很好,我们的晚年生活也丰富多彩。”年近八旬的赵大爷感慨道。“万万没想到,年纪大了还能过上衣食无忧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赵大爹老伴接过话题。聊天中,赵大爷告诉记者,他们上午在小广场锻炼身体,下午和老伙伴们打打牌、吹吹牛,日子过得很幸福。
在一墙之隔的幸福里社区儿童之家,专属于孩子们的游戏学习区、阅读区、专属游戏区一应俱全,社工阿姨正为几名孩子辅导作业。
“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很辛苦,照顾不了孩子们的学业,我们为他们分忧解难,义务为孩子们辅导作业,让他们的成绩不退步,还健康快乐成长。”社工陈丽介绍,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搬迁群众子女和务工人员子女,周一至周五主要以课业辅导和陪伴低龄段儿童游玩为主,周末以趣味主题活动为主,让家长们放心工作。
“每天放学来这里写作业、读课外书等妈妈下班,有老师辅导我,还有许多小朋友陪我玩,非常开心。”以礼小学四年级的余同学说。
“政府为我们考虑得真周到,帮我们分担了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在外安心挣钱,日子充实美好。”电话那头,余同学的爸爸感激不已。
“我们将‘一老一小’纳入大综治体系,构建起‘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暖邻生活圈,用暖心举措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会泽县以礼街道党工委书记介绍,以礼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对一做好“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保护。搭建信息管理、关爱救助、就近就业平台,进一步筑牢基层基础、建强服务队伍、完善关爱服务措施、提升关爱服务质量,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如今,珠源大地上构筑起“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珠源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记者 甘仕恩 邓珺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