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为缅北果敢地区长达十余年的“白家时代”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曾经不可一世的家族首领白所成及其儿子白应苍等五名主犯,被依法判处死刑。
![]()
但侥幸逃脱的毒女白应兰,何时才能落入法网呢?
一、 白家覆灭全记录
时间倒回1965年,年轻的白所成就开始追随当时的“果敢王”彭家声,一路升至果敢同盟军副司令的高位。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深厚的资历与武装力量基础。
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彭家声被驱逐后,白所成迅速抓住权力真空,自封为果敢自治区主席,从此,果敢进入了以白家为首的四大家族掌控时期。
![]()
这就像是古代藩镇割据的现代翻版,只不过他们拥有的不再是冷兵器,而是现代化的私人武装。
掌权后的白家,迅速将果敢变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他们麾下控制着数千人的私人武装,在当地,任何想要捞取利益的势力,都必须先向白家“拜山头”,寻求庇护。这种庇护,并非简单的江湖义气,而是建立在暴力和恐惧之上的统治。
![]()
白所成74岁大寿时,果敢警察营甚至携带火箭筒(RPG)这样的重型武器前来“祝寿”,其嚣张气焰可见一斑。
他的儿子白应苍过生日时,场面更是荒诞,竟然有多位内地明星录制谄媚的庆生视频,仿佛在向一位真正的“贵族”致敬。
而白家不仅豢养着私人军队,还搞起了阅兵仪式,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中,停满操场的豪车、手腕上的名表,都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
![]()
然而,这奢华生活的背后,是无数中国公民的血泪。
他们长期组织开设电信网络诈骗窝点,将魔爪伸向国内的同胞,通过精心设计的骗局,榨干受害者的积蓄。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涉及强迫妇女卖淫、公开武装护赌等严重罪行。
根据官方通报,白家犯罪集团涉及的赌诈金额高达290余亿元,直接导致了6名中国公民死亡、1人自杀,多人受伤的惨剧。而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
2023年,暑期一部热播剧《孤注一掷》,用直观的方式将缅北诈骗园区的罪恶展现在公众面前,极大地激发了民愤。
但也有一部分声音,嘲讽国内的执法行动是“口嗨”,认为中国法律对远在缅甸的“土皇帝”无可奈何。
这种质疑,显然低估了国家维护公民权益、打击跨域犯罪的决心。
![]()
果然,法律的铁拳如期而至。
2023年11月12日,我国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公开悬赏通缉白所成等缅北家族犯罪集团头目。同年12月10日,公安部再发重磅通缉令,最高悬赏50万元通缉10名头目,白家核心成员赫然在列。
面对通缉,白应苍不仅毫无悔意,竟还在抖音上公开发视频嘲讽,声称“通缉令上的照片应该拍得好看些”,并扬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这种猖狂,可视为其覆灭前的最后疯狂。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2024年1月,随着果敢同盟军发起清剿行动,白家看似强大的私人武装顷刻间土崩瓦解。白应苍、白所成及其他家族核心成员被迅速抓捕,并第一时间押解回中国接受审判。
![]()
白应苍在落网前发出的最后一条朋友圈,充满了绝望与讽刺,他感慨“生死只是大国的一句话”,埋怨“孩子死了你来奶了”,但这一切的忏悔为时已晚,不过是鳄鱼的眼泪。
至此,这个祸害一方的犯罪集团主要头目基本落网。
2025年11月的死刑判决,为他们的罪恶一生做出了法律的最终裁定。值得注意的是,审判时白所成已超过75岁。
![]()
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关键的法律焦点:我国刑法规定,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一般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白所成案的判决,恰恰是对这一例外条款的生动诠释。
他的罪行,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其手段和造成的严重后果(致多人死亡),被法院认定为符合“特别残忍”的情形。
这与之前一些如王伦业贩毒案(因复核阶段满75岁改判无期)形成了鲜明对比,清晰地表明了法律对于极端恶劣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年龄绝不是罪恶的“免死金牌”。
![]()
随着白所成、白应苍父子被判处死刑,人们的目光自然转向了白家其他在逃成员。
其中,被称为“缅北名媛”的白应兰,尤为引人关注。作为白家的核心人物之一,白应兰并未出现在此次一审判决的名单中,这很可能意味着她仍然在逃,尚未被缉拿归案。
二、 漏网之“鱼”白应兰
白应兰在白家犯罪帝国中扮演的角色,与其“名媛”的公开形象大相径庭。她常常以光鲜亮丽的姿态出现在社交场合,混迹于各种名利场,试图为白家的黑色产业披上一层看似合法的外衣。
这种操作,与现代很多有组织犯罪集团试图“洗白”自己的路径相似。
![]()
她可能深度参与了的财务洗钱、关系网络搭建等环节,是白家犯罪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今,主犯纷纷落网伏法,但白应兰的潜逃状态,就像是一块未补上的拼图,提醒着人们打击犯罪工作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不过,她的在逃处境,或许并不会持续太久。
![]()
我国公安机关对于追捕境外逃犯的决心和能力,在近年来的一系列行动中已经展现无遗。针对白家犯罪集团的通缉令依然有效,国际司法协作的网络正在不断收紧。
白应兰即便暂时隐匿,其活动空间和资源也必将随着白家主体的垮台而急剧萎缩。她未来的命运,很可能如同许多曾经的亡命之徒一样,在惶惶不可终日中等待法律的最终审判。
这起案件也向所有类似的境外犯罪势力发出了明确信号:不要低估中国维护正义的决心,无论逃到哪里,只要侵害了中国公民的利益,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
而白家覆灭的整个过程,也揭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执法模式:先是借助舆论揭露罪行,激发公众共识,形成强大的民意压力;接着通过法律程序明确罪名,发布通缉,奠定坚实的法理基础;最后则是精准、迅速的“犁庭扫穴”式打击。
这套组合拳下来,再嚣张的犯罪分子也难以招架。
![]()
这套流程,不仅适用于缅北,更具有更广泛的警示意义。例如,近期针对沈博洋等台独顽固分子发布的通缉令,其背后的逻辑与处理白家案件时展现出的决心与策略如出一辙。
这意味着,任何企图分裂国家、危害民族利益的行为,无论其身处何地,都将面临类似的法律清算。这不禁让人想问,那些仍在蠢蠢欲动的台独分子们,看到白家的下场,内心是否会感到一丝恐慌?
![]()
此外,当初那些为了利益不惜为白应苍之流庆生的明星们,在白家倒台后,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关闭评论区“装死”。他们的行为,再次印证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
缺乏基本的背景调查意识,盲目追逐不义之财,最终只会反噬自身,玷污声誉。这给所有公众人物都敲响了警钟:名利场的水很深,把握不住底线,就可能被拖入深渊。
白所成等人的死刑判决,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但绝不是终点。它标志着对缅北特定犯罪集团的沉重打击,慰藉了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彰显了法律的威严。
![]()
但白应兰等漏网之鱼的存在,以及缅北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可能滋生的类似犯罪土壤,都提醒我们,维护安全与正义的道路依然漫长。
而持续强化法治,深化国际合作,才能更有效地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保护每一位公民的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