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导报财经组
近日,海底捞(06862.HK)国内多地门店密集停业消息引发市场关注。
据媒体报道及各地网友爆料,10月下旬以来10多天的时间里,海底捞在全国已有多家门店停业。
如10月20日,海底捞大连和平广场店停业;10月22日,海底捞北京华贸天地店停业;10月26日,海底捞石家庄海悦天地店停业;10月27日,海底捞北京通厦广场店、南京雨花世贸店停业;11月初,海底捞北京常营华联店、汕头群光店、徐州火车站店停业。
![]()
▲ 消费者拍摄的北京常营华联店闭店后情况
据了解,上述门店停业后,有部分门店选址新开,也有部分门店永久停业,还有的因停店闹出纠纷。
有网友拍摄的BHG Mall常营店关于海底捞闭店告知函显示,“海底捞品牌方以自身业务调整为由,在租赁合同履约期内单方面提出闭店,并在未与我司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停止营业。” BHG Mall常营店表示,鉴于品牌方拒绝恢复营业的违约行为,已严重影响商场的整体运营及顾客消费体验,将启动解约及追责程序。
![]()
海底捞在8月下旬披露的2025年半年业绩情况显示,上半年其实现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66%,股东应占溢利17.59亿元,同比下降13.72%,主要业绩指标出现双双下滑。其中,海底捞餐厅上半年经营收入为185.8亿元,同比下降8.97%,超过总体收入降幅。
其实,早在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股东应占溢利就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9.74%至20.38亿元,今年上半年下滑幅度继续扩大。对此,海底捞给出的理由是受翻台率下降,以及产品、场景等创新模式方面的初期调整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今年上半年自营店、加盟店的数量出现此消彼长,自营餐厅数量同比减少21家至1322家,加盟餐厅同比增长40家至41家。
有餐饮行业人士表示,减少直营店增加加盟店,最直接的作用是通过收取加盟费短期提高收入,并降低总部营业成本,同时还能实现低成本扩张。但加盟模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即在品控管理上比直营门店的难度更大,更容易出现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据了解,火锅行业今年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作为海底捞直接竞品的巴奴毛肚谋求赴港上市,在全国范围内广开门店;另一方面以龍歌小火锅等为代表的低价小火锅品类发展迅猛,进一步分流了火锅品类的消费需求。
海底捞今年也发力多品牌战略,布局小火锅、烤肉等业态,这也反映在该公司的报表上。上半年,海底捞外卖业务和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同比有大幅提升,2025年上半年分别录得9.28亿元、5.96亿元,对减缓整体业绩下滑起到了一定作用。
不过仍有不少投资者对海底捞主业的收缩表示担忧,认为海底捞最大的特色是服务周到细致,随着加盟门店增长,加盟商与海底捞在成本与服务质量的预期上可能会发生冲突。而下沉市场推广客单价较低的小火锅,也会降低消费者对其高端火锅的形象认知。
据海底捞中报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底捞共有员工130384名,相比2024年6月30日(143034名)减少了12650人,相比2024年底(137178人)减少了6794人,其用工数量出现显著下降。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目前消费者就海底捞发起的消费投诉超过4300条,其中有3300余条显示完成处理。从本月消费投诉情况看,多数与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等问题有关。
编辑 | 吴淑娟
版权 | 山东财经报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