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徐州,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更显庄严肃穆。塔前,数百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正凝神聆听讲解,他们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对历史的敬畏。近日,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展示纪念塔建设与守护的感人故事,传承伟大淮海战役精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举行了“建塔六十载·媒眼看淮塔”活动。
![]()
这座见证历史的纪念塔,承载着厚重的记忆。为纪念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1959年4月4日,国务院决定在徐州市兴建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1965年11月6日正式开放,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塔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陈毅元帅题写馆标“淮海战役纪念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共同铸就了这座不朽的精神地标。
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瞻仰了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作出“传承好红色基因,把淮海战役精神发扬光大”的重要指示。
六十载春华秋实,中心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务实落实开展各项工作,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年均接待观众300余万人次,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位列2024年全国热门百强纪念馆第22名,推动淮海战役红色文化成为徐州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成绩背后,是淮塔人持之以恒的匠心守护。淮海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提档升级,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并入选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新建标准化文物库房,改造提升景区游客中心、临展厅、粟裕将军纪念广场等教学和服务阵地,稳步推进基础建设。以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等为契机,建立健全管理、业务和公共服务三大制度体系,创新“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场馆综合管理水平。
在红色资源保护方面,管理中心协助制定《徐州市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累计采访淮海战役亲历者795位,在文物藏品征集、文物数字信息采集、文物修复、文物档案信息完善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构建了淮海战役红色资源保护大格局。创新拓展文物活化利用形式,“淮海战役历史展览中文物史料的活化运用”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些红色资源正以创新的方式“活”起来。中心定期开展淮海战役胜利集中纪念活动,2019年1月9日,举办纪念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同时,编辑出版全国首部关于淮海战役的口述资料《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史》,会同省党史办、省党史学会编撰《淮海战役革命精神读本》,配合市政协编撰出版《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纪实》《红色淮海》,推动学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红色教育资源。构建“10(展览)+10(课程)+10(现场教学微课)+10(青少年研学微课)+N(情景党课等)”教学体系,“淮海战役革命精神特展”等原创展览赴中央党校、东部战区机关等全国巡展,打造“淮塔下的思政课”等阵地教育、“行走的淮海战役纪念馆”红色文化直通车等“走出去”教育品牌,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行走中的红色课堂——淮海战役的一天”特色研学教育入选江苏省博物馆教育示范项目,被评为中国博物馆优秀教学设计推介展示活动十佳教学案例。“淮海战役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三三三’ 工程”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在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76岁的刘爷爷来自四川,曾是一名军人,他恭敬地鞠躬致意,用手机仔细记录着粟裕将军的生平。“我们这代人,对红色景点有着特殊感情。”刘爷爷说,他刚去过平津战役纪念馆和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淮海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它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淮塔不仅是回望历史的窗口,更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平台,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赓续相传,也让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在新征程上绽放光芒。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洪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