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已经达到几乎100%
俄罗斯财长西卢阿诺夫近期披露中俄贸易本币结算达到了近乎100%的惊人的比例。这一数据背后,是十年间从美元主导到本币突围的转变,悄然撬动着全球金融格局的变革。
![]()
据俄新社4日报道,俄罗斯财政部部长安东·西卢阿诺夫周二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次中俄财长对话期间表示,俄中两国已基本脱离西方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目前几乎所有支付均以卢布和人民币完成。
据报道,当前俄中双边贸易中99.1%的结算采用两国本币,这一比例较俄罗斯政府此前公布的“90%至95%”进一步提升。他称,这些数字“不言自明”。
本币突围背后的三重驱动力
中俄双边贸易本币占比的这一转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西方的制裁成为最直接的催化剂。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美国联合欧盟、英国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金融制裁,包括封锁融资渠道,冻结资产、切断SWIFT美元支付渠道等,俄罗斯持有的美元资产一度无法兑现,俄罗斯被金融孤立,加快了结构性调整,强化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联系。
![]()
其次,经济互补性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出口能源和资源,中国则向俄输送消费品和制造技术,形成 "资源换制造" 的稳定循环。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量为3052万吨。以人民币计价, 2024 年,中俄进出口商品总额为 1.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9% 。中俄两国间的硬性需求使得本币结算具备天然条件, 俄罗斯可用人民币直接采购中国设备,中国也能以卢布支付能源款项,无需经过第三方货币中转。
![]()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的稳定性优势。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于俄罗斯来说,用它结算风险低,市场自发选择推动人民币结算,导致人民币在结算中占比持续攀升。人民币在俄罗斯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已无可替代,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去年人民币在其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超过40%,成为其重要的储备资产配置。截至去年底,已有 80 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这也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
中俄的 “三张王牌”
而为什么是中俄双方之间达到这个惊人的比例?
除了中俄两国之间天然的经济互补外,还离不开中俄之间的政治互信,每年超 20 次高层会晤,签署《2030 年前经济合作规划》等顶层文件,明确本币结算 “国家战略” 地位。
其次是中俄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早在2015 年,就开始布局本币结算试点,到2020 年启动 中国跨境支付系统(CIPS)与俄罗斯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对接,早于西方制裁 5 年完成 “基础设施预埋”,让中俄贸易结算更便利。持续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这都为中俄本币结算打下了良好基础。
![]()
全球去美元化浪潮
西卢阿诺夫指出,这一转变不仅让两国成功规避了与美元、欧元挂钩的“外国不友好基础设施”,更得以避开“不友好国家”的西方银行体系。
事实上,不止中俄间在推动本币结算。近些年,在金砖国家内部,本币结算也在逐步推进,金砖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也在逐步扩大。
而人民币在中国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从2021年的15%增加到2024年的28%。2023 年,人民币首次用于结算阿联酋和中国之间的石油交易,在和沙特的石油贸易、和澳大利亚的铁矿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在逐步提升,这些国家货币的流动性就是是走向去美元化的一步。
IMF数据显示,美元虽然短期内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降至 57.4% 的 30 年低点,人民币等货币的份额在逐步上升。这表明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意味着丧失经济自主权,本币结算成为避险优选。金砖国家会不会出现下一个“99%”?现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了。
从美元依赖到 2025 年的 99.1% 本币主导,中俄用时间证明,脱离西方货币体系不仅可行,更能实现互利共赢,而美西方的经济制裁,让俄罗斯更具经济韧性。这场货币突围不仅筑牢了两国的经济安全屏障,更为全球金融多极化带来了新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