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马来西亚与美国签署了一份名叫《美马互惠贸易协定》的文件,本该是经济合作的惯常动作,却在马来西亚国内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波。
前总理马哈蒂尔公开发声,批评现任政府,更用上了“卖国”这样刺耳的词,而争议的焦点在于协议中的一项条款。
到底是“卖国”还是利民,这场风波,远不只是一次贸易合作那么简单。
![]()
条款藏玄机
这份《美马互惠贸易协定》之所以引发巨大争议,核心问题不在于名义上的“贸易互惠”,而在于实际内容中涉及主权和外交自主的部分。
最受质疑的一条,是协议中提到马来西亚需要配合美国对第三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且不需要经过本国独立评估。
这种“自动配合”的条款,对于一个并非美国盟国的小国来说,几乎等于是在外交上做了“预设立场”。
![]()
这一点在马来西亚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弹,反对派和多位政治老将认为,这样的条款不仅削弱了马来西亚在国际事务上的独立判断,还可能把国家推向与其传统伙伴之间的对立面。
马哈蒂尔的称,这种安排让马来西亚在没有发言权的情况下,被迫执行可能伤害本国利益的外国政策。
更敏感的是,协议并没有明确提到“第三国”是哪个国家,但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谁都明白这指的就是中国。
![]()
美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对华技术、原材料和高端制造的限制措施,而这份协议显然是希望东南亚国家在这些方面“站队”。
除了外交政策受限,协议中还包括大量涉及市场准入、采购承诺等经济条款,这些内容虽然看起来为马方打开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大门,但真正的“门槛”却并不低。
在美国保守主义回潮、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背景下,马来西亚的商品和服务能享受到多大程度的实际优惠,仍不明确。
![]()
相反,马来西亚在采购、投资、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义务却写得很清楚,这也难怪马哈蒂尔会拿美柬之间的协议举例。
他指出,美国与柬埔寨签署的类似协议中明确写有“不得影响主权”的保障文字,而在美马协议中却只字未提。
这种对比让人不禁怀疑,美国是否故意在不同国家之间采用不同标准,按需下套。
![]()
对于这些批评,安瓦尔政府强调协议中有终止条款,马来西亚可以在不利的情况下自行退出,同时也认为这份协议将为经济带来新增长点。
但在国内舆论一面倒的质疑声中,这些回应显得力不从心。
东南亚成了“博弈棋盘”
要理解这份协议的背后含义,不能只看条文本身,更要放在当前的国际政治背景中来看,2025年,美国在经历了政权更替后,重新强化了对所谓“印太地区”的控制力度。
![]()
特朗普政府回归后,外交策略明显更为激进,尤其在经济领域,对中国的遏制,已经从科技和金融领域延伸到了供应链和资源控制。
美马协议正是这种大棋局中的一颗“子”,这份协议不只是要拉拢马来西亚,更是试图将其绑定进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网络当中。
通过贸易、资源、投资等多维方式,美国正在亚太地区重建影响力,尤其是想把中国从供应链的中心地位“挤出去”。
![]()
更引人关注的,是协议中关于资源合作的部分。马来西亚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稀土出口国之一,而稀土在高科技、军工、能源转型等多个关键领域意义重大。
美国长期依赖中国供应,但又担心这种依赖带来战略风险,于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替代渠道,马来西亚在这个时候被拉进协议,自然就带有资源战略的意味。
与此同时,美国对金砖国家的警惕也在升级,就在协议签署后不久,安瓦尔在东盟峰会上表达了加入金砖的兴趣。
![]()
结果话音未落,美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就出面“提醒”,称马来西亚不应参与可能“损害双边关系”的机制。这种公开表态也说明,美国对马来西亚“脚踏两条船”的态度并不容忍。
从更大的层面看,美国正在通过一系列双边协议,试图阻止金砖扩张、限制中国影响力。
这不仅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一场制度和规则的较量,对东南亚国家而言,这种竞争带来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
![]()
对马来西亚来说,这份协议不仅是经济合作,更是一次外交站队的测试。
签了字就意味着在一些关键议题上必须有所取舍;不签,又可能错过美国市场和投资机会,这种两难处境,正是许多中小国家当前面对的真实写照。
马来西亚的选择,中国的坚持
马来西亚并不是第一次在中美之间“走钢丝”,过去几十年,它一直在两大力量之间寻找空间,不靠一边倒,而是讲求灵活和平衡。
![]()
这种做法让马来西亚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经贸利益,也从美国那里得到了技术与安全合作,但如今这条钢丝越来越细,走得也越来越难。
事实上,中国一直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产业联系、投资关系、人文交流已经非常深厚。
从制造业到旅游业,从农业到科技,马来西亚经济在多个层面都与中国高度关联。即使在美国提出“去风险”、推动产业链脱钩的背景下,中国依旧是马来西亚出口的主要市场。
![]()
而中国对马来西亚加入金砖国家的态度也非常明显,无论是官方表态还是多边平台,中国始终展现出欢迎的姿态,并未要求马来西亚“选边站”。
这与美国在协议签署后即刻提出“提醒”,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的策略并不在于拉人“结盟”,而是在于做大合作的“蛋糕”。
从东盟自贸区的深化,到“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中国持续推动区域经济整合,为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国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
这种以合作为基础的方式,虽然不像美国那样来得“直接”,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压力加剧的背景下,更能赢得东南亚国家的长期信任。
安瓦尔政府是否会在未来重新审视这份与美国的协议,还不得而知,但如果这份协议在执行过程中真的触碰了马来西亚的核心利益,或者对中国关系造成实质性伤害,那么国内政治压力将会骤然上升。
尤其是在金砖机制持续扩展、全球南方国家抱团取暖的大趋势下,马来西亚若失去与中国的合作空间,恐怕得不偿失。
![]()
结语
这场围绕协议的争论,说到底,是强权主导的单边模式与多边合作路径之间的较量。
美国试图用经济诱惑与制度绑定让中小国家“选边站”,而中国则坚持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吸引伙伴,马来西亚的处境,正是这场博弈中的一个缩影。
是被迫让渡外交选择的空间,还是继续坚持多边平衡的外交传统,马来西亚这次的选择值得关注。
参考资料
美国敲打马来西亚:想去金砖?别忘了特朗普说的“红线 观察者网 2025-11-04
“未来将配合制裁?美国的附庸!”马来西亚政府回应:未损害主权 观察者网 2025-11-0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