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陪伴 知心
成长路上的同行者
优秀班主任风采展
![]()
有人说,好的教育像一场同行的旅程
老师不只是引路者,更是陪学生看风景的伙伴
在我校,鲁云兰老师用爱心贴传递细碎的温暖
韩宁老师用平等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
她们以“知心人”的身份
把班级变成了有温度的大家庭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锁
这两位老师的“陪伴密码”
![]()
鲁云兰
![]()
鲁云兰,现担任小学部六年级2班班主任,从教十余年,多年班主任经验,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
![]()
走进鲁云兰老师的班级,我们总能在学生的作业本、课本封皮、甚至课桌角上,看到一枚枚色彩鲜亮的爱心贴——这是她与学生之间心照不宣的“温暖暗号”。没有严肃的说教,没有刻意的引导,一枚小小的贴纸,就把抽象的关心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陪伴,悄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对鲁老师而言,爱心贴从来不是简单的“表扬标签”,而是与学生平等对话、贴心交流的“情感桥梁”:“你今天课堂反应超棒!”“坚持就是胜利~”“细节做得很到位!”这些手写在贴纸上的文字,或是搭配一个笑脸、一颗星星,总能精准戳中学生。
![]()
![]()
![]()
一种成习惯的互动,是温暖同行的陪伴。如今,在鲁老师的班里,爱心贴早已成了师生间的日常互动:学生遇到开心事,会主动找鲁老师要一枚“分享快乐”贴纸;同学间互相帮助后,会模仿鲁老师的样子,给对方贴一枚“你超暖心”的鼓励。就连班会课上,鲁老师也会发起“爱心贴漂流”活动,让大家把想对同学说的话写在贴纸上,互相传递。渐渐地,班级里形成了“被看见、被鼓励”的氛围,师生间少了距离感,多了朋友般的亲近。有学生说:“看到鲁老师就想跟她分享心事,因为我知道,不管说什么,她都会认真听、用心懂。”
鲁老师常说:“最好的师生关系,是像朋友一样并肩同行。” 而这一枚枚爱心贴,就是她陪伴学生成长的见证。用最温柔的方式沟通,用最贴心的态度理解,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被看见、被鼓励的陪伴里,安心地做自己、勇敢地向前走。
![]()
韩宁
![]()
韩宁,现担任初二年级5班班主任。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多次荣获德育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最喜欢的教师称号。
韩老师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与学生并肩同行,用真诚拉近距离,用理解化解隔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平等的对话中找到归属感,在贴心的陪伴中收获成长。
这份“同行者”的初心,藏在她的班级管理理念里:面对学生,她用真诚爱心打开心门,做愿意倾听的“大朋友”;遇到问题,她用公平公正搭建桥梁,会邀请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察觉孩子陷入困境时,她用尊重理解换位思考,而非直接下判断;引导学生成长时,她用耐心保驾护航,允许他们慢慢来,用鼓励代替催促。
![]()
![]()
![]()
“班级管理不是老师的独角戏,是我们和孩子一起的双向奔赴。”这是韩老师常说的话。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班级里找到价值感,她发起了“责任田”计划:不指定、不安排,而是通过一场轻松的“班会茶话会”,让孩子们主动分享自己想承担的任务——有人想管黑板、有人想整理图书角、有人想负责课间纪律。她总说:“我们做就要做到最好,老师会一直陪着你们。”
而班级里最动人的画面,莫过于趣味运动会后的那个下午。当孩子们齐心协力完成比赛,却因微小差距没能拿到名次时,不少人红了眼眶。韩老师带着大家坐在操场上,像朋友一样聊起感受:“老师看到你们拼尽全力的样子,特别骄傲。其实比起名次,咱们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过程,才更珍贵!”她安慰着孩子们,又拿出提前准备的小零食,和大家一起分享“努力的甜”。很快,孩子们脸上的失落被笑容取代。因为他们知道,无论输赢,老师都会陪着他们一起面对,这份心灵的陪伴,比任何奖励都更温暖。
![]()
![]()
![]()
![]()
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奔赴与成长。从入轨教育的悉心引导,到日常陪伴的真诚沟通,再到德育实践的深耕细作,我校班主任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用爱与责任护航每一段青春旅程。愿这份育人初心,继续照亮更多学生的成长之路。
![]()
![]()
了解更多相关资讯
编辑|李晨辉
审核|张孝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