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奔涌千帆竞,莲花绽放喜气浓。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推出的大型文旅节目《澳门双行线(第二季)》热播。从第一季的舌尖探味升级为“文旅+零售”的行业观察,节目采取“经典焕新”与“创新溯源”双线叙事模式,节目以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沉浸式的叙事手法,从文旅视角综合展示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的辉煌成就。
![]()
一、以光影为笔书写澳门华章,以文塑旅带动城市形象传播
节目聚焦澳门作为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之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赋予其绚丽多姿的社会样态与深厚多元的城市内涵。节目展现这座仅33.3平方公里的城市,以全球第二的人均GDP和文化遗产活化率98%的成就,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典范。从1999年的661万人次游客到2024年的近3500万人次,旅游规模增长逾五倍。经济适度多元战略成效显著,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澳门在祖国怀抱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澳门双行线(第二季)》节目设置“精雕细琢”“信手捎来”“匠心交融”等12个主题,24条兼具观光、购物、娱乐、文化、体育、美食等元素为一体的旅游线路,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明星嘉宾,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沉浸式体验,在与人、景、物的交流碰撞中,感受澳门25年来的文旅发展,从精心挑选的86个拍摄点位全面描绘澳门文旅新样貌。如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澳门新街坊"项目,以4000套住房的民生工程承载着跨境融合的愿景。其建筑设计中葡式回廊与岭南骑楼的交错。恰如澳门发展的缩影:既保留历史肌理,又注入现代活力。
在城市治理层面,大三巴牌坊前的土风舞与粤剧展演、郑家大屋的蚝壳窗与葡式石仔路的共生,还有新非遗项目澳门M8,即8处世界遗产经典错落排布,正在活化的历史片区吐纳着老城新景,构建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誉的"文化共生范式"。
![]()
二、匠心呈现一部流动的澳门文化史诗,创新解码激活民族共同体意识
《澳门双行线(第二季)》是一部生动的澳门文化史诗,节目向世界传递了“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如《精雕细琢》以“经典焕新”为主线,聚焦博物馆中象征海上丝绸之路的“盛世金莲”与百年金铺的非遗技艺,展现澳门对历史文脉的敬畏与延续。《匠心交融》深入田畔街的非遗百年酱园,揭示一缸酱油衍生六种风味的传统工艺。这些细节描写是对“守业人”的礼赞,更是在历史沉淀中寻找与现代生活的共鸣。
《澳门双行线》创新解码,凸显澳门历史底蕴与人文温度。《冰火甜心》将广式糖水的温热与中式雪糕的清凉并置,成为受人追捧的“新国潮”;《匠心交融》何伯基接手老店传承父亲的手艺研发出8种咖喱酱料,为当地的东南亚人供给着家乡的味道; 400年前军事要塞转型为市民品茗的文化地标。非遗金饰的古老锤音遇上3D建模的代码韵律、竹升打面的筋道传承碰撞智能工厂的科技脉动,草堆街银宫公司、彩生隆的中式裙褂……
节目通过对澳门城市记忆的挖掘和呈现,将澳门的历史、文化、人文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节目中,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澳门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激活了观众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
三、平行双线释放叙事张力,沉浸式体验搭建情感桥梁
《澳门双行线(第二季)》叙事架构别开生面,平行推进“经典焕新”与“创新溯源”双线叙事模式,犹如两把钥匙,同时打开了澳门文化的深层密码。
“经典焕新”队带领观众走进博物馆,欣赏“盛世金莲”,回顾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探访百年老店,体验非遗技艺。如舞醉龙已在澳门流传两百多年,以锣鼓控制节奏,一人持龙头,一人持龙尾,两两一组,让嘉宾体验了非遗舞醉龙的魅力,还感受历史的厚重。
“创新溯源”队则迈向创新产业天地,寻找微缩模型,对话历史守护者,不仅在老城触摸岁月记忆,还走入澳科大感受“澳科一号卫星”——澳门的高科技名片,基于“澳科一号”卫星等高精度地球磁场数据,让嘉宾强烈感受到澳门独特的高科技范!
这种平行双线叙事架构,既展现了澳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又揭示了其在创新中发展的活力。
节目还以“寻找澳门礼物”为悬念线索,如杏仁饼的炭火香与蛋卷的黄油味交织成独特的城市嗅觉记忆,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手信礼”。嘉宾学做成衣、文创DIY、制作手信饼点等活动,是一次与城市文化的深度对话。24件甄选礼物与节目共同组成“25件可以带走的礼物”,将澳门回归25年的纪念意义与文旅经济巧妙结合,为游客提供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消费指南,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澳门文旅产业图谱。
![]()
四、科技赋能的视听唯美表达,“量子现实主义”与矩阵传播
落实总台“思想+艺术+技术”,节目运用先进的拍摄技术,如4K超高清、AR/VR等,为观众呈现了澳门的美景和文化。如《云窗画栋》通过技术手段展示了葡式瓷砖与中国青花瓷纹样在建筑中的和谐共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此外,虚拟演播室与实景拍摄的结合,突破了时空限制,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画面唯美,通过"量子现实主义"手法完成文化转译:当百年酱园的发酵过程通过微距镜头呈现为视觉诗学,当醉龙舞的动势被高速摄影解构为力量轨迹,传统技艺获得了"机械复制时代"难以企及的灵韵重生。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消解,而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文化基因重组。
![]()
总台《澳门双行线》把澳门回归25周年的庆典叙事,延伸为向文明对话的更高维度。当妈阁庙的烛光与横琴岛的霓虹在5G网络下共振,当《七子之歌》的旋律与法朵民谣在濠江彩练上交织,在镜头的光影表达下,澳门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不是静态的博物馆陈列,而是与祖国同频共振永续生长的生命体。(王永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