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吴冰鑫 通讯员 石文静
本报讯 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洪合镇各村(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自上任以来,以“上任即奔跑、干事不停歇”的奋进姿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办好“开门一件事”切入,以小切口撬动民生大实事。
洪合良三村家宴中心于2017年建成投用,曾受到周边村民的好评。然而,历经8年高频使用,设施逐渐老化。空调制冷效果大打折扣,墙面脱落影响整体环境,厨房油烟排放不畅……种种问题不仅削弱了场地的承办能力,也让不少重要喜宴被迫外移,场所日渐闲置,群众需求难以满足。
面对这一现实困境,良三村“两委”班子迅速行动,通过实地勘查和集体研究,果断将家宴中心改造提升列为新班子的“开门一件事”。今年9月,村里投入30余万元启动改造工程,拆除原有舞台、优化空间布局,全面完成厨具桌椅更换、照明与空调系统升级、地面墙面整修等系列提升工作,让家宴中心重焕生机,再次成为村民举办宴席的首选之地。
同样聚焦“家门口”的民生需求,新王桥村则将目光投向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诉求。该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其中22个已完成征迁,村民陆续搬入集聚小区。与此同时,当地繁荣的毛衫产业吸引了大量新居民涌入,原有运动休闲设施短缺问题日渐凸显。
为此,新王桥村“两委”班子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决策,将建设普惠型室内健身房列为“开门一件事”。项目启动后,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结合专业规划,在村文化礼堂打造了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健身空间,分自由健身区、动感单车房和瑜伽房三大功能区域,最多可同时容纳80人锻炼。为保障长效运行,村里还组建了由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运维团队,定期开展健身指导服务。自首期动感单车课程开班以来,已成功举办5期,场场爆满,广受村民好评,真正实现了“建得好、用得旺、可持续”的目标,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健康生活新地标。
而在洪合镇民和社区于家门小区,出行安全问题一度困扰着36户居民。小区四面被工业厂房环绕,主要出入口均与厂区道路相连,由于缺乏物业管理,居民与往来货运车辆长期处于混行,占道停车、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频发,甚至发生了多起剐蹭事故。
社区党组织迅速整合党建与网格力量,通过现场勘查、入户走访,广泛收集居民意见,最终确定以“微改造、保安全”为原则,在关键路口加装警示牌、警示桩和反光隔离柱。改造实施以来,相关点位未再发生安全事故,车辆乱停现象明显减少,往来车辆主动减速,居民通行安全感显著提升。
“以实干实绩树新风、赢口碑,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洪合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扎实办好“开门一件事”,各村(社区)主动练好“铁脚板”、深入“小网格”,积极谋事创业,为服务群众和推动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悉,洪合镇还同步制定了“四个一”履职计划:攻坚一个矛盾难题、谋划推进一项增收项目、领办一件民生实事、落实一项政策任务,切实扛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基层有效治理的职责使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