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松房:被遗忘的京津画派暗线宗师
![]()
有人说京津画派的精髓全在溥儒那杆笔上,要我说,你们都被“南张北溥”的招牌晃花了眼。翻遍民国画坛,真正把中西融合玩出硬核水准的,是那个总被归为“松风画会配角”的关松房。
1901年出生的关松房压根不是艺术科班出身。这位爷年轻时满欧洲跑,在巴黎街头对着哥特教堂写生,在柏林美术馆临摹伦勃朗。结果1925年回国,他反手就跟着溥儒搞起最传统的松风画会。当时圈内人都懵了:“洋墨水喝饱了回来啃老纸?”关松房倒好,直接把西画构图塞进山水画——1932年那幅《布契奇山景色》,近景用宋人皴法,远景搞空气透视,活生生把阿尔卑斯山画出太行气魄。
这手绝活现在看是创新,当年可是要被骂“叛经离道”的。溥儒的山水再革新,终究没跨出文人画谱系;而关松房敢用故宫藏画的笔墨语言翻译欧洲实景。1948年《秋山访友图》里,他把油画的光影层次化成层层积墨,山石暗部藏着伦勃朗式的“黑暗用光”,当年在沪上展出时,海派画家盯着看了半天说:“这墨色会呼吸。”
![]()
更绝的是他带徒弟的路子。松风画会里别人教临摹,他拉着弟子对景写生,要求“一棵树要有十种皴法”。徒弟关瑞之后来能在国际拍卖行杀出血路,全靠这套融贯中西的童子功。1956年全国画院调整时,这位爷更放出暴论:“传统山水不接时代地气,迟早进博物馆。”
可惜艺术史总是赢家通吃。如今拍卖场疯抢“南张北溥”,关松房1919年的《溪山清远》去年秋拍才勉强过百万。但当你细看他1951年《长城晓色》里,那把油画构成嚼碎了融进水墨的笔法,分明预见了一十年后李小可的变革。
![]()
所以别再说京津画派只有传统守旧了。那个总被排在艺术家名录第二页的关松房,早在百年前就玩透了当代人标榜的“跨界融合”。只是历史的聚光灯,从来更爱打在台前显贵身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