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黄河故道的泥土叙事者:80后匠人唐福同,让千年红泥活成时代风景

0
分享至

鲁北平原的春风掠过黄河故道,在无棣县柳堡镇的枣树林里掀起细碎的红浪。这片被黄河滋养了四千年的土地上,韩家窑遗址出土的红陶残片还留存着先民的温度,而一位 80 后匠人正用掌心的温度唤醒沉睡的红泥。唐福同的农家小院里,葡萄架的阴影落在未完成的泥塑上,那些眉眼鲜活的人物、热气腾腾的场景,都是他用黄河红泥写就的 “乡土史诗”。在这个追逐速成的时代,他用二十年光阴证明:最朴素的泥土,藏着最动人的文化密码。



一、泥土里的童年,藏着未改的初心

1984 年出生的唐福同,是在黄河滩的红泥里长大的孩子。当同龄伙伴在村口追逐嬉戏时,性格内向的他总喜欢蹲在屋后的池塘边,挖起湿漉漉的红粘土,捏出小猫扑蝶的灵动、小狗摇尾的憨态。那些带着体温的泥坯,是他童年最亲密的玩伴,也是艺术天赋最初的萌芽。“别的孩子玩腻了就扔,我却能对着泥捏的小动物看一下午。” 多年后谈及初心,唐福同的眼神依旧明亮。这份对泥土的执念,没有随童年逝去,反而在岁月里悄悄扎根。



2001 年,刚成年的唐福同遭遇了人生第一个瓶颈。家乡随处可见的枣木墩儿让他萌生了雕刻的念头,可 “心里有画意,刀下无乾坤” 的困境屡屡挫败他。为了突破自我,这个鲁北小伙揣着简单的行囊南下扬州,在玉器厂和雕塑厂一边打工糊口,一边拜师学艺。半年时光里,他每天与刻刀、泥团为伴,南方匠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如春雨般滋润着他的艺术细胞。“扬州师傅教我的不仅是手法,更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定力。” 学成返乡时,他的行囊里装着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传统工艺的敬畏。



回到无棣,唐福同先从枣木雕刻打开局面。他将南方雕刻的精细与枣木的粗犷质感相融,刻出的达摩像神态庄严,雄鹰展翅时羽毛毕现,很快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古玩一条街开设的 “枣木居” 门店,成了他安身立命的根基。但每当指尖触碰到墙角堆放的红粘土,童年的热爱便会悄然苏醒。2011 年的一个春日,他看着院子里新翻的泥土,终于下定决心:重拾泥塑,让家乡的红泥绽放光彩。



二、三十道工序,揉进黄河的风骨

唐福同的泥塑工作室里,最显眼的不是昂贵的设备,而是窗台上排列整齐的泥坯和墙角几把自制的工具。“做泥塑,七分在泥,三分在技。” 他拿起一块红褐色的泥团介绍,这是取自枣树林里的黄河故道红粘土,是大自然馈赠的最好原料。无棣县作为黄河入海口的重要节点,积淀的红粘土富含矿物质,质地细腻却极具韧性,早在四千年的韩家窑文化时期,就被先民用来制作生活器皿。



从泥土到艺术品,要走过三十多道工序的淬炼。唐福同挖回红粘土后,先在阳光下晾晒半月,待泥土干透后敲打成粉,再用细筛反复过滤,直到筛出的粉末如面粉般细腻。接下来是调泥的关键步骤,他会按比例加入清水和糯米粉,前者激活泥土的韧性,后者增加粘合度,“这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比任何化学粘合剂都管用。” 调至软硬适中的泥团,要装进布袋密封,在阴凉处 “醒” 上一到两个月,这段时间里,泥土的分子结构逐渐稳定,可塑性达到最佳状态。



“醒好的泥,像有了呼吸。” 唐福同坐在木桌前,取一块泥团放在掌心,双手顺时针反复揉搓。揉泥讲究 “匀、透、净”,要将泥中的气泡全部排出,否则烧制时容易开裂 —— 这是他在扬州学艺时记下的规矩。揉好的泥团在他手中渐渐有了形状:拇指按出眼窝,食指勾勒鼻梁,一把自制小刀刻出嘴角的弧度,玻璃钢细签点出瞳孔的神采。短短半小时,一个咧嘴憨笑的农家老汉便跃然掌上,连皱纹里的沧桑都清晰可见。



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 “南北合璧” 特色:受南方技艺影响,人物的发丝、衣纹都精细到毫厘;而鲁北农村的艺术基因,又让作品透着夸张生动的灵气。为了还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耕场景,他多次走访村里的老人,记录下打麦机的构造、斗笠的编法,甚至专门去田间观察麦秆的形态。“捏‘打麦场’那组作品时,光琢磨农夫握镰刀的姿势,就试了二十多种手法。” 这份较真,让他的泥塑摆脱了简单的造型模仿,成为活生生的民俗档案。



2014 年春天,唐福同受邀在黄河岛创作主题泥塑。半个月里,他每天清晨踏着露水开工,直到暮色降临才停下。几十个人物在他手中陆续诞生:徐福东渡时的庄重肃穆,农夫扬场时的肌肉紧绷,妇人递水时的温柔浅笑,连孩童追逐蝴蝶的灵动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当这些泥塑组成完整场景时,观者仿佛能听到麦秆的沙沙声、人们的笑语声,黄河岸边的岁月记忆瞬间被唤醒。



三、泥土讲故事,让非遗活在当下

“泥塑不是孤芳自赏的摆件,得能讲故事,能让人想起点什么。” 这是唐福同坚守的创作理念。他的作品始终围绕 “黄河文化” 与 “乡土记忆” 两大主题,从徐福东渡的历史传说到麦场劳作的生活场景,从过年贴春联的民俗到田间耕种的细节,每一件都藏着深厚的文化根脉。光明日报曾评价他的作品 “吸收年画、木雕、皮影等民间艺术精髓,为黄泥增添了崭新的文化神韵”,这份赞誉恰是对他创作理念的最好印证。



在唐福同看来,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在于 “既守旧又维新”。他保留了民间泥塑夸张古朴的风格,比如人物的头部比例略大,眼神格外突出,这是鲁北民间艺术的典型特征;同时又赋予作品当代审美内涵,在色彩运用上更简洁明快,主题创作更贴近现代人的情感需求。他曾创作过一组 “乡村教育变迁” 系列泥塑,从土坯房里的煤油灯,到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通过三代教师的形象对比,展现时代的发展进步,这组作品在当地展出时,引发了许多人的情感共鸣。



无棣县旅游局很早就发现了他的创作价值。考虑到泥塑不易保存运输的问题,工作人员专门与他探讨 “火烧陶化” 技术,希望通过高温烧制让泥塑更耐用,成为可携带的旅游文创产品。这个想法与唐福同不谋而合,他开始尝试将泥塑与当地的黄河泥陶工艺结合 —— 无棣黄河泥陶有着四千年历史,传承人王超曾将其与宜兴紫砂工艺融合,创作出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茶器,这种创新思路给了他很大启发。虽然陶化处理会改变泥塑原有的质感,但能让更多人带走黄河文化的印记,这份探索值得尝试。



线上线下的融合,让唐福同的泥塑走出了鲁北。除了 “枣木居” 门店的线下销售,他还将作品搬到了网上。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泥塑,在镜头前格外动人:裹着白头巾的老汉扛着锄头,衣襟的褶皱清晰可见;扎着羊角辫的女孩捧着枣子,眼神里满是天真。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不仅吸引了国内爱好者的订单,还有三十多件根雕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有个日本藏家说,从我的作品里看到了东方农耕文明的温暖。” 唐福同说,这正是他想传递的:泥土是无国界的语言。



四、以泥为媒,让传统生根发芽

随着名气渐长,唐福同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他注册成立了无棣县老枣树木雕有限公司,将泥塑与枣木雕刻协同发展,形成 “一土一木” 的艺术格局。在他的工作室里,枣木雕成的茶桌旁,摆着泥塑的茶童;根雕的达摩像前,立着小沙弥泥塑,两种工艺相互映衬,更显黄河文化的厚重。他还积极参与 “山东手造・滨州精品” 创新设计大赛,尝试将黄河龙等文化元素融入创作,让泥塑在更广阔的舞台绽放光彩。



对唐福同而言,传承非遗不仅要创作作品,更要传递技艺。他常常邀请村里的孩子来工作室体验泥塑,手把手教他们揉泥、塑形。“看到孩子们捏出的小动物,就想起小时候的自己。” 他还计划与当地学校合作,开设非遗体验课程,就像黄河泥陶传承人王超在残联、职专义务授课那样,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泥塑的魅力。在他看来,非遗传承不需要刻意说教,“让孩子摸一摸泥土,感受一下创作的快乐,种子自然会发芽。”



这些年,唐福同见证了家乡非遗文化的蓬勃发展。无棣黄河泥陶从传统器皿升级为高端茶器,入选 “山东手造・优选 100” 名单;自己的泥塑作品从农家小院走进了博物馆、非遗馆。但他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沉静,每天依旧在葡萄架下的小院里与泥土为伴。“手艺这东西,容不得半点浮躁。” 他指着墙角堆放的泥坯说,那些正在 “醒” 的泥土,就像等待沉淀的人生,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最终的精彩。



五、红泥不语,见证时代力量

秋日的无棣古城,游客们总会在一组泥塑前驻足。那是唐福同最新创作的 “古城记忆” 系列:卖糖葫芦的老汉吆喝着走过石板路,绣娘在窗前穿针引线,说书人拍着醒木讲古论今。阳光透过雕花木窗,照在泥塑的脸上,仿佛能看到岁月流动的痕迹。这组作品融合了古城的建筑元素与民俗文化,成为展示无棣风情的生动载体。



唐福同的故事,是黄河流域非遗传承的一个缩影。从韩家窑遗址的红陶残片,到如今的泥塑精品,黄河泥承载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文化的基因。正如王超用黄河泥烧制的茶器能 “提香活化水质”,唐福同的泥塑也有着 “唤醒记忆” 的魔力 —— 它们让年轻人读懂历史,让在外游子想起乡愁,让黄河文化以可触可感的方式延续下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唐福同用双手证明:传统技艺从未过时,只要找到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焕发新生。他的泥塑里,有黄河的风骨,有乡土的温度,更有手艺人的坚守。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非遗、学习非遗,当黄河泥陶、泥塑等传统工艺成为文化新名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明的延续。

暮色渐浓,唐福同收拾好工具,给未完成的泥塑盖上湿布。小院里的石榴树结满了果实,就像他用二十年光阴浇灌的艺术梦想,饱满而坚实。黄河故道的红泥还在等待被唤醒,而这位 80 后匠人,将继续用掌心的温度,让更多泥土活成时代的风景。正如他所说:“泥土记得所有的故事,而我的使命,就是把它们讲给更多人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终于,人民日报定调统一,赖清德阻挡不住,台岛军心大乱逃兵翻倍

终于,人民日报定调统一,赖清德阻挡不住,台岛军心大乱逃兵翻倍

云鹏叙事
2025-11-06 10:41:07
出大事了,日本凌晨发生地震;菲军机坠毁;美军航母悄悄来到亚洲

出大事了,日本凌晨发生地震;菲军机坠毁;美军航母悄悄来到亚洲

林子说事
2025-11-06 08:07:09
美媒:中国100式坦克已经颠覆西方认知,原来坦克还能这么造?

美媒:中国100式坦克已经颠覆西方认知,原来坦克还能这么造?

云上乌托邦
2025-10-23 10:46:01
70岁李成儒晚年凄凉,豪宅无人问津,儿子李大海却让他尝尽了苦果

70岁李成儒晚年凄凉,豪宅无人问津,儿子李大海却让他尝尽了苦果

白面书誏
2025-11-05 13:56:18
付豪被交易?辽篮官宣,名单公布,付豪发声,官宣决定,继伟祝福

付豪被交易?辽篮官宣,名单公布,付豪发声,官宣决定,继伟祝福

乐聊球
2025-11-05 10:58:30
就在今天!11月6日凌晨,NBA传来哈登、巴图姆、祖巴茨新消息!

就在今天!11月6日凌晨,NBA传来哈登、巴图姆、祖巴茨新消息!

皮皮观天下
2025-11-06 04:53:27
表哥凌晨76个电话让我开门,我:自己的房不用听你的!隔天16人上门

表哥凌晨76个电话让我开门,我:自己的房不用听你的!隔天16人上门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4 10:23:25
小米YU7全网首拆被夸经得起放大镜考验的硬核好车!雷军回应……

小米YU7全网首拆被夸经得起放大镜考验的硬核好车!雷军回应……

柴狗夫斯基
2025-11-06 08:20:46
赚再多钱有何用?抗癌不到一年,刘谦近况曝光,憔悴到认不出

赚再多钱有何用?抗癌不到一年,刘谦近况曝光,憔悴到认不出

姩姩有娱
2025-11-05 17:03:02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被谢贤养了12年,用青春换来2000万的Coco,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妙知
2025-11-05 15:19:50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秦雯编剧电视剧被央视撤档,此前王家卫秦雯私密录音曝光惹争议

鲁中晨报
2025-11-05 11:31:09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肖亚洲的人生历程

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肖亚洲的人生历程

笔墨V
2025-11-06 08:59:58
李湘从日本旅行回来更胖了,DVF美裙快被她撑破,王诗龄又换新包

李湘从日本旅行回来更胖了,DVF美裙快被她撑破,王诗龄又换新包

丰谭笔录
2025-11-06 11:19:16
CCTV直播豫津女排大战!朱婷PK队友李盈莹 曾狂砍46分 球迷期待

CCTV直播豫津女排大战!朱婷PK队友李盈莹 曾狂砍46分 球迷期待

我AI女排
2025-11-06 10:57:15
63 岁吴镇宇坐公交刷老年卡,司机当场质疑:你这模样不像老人!

63 岁吴镇宇坐公交刷老年卡,司机当场质疑:你这模样不像老人!

山海心语
2025-11-06 11:45:03
为什么说福建舰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战斗力最强大的航母?

为什么说福建舰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战斗力最强大的航母?

历史有些冷
2025-11-04 19:25:02
河北原副市长被逮捕,是河北人熟悉的他

河北原副市长被逮捕,是河北人熟悉的他

新牛城
2025-11-05 19:33:49
“你要毁了我吗?”地铁USB接口被吐槽“老掉牙” ,最新回应:已在迭代

“你要毁了我吗?”地铁USB接口被吐槽“老掉牙” ,最新回应:已在迭代

极目新闻
2025-11-05 22:45:54
全红婵,请记住陈芋汐今天的泪!

全红婵,请记住陈芋汐今天的泪!

未曾青梅
2025-11-04 20:38:30
政府关门30多天终于酿成大祸?一架波音飞机撞向大楼,现场十分惨烈

政府关门30多天终于酿成大祸?一架波音飞机撞向大楼,现场十分惨烈

博览历史
2025-11-05 18:24:37
2025-11-06 12:59:00
度看全球 incentive-icons
度看全球
我是一位热爱旅游的博主,热衷于分享各种旅行的经验和故事。我热衷于探索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文化遗产
3746文章数 10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塑料凳”大厦?西安新地标213米造型引热议!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本地
时尚
旅游
手机
亲子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中国色特别策划 | 故宫技艺与古意新生

旅游要闻

携程“免费城市半日游”项目已接待超万名游客

手机要闻

vivo S50 系列手机入网,支持 90W 快充

亲子要闻

胡图图幼小衔接采取积分制,表现好就加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