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接个陌生电话,都得先做一番心理建设。不是推销理财,就是冒充客服,张嘴就能叫出你的名字,甚至知道你昨天刚买了什么。
说实话,我最近都快得“电话恐惧症”了。 这不禁让我想问:我们不是早就全面实名制了吗?怎么感觉这制度,只“实”住了我们老实人,却拿骗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
首先,咱们来品品这第一重“黑色幽默”。
买张飞机票,要实名;开张电话卡,要实名;就连我上个网,都恨不得把我身份证号背下来。行,为了安全,我们配合!可结果呢?那些一天到晚打来的诈骗电话、骚扰短信,清一色用的都是虚拟号码,一查,根本找不到背后是谁!
这不就像什么呢? 好比进小区大门,保安把咱们业主查了个底朝天,结果一扭头,一群陌生人从后门大摇大摆进来了,保安还假装没看见!这合理吗?这科学吗?
再来看看这第二重“讽刺”。
咱们普通人去银行取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超过5万就得提前预约,各种手续问个没完,生怕钱不是自己的。可骗子呢?他们把骗来的、沾着老百姓血汗的钱,通过层层转账,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干二净,畅通无阻。
![]()
举个例子, 我邻居张阿姨,去年被一个冒充公检法的电话骗走了20万养老钱。从她转账到骗子把钱取空,不到两个小时。银行的风控系统呢?限额管理呢?怎么到这时候就“失灵”了?说句不好听的,这规矩难道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最让我感到后背发凉的,是第三重追问:我们的信息到底是谁卖出去的?
现在骗子对我们简直是“了如指掌”。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甚至你最近买了啥、你家住哪栋楼,他们都一清二楚。兄弟们,姐妹们,这些精准的信息,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我们每一次老老实实的实名认证,都像是在不同的平台上交出了一把“信任的钥匙”。本来对方承诺会妥善保管,可转头,我们的信息可能就在某个暗网被打包出售,价格低廉得像菜市场的大白菜。
![]()
说白了, 我们支持实名制,是为了更安全,而不是为了更“透明”地暴露在骗子面前。如果实名制的结果,是守法的我们寸步难行,而违法的骗子横行无忌,甚至还能利用我们的实名信息来对我们进行“精准诈骗”,那这个制度的设计和执行,难道不需要一个解释吗?
14亿人,都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下生活。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道道“实名”的命令,更是一个能真正保障我们信息安全、让骗子无处遁形的“防火墙”。否则,今天的“实名”,和明天的“被诈骗”之间,可能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名为“监管漏洞”的窗户纸。
这件事,你怎么看?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扰?评论区里,我们一起聊聊!必须有人站出来,为我们普通人要一个说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