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在一次内部论坛上的发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刚卸任不久的美军最高军事长官,没有绕任何弯子,直接扔下一句重磅警告:“我们输不起和东大的战争,如果美国还想保持现在的地位,那就别动开战的念头。”
![]()
这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可能还没什么,但从布朗这位执掌过美军最高指挥系统的空军上将口中说出,分量就完全不同了。整个会场当时就安静了,在场的军事专家和专业嘉宾都明白,他们听到的不是官方辞令,而是残酷的现实。
布朗何许人也?他可不是一般的退休将领。2023年10月才正式上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美军法定最高级别的军官。他的前任马克·米利,就是那位两次秘密致电东大、承诺“美国绝不会率先对华发动攻击”的参联会主席。布朗在美军服役近40年,飞过3000小时的战机,在韩国驻扎过一年半,对西太那一片再熟悉不过。
更关键的是,他手里掌握着最核心的内部数据。2020年他出任空军参谋长时,就直指东大是美国空军面临的最紧迫挑战。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这位美军最高将领得出如此悲观的结论?让我们看看他透露的那些细节。
![]()
首先是最基本的战备状态。布朗提到了“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的火灾事件,这艘价值10亿美元的战舰在圣地亚哥军港烧了整整四天,几十名水手受伤。调查结果令人难以置信:火灾发生后数十分钟才拉响了警报,更离谱的是,舰上竟然没人知道灭火系统按钮在哪、怎么用。美国海军报告列出了30多人的过失,80%多的消防站存在设备问题或未检查,维护报告甚至是伪造的。
如果这就是美军的日常战备状态,那真要打起高强度战争来会怎样?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50场战争推演给出了答案:美军可能在几周内伤亡1万至2万人,损失数十艘舰船和数百架飞机。美太平洋陆军副司令沃威尔说得更直接:一旦地面部队介入,伤亡数字会比这还高得多,跟伊拉克、阿富汗那些反恐战争完全不是一回事。
然后是后勤这个致命软肋。布朗描述了一个让人后背发凉的情景:在可能的高强度冲突中,美军伤员后送面临“巨大挑战”,甚至“尚无完全答案”。从马尼拉到圣地亚哥足足1万1千多公里,这么远的距离意味着美国本土力量很难快速投送到印太前线。那些靠近前线的医疗枢纽,比如关岛、菲律宾、日本的基地,肯定是首要打击目标。沃威尔提出要“与其他国合作部署医院”,这恰恰暴露了对现有固定基地生存能力的深深忧虑。
![]()
布朗警告说,无法及时救治和后送伤员,会严重打击部队士气,瓦解战斗意志。他提到二战马尼拉公墓的教训时直言:“我们不想再这样做。”
但最让与会专家坐不住的,是东大第六代两款战斗机歼36和歼50,已经在2024年12月成功首飞。
歼36是三发重型飞机,最大起飞重量55吨,体型都快赶上轻型轰炸机了。它用两台WS15加一台可变循环发动机,总推力超过41吨,能2.5马赫超音速巡航,作战半径覆盖3000公里。这战机不仅能执行“穿透性制空”任务,内置弹舱还能带10吨弹药,包括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和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更厉害的是,它还能临时充当预警机,指挥10多架无人机打蜂群战术。
![]()
想想看,当美国的F35还在为各种技术问题头疼时,东大的第六代战机已经进入量产前的最后测试阶段。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平衡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布朗最后点出了美军面临的那个战略悖论:要有效威慑东大,美国必须展示足够强大且可信的介入意愿和能力;但坦诚面对现实,美军将承受高昂伤亡、后勤噩梦和能力短板。这种坦诚反而会削弱威慑的可信度,甚至可能让对手误判。
布朗的结论再清楚不过:在美国没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之前,跟东大开战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是必输的。
论坛结束后,一位匿名的退役海军上将说得更直白:“我们一直在自欺欺人,布朗不过是指了出来。”
![]()
现实就摆在那里:美国如果执意要跟东大在军事上硬碰硬,结果很可能是葬送自己现有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布朗不过是把这份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不敢明说的真相,摊开在了桌面上。
在21世纪的今天,大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实力比拼,而是综合国力的较量。继续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只会让美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听听自己军方最高将领的忠告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