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荷兰政府亲手点燃的半导体大火,如今正烧向自己。11月初,当全球汽车制造商们还在为中方释放的“豁免”信号而松一口气时,事件的主角安世半导体(荷兰)却在一封致客户的信中绝望承认:他们不知道,也无法确定,何时能重新获得中国工厂的芯片供应。这封被视作“正式不可抗力通知”的信函,无异于一纸投降书,宣告了这场闹剧的荒诞结局。
![]()
这出戏的剧本,其实早在九月就已写好。荷兰政府一纸行政令,强行介入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内部事务,最终通过一纸错误裁决,将中国企业的股权据为己有。紧接着,安世(荷兰)在10月26日切断了向其中国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上演了一出“釜底抽薪”的戏码。他们或许以为,扼住了咽喉,就能掌控一切。但他们算错了一笔账:安世半导体全球约70%的封装测试产能,恰恰就在他们亲手断供的中国。这一记“七伤拳”,伤敌未遂,却先让自己陷入了产能真空的绝境。
![]()
面对荷兰的步步紧逼,中方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打出了一套组合拳。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这既是对全球产业链负责的姿态,也是将皮球踢回给荷兰的巧妙一招。真正的底气来自安世(中国)。他们不仅手握足以支撑到年底的庞大库存,更在公告中掷地有声地揭露:安世(荷兰)不仅污蔑我们违约,自己反而拖欠着高达10亿元人民币的货款。与此同时,国内半导体行业协会及多家晶圆厂已伸出援手,一场供应链的“国产替代”正在悄然加速。荷兰方想另起炉灶?扩建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工厂至少需要一年,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
![]()
如今,安世(荷兰)这块曾经的“香饽饽”成了无人敢接的“烫手山芋”,德国汽车巨头们正焦急地等待着中方豁免的审批。这起事件早已超越了一家企业的商业纠纷,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将政治凌驾于市场之上的短视行为,最终都会反噬自身。当商业逻辑被政治傲慢所取代,供应链的断裂声,便是最响亮的警钟。这究竟是一场愚蠢的误判,还是一场蓄意的破坏?答案或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全球产业链的每一个参与者,都从这场闹剧中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负责任大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