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是云梦泽的遗存吗?洪湖县又是什么时候设置的?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段历史。
![]()
关于云梦泽和洪湖的关系,我不能简单的说洪湖就是云梦泽的遗存。洪湖所处地域过去确实是云梦泽的一部分,但是,云梦泽消退以后,有相当长的时间里,洪湖地域已经成为了陆地,明朝以后,这里才重新形成的新的水面。
如果要了解云梦泽消退的过程,请阅读我之前的写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五代十国和宋朝,因大批北方移民南下,古云梦泽所在的江汉平原已经基本被围成了农田,今监利以东,沔阳以南还设立了一个县,叫做玉沙县。
在古代,出于行政成本考虑,只会在具有一定人口和耕地,能收取一定赋税的地方设县。南宋时期,陆游在《入蜀记》中专门有一段描写玉沙县的文字,“民众颇多,舍旁果园甚盛。”在陆游的描述里,洪湖一带已经是一片田园风光。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自隋唐至明朝,洪湖地域均标注为陆地。在明朝之前,洪湖一词也未出现。洪湖这个地名,有人说最早 见于明嘉靖版的《沔阳志》:“上洪湖,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为下洪湖,受郑道、白沙、坝潭诸水,与黄蓬相通。”
目前我还未查到这段话的原文,所以不敢确认。按照这种说法,明朝中后期,洪湖地域已经出现了上洪湖和下洪湖两个湖泊,中间为陆地。
还有人说,在明朝的时候,上下两个洪湖之间的陆地上设有一个文泉县。但在《百科》的仙桃条目中,文泉县设立的具体时间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这个县只存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被并入了沔阳县。还有文章说,文泉县设立于康熙年间。我查了《明史.地理志》和《清史稿.地理志》,均没找到文泉县的任何记载,可见这个县存在的历史确实很短,以至于存废的时间有好几个版本,很多资料在提到该县的时候,也在前面用上“相传”两个字,以表示严谨。
最后,我在《清实录》上终于找到了文泉县的相关记载:“ 现查该处地洼,城仓各项俱未兴工,且于民情不便。 将新设文泉县裁,新堤等处,仍隶沔阳,即移该州州同驻札,定为沿江要缺,在外选补。”
我来理一下前因后果。清康熙年间,湖北巡抚王检奏请将新设立的文泉县县治移到新堤。康熙批示:新堤这个地方地形低洼,不适合建城,命令将新设立的文泉县撤销,新堤仍归沔阳管辖,同时把沔阳州的同知(相当于副州长)移到新堤驻守,这个职务是沿江要缺,需要从外地调任官员担任。
综上所述,明末清初,正是洪湖的急剧扩张期。
究其原因,我认为张居正的荆江大堤工程严重影响了长江自洞庭湖以下的地形地貌。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为保自己老家江陵不被水淹(借口是保嘉靖祖陵),花费巨资修建荆江北堤,对南堤则放任不管。此后百余年时间,北堤的江陵一带没遭洪灾,南堤却经常垮塌,洪水经松滋、公安和石首涌入洞庭湖,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一倍。洞庭湖也容不下这么多水,长江洪水又向下游奔流,最终把自岳阳到武汉江堤冲垮了数次,垸围也被冲毁。洪湖一带地势低洼,正好成了泄洪区,洪湖一词也是由此诞生。
我搜索了很多历史文献,洪湖一词确实在清初开始频繁出现。如清初诗人查慎行就专门写了《洪湖》一诗。
相关链接,可点击阅读: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敬请关注本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