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于2025年10月7日正式批准了《信众之母:关于若干涉及圣母玛利亚与救赎工程合作的称号之学理说明》( Nota dottrinale su alcuni titoli mariani riferiti alla cooperazione di Maria all'opera della salvezza )。该说明随后由圣座教义部( Dicastero per la Dottrina della Fede )于2025年11月4日正式公布,并由部长维克多·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枢机( Víctor Manuel Fernández )签署。
![]()
这份学理说明旨在阐明圣母玛利亚在救赎工程中合作地位的神学理解,申明圣母的角色必须完全置于基督作为“唯一中保”(unico Mediatore)与“唯一救主”(unico Redentore)的信仰前提之下。一切关于圣母的称谓与表述,都应维护并彰显基督救恩的独一无二性,这是理解圣母位格与敬礼秩序的根本原则。
说明重申了教会历来所承认的若干正统圣母称号及其神学内涵。“天主之母”(Theotókos)自公元431年以弗所大公会议(Concilium Ephesinum)确立以来,一直是圣母信理的基石,标志着她在降生成人奥迹中的独特地位。同时,“信众之母”、“信徒之母”、“忠信者之母”及“属灵之母”等称号,恰当地表达了圣母作为完美门徒及全体信友灵性母亲的身份,符合福音精神与教会传统,因此被视为合宜的敬礼用语。
与此相对,说明明确指出,“共同救赎者”(Corredentrice / Co-Redemptrix)及“万恩之中保”(Mediatrix of All Graces)等称谓并不合宜,甚至可被视为“不合宜”(sconveniente)。文本解释道,这些称号虽常出于对圣母的真诚虔敬,但其神学概念含混,若依字面或引申理解,可能使人误以为圣母与基督在救赎工程中具有平行或对等的中保角色,从而模糊基督作为唯一救主与中保的绝对地位,并在信友中引发不必要的混淆。
为提供清晰指引,说明从历史与教义脉络对相关称谓进行了梳理。“共同救赎者”这一表述约起源于十五世纪,可视作对更早“救世主之母”(Redentrice)称谓的一种延伸。尽管近代部分教宗曾在个别讲话中出于虔敬使用过类似概念,但自二十世纪以来,尤其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及其《教会》宪章(Lumen Gentium)中,教会在论述圣母时均刻意避免使用该词。圣座教义部指出,这一称谓的含义始终未能达到充分的神学清晰度,且与圣经及教父传统的语言存在张力,因而长期成为神学审辨与训导关注的对象。
圣座教义部部长费尔南德斯枢机在介绍该文本时强调,此举绝非为纠斥或压制信友对圣母的真诚敬礼(devozione mariana),因为这种敬礼本是教会的“珍贵宝藏”。发布此说明的真正目的,是出于牧灵关怀:一方面鼓励那些扎根于福音与传统的敬礼表达,另一方面提醒信友避免使用可能导致信仰理解混乱的称号,以维护教会信仰语言的和谐与纯正。
说明在结尾处重申根本信理:一切救恩与恩典的源头唯在于天主,并藉其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圣神德能的运行中——赐予人类。圣母玛利亚作为受造界中最卓越的成员,是救恩的首位领受者与完全的配合者,但她并非恩典之源,也不可被表述为与基督并列的中保。任何称号若暗示或趋向于赋予她与基督同等或平行的救赎地位,皆属不当。
总而言之,《信众之母》学理说明的发布,既是对纯正圣母敬礼的保护与深化,也是教会在圣母学(Mariologia)与基督论(Christologia)之间保持平衡与严谨的重要训导。
来源:意欧视点 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