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恐题材还有机会?
距离2026年仅剩56天,看眼元旦档与春节档相继临近,各大厂商早早开启备战。回顾今年,从六月开始,连续5个月中,接连迎来重磅新品的曝光、上线,直到迈入十一月,整个市场的变化放缓了些。
然而,在App领域之外,小游戏赛道却在近两个月内迎来了一轮重大的变化。
先是9月《王者荣耀》小游戏开启“灰度测试”,以原生小游戏的路径,为App转小游戏打了个样。紧接着,10月国庆档期间,女性向模拟经营《我的花园世界》横空杀出,迅速冲上微信小游戏畅销榜Top6。
就在笔者认为可以为2025年小游戏盖棺论定时,却又冲杀出一批黑马。这款由深圳必凡研发,芒果综艺《向往的生活》正版IP授权的小游戏《向往的生活》,从上线后便一路增长,截止至发稿前已经攀升至畅销榜39名。从热度榜表现来看,它或许还有继续攀升的潜力。
无独有偶,除IAP女性向品类的崛起外,IAA小游戏也迎来新一轮的题材变革。自从《超自然行动组》的大爆后,验证了“微恐”题材在年轻用户群体的吸引力后,这也让小游戏再一次迎来“微恐”题材风潮,尝试去吸引更加年轻的泛用户。
甚至,还有二游厂商来进军小游戏。就在昨日(11月4日),散爆网络《少女前线》IP新游《指尖突围》发布了一则首曝视频。游戏玩法类似《迷雾大陆》刷宝+BD构建的模式,主打三分钟一局的快节奏刷宝体验。
或许,小游戏赛道将迎来一次巨大变化。
![]()
当二合成为女性向小游戏的霸主
无论是《我的花园世界》的国庆大爆,还是《向往的生活》的迅猛增长,让笔者不得不好奇,为何近段时间女性向游戏频频出爆款?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然需要结合小游戏市场的变化来看。最直接的原因是,小游戏玩法侧的红利已经开始消退,从玩法创意突围的难度只会越来越高。
从研发侧的角度来看,小游戏本身的优势便是入场门槛低、体量小、研发灵活,甚至数人团队用几天时间变可以打磨出可以放到市场上跑的产品小样。这也意味着,它很难如同APP游戏那样,能够通过技术差距来制造产品壁垒。一个爆款玩法的出现,只需要一周左右,便能见到各种变种产品。
当早期小游戏品类匮乏的时候,还可以不断地进行玩法移植,通过多个产品的先发优势,来增加容错。不过随着新玩法探索速度逐渐放缓,新玩法出现频率从天变为月,加之头部小游戏厂商的技术积累,进一步压缩先发优势,这条路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走。
也因此,在玩法红利消退下,越来越多的小游戏厂商开始加注长线运营,无论是IAP还是IAA,亦是如此。
而这时,能够撑起更加长线的玩法模式便成为了香饽饽。从数值卡牌转向社交的X+SLG,从合成转向模拟经营的二合(merge-2),这些有着长线潜力的玩法模式,便分别成为了当下男性用户与女性用户的头部品类。
这两个细分品类自然也成为了小游戏最卷的两个赛道。想要能够在其中脱颖而出,还得看产品本身的卖点。而《我的花园世界》、《向往的生活》则恰好是两个典型。
《我的花园世界》最典型的在于其“种花赢真花”的营销策略——玩家在游戏中收获鲜花,有概率获得“鲜花贺卡”,在游戏中填写真实收货信息,就能领取官方配送的实体鲜花。
![]()
关于这款产品,竞核也曾在《》一文中有过深入分析,在此便不做展开。
《向往的生活》小游戏则在于其IP红利。首先,作为国民级慢综天花板,《向往的生活》曾连续7季收视同时段排名包揽第一霸主地位,全季总累计播放量超200亿,也曾当选为2021年年度国家IP。这也意味着,《向往的生活》小游戏的受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游戏玩家,而是面向更广泛的泛娱乐群体。
其次,游戏本身的也具有一定的品质感。从画面来看,游戏具有很强的手工感,在二合游戏中辨识度很强。从细节来看,无论是是蘑菇屋建造的互动细节,还是在合成过程中的角色微表情变化,都尽可能的满足了玩家的情绪价值。

当然,《我的花园世界》《向往的生活》小游戏,或许也只是女性向赛道崛起的信号之一。随着更多二合产品的加入,这个赛道必然也会迎来更多的变化。
![]()
在小游戏领域,“微恐”开始发力
除了IAP,IAA这边也有不小的“动静”。最明显的,便是近期跑出来几款表现还不错的微恐题材产品。
首先是成都雷兽的《废墟幸存者》,截止至发稿前,游戏在微信小游戏畅玩榜排名Top8。这款游戏主打僵尸怪异题材,还缝合了一定的“克系”元素,美术风格类似《黑暗地牢》的暗黑风格,看上去具有一定的品质感。
![]()
玩法也十分简单纯粹,角色一路自动战斗,中途掉落用以提升角色数值的装备与经验,然后不断挑战,不断掉落。本质上是较强数值驱动的放置RPG,玩法类似《挂机小英雄》。
不过与《挂机小英雄》不同的是,《废墟幸存者》玩法上融入了道具的概念,在即时制战斗下,使用时机得当,也能够能够打出奇效。就比如燃烧瓶,能够在前方形成短时小范围的火焰DOT,更适合打群怪,急救包可以瞬时回血,提升角色续航。同时,使用道具也会消耗点数(随时间增长),也为游戏增添了一丝战斗资源管理的乐趣。

并且这一玩法也有一定的长线潜力,随着主角不断成长,在装备、技能以及道具的组合下,也能搭配出一定的BD玩法,乐趣也会进一步提升。
另一款,便是深圳实丰近期上线的《穿越异世界》。游戏的题材采用“小红帽勇闯异世界”的黑暗童话风格,角色也处理成类似木偶娃娃的效果,具有一定的辨识度。
![]()
游戏的玩法类似《循环英雄(loop heros)》,不过在呈现方式并非如原作那样,玩家通过布置不同地形看着英雄自主成长,而是类似于在Rogue中构建BD。每一波需要利用当前货币来购买不同类型的地块(攻击、增益、恢复等),在源源不断的怪物群中割草。

此外,游戏还具有较强的局外养成内容,包括角色、天赋、装备升级等等,养成框架类似于《正中靶心》,属于偏中长线的养成模式。
其实在这一波之前,在IAA游戏中早已跑出过一款“微恐”题材的小游戏《躺平发育》,它融合了彼时热度较高的规则怪谈,配合非对称对抗+塔防玩法,时至如今依旧在畅玩榜上活跃。
虽然他们共用了“微恐”题材,不过躺平发育在玩法上采用了对局规则向的解法(虽然本质是异步PVP,体验更偏PVE),与上述RPG小游戏在体验上有着较大区别。
![]()
长久来看,此类放置养成RPG品类在IAA小游戏中表现并不算好,核心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对比三消、找茬等轻度游戏,此类玩法稍显重度,更适合IAP赛道。二是题材上也找不到比较吸引泛用户的点,像是仙侠、西幻、三国题材的目标用户本就是具有一定游戏经验的玩家,对于泛用户的吸引力不足。
而微恐题材的加入,其实也为此类RPG游戏在IAA领域中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通过年轻玩家更感兴趣的题材出发,搭配放置养成等强驱动易上头玩法,更容易得到年轻用户的青睐。
小游戏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无论是IAP的女性向崛起,还是IAA微恐题材的“文艺复兴”,当下小游戏市场正在从“玩法驱动”转向“内容驱动”。
以前小游戏是“换个皮就能上”,现在光有玩法不够看了。还得有能打动人的内容——要么像《我的花园世界》那样,把虚拟体验和现实情感连接起来;要么像《向往的生活》那样,靠IP情怀直击用户内心;再不济,也得像《废墟幸存者》这类微恐游戏,用独特的视觉风格和世界观抓住年轻人的眼球。
这背后的逻辑很清晰,玩法创新进入瓶颈期,内容便成为了新的竞争壁垒。女性向游戏为什么能爆?因为它抓住了女性玩家对情感共鸣和沉浸体验的需求。“二合”只是个壳,真正让用户留下来的,是种花能收到真花的惊喜,是重建蘑菇屋的情怀。这些内容层面的创新,比单纯换个玩法难复制得多。
微恐题材的复兴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年轻一代玩家早就腻了千篇一律的仙侠、三国,他们要的是更新鲜、更带感的体验。“微恐”正好踩在了这个点上——既有足够的刺激感,又不会太过火吓跑休闲玩家。配合放置RPG这种“易上手难精通”的玩法,自然就成了吸引泛用户的新利器。
而更值得玩味的是,内容升级这把火,甚至烧到了二次元游戏厂商身上。它把《迷雾大陆》那套“刷宝+BD构建”的成熟框架,以及少前角色与内容,打包成“三分钟一局”的快节奏体验,本质上就是拿优质内容做减法,适配小游戏场景。

不过话说回来,内容驱动也不是万能药。IP授权费水涨船高,原创内容成本不小,微恐题材的同质化苗头已经若隐若现。接下来考验的是厂商的持续运营能力——怎么把初始的内容优势转化为长期竞争力?怎么在同类题材中做出差异化?这都是未来小游戏市场要面对的课题。
眼看2026年就要来了,小游戏这波转型才刚刚开始。可以预见的是,明年我们会看到更多“玩法+内容”的双轮驱动产品,会有更多跨界IP试水小游戏,微恐题材或许会演化出更多细分流派。这场竞争,早已超出了单纯玩法的范畴,正在变成内容创意、运营深度和用户洞察的全面比拼。
总之,小游戏的市场远未定型。谁能在内容上找到新的突破口,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这场好戏,才刚刚开场。
![]()
*爆料丨合作丨招聘:点击或戳微信号 luoxuanwan1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